摘要: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勘察作业是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后续各施工作业有序开展的基础保障。但在当前我国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作业开展过程中,受到技术、制度、人为等因素的限制,地质勘察质量与效率有所降低,并以此为诱因引发各类问题的频繁出现。针对这一问题,则需要对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加以深入分析,并提出优化质量因素控制管理措施建议,本文也开展以下探究。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控制;因素探究
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作业开展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出现勘察结果准确性不足问题时,不但会降低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与设计方案可行性,也会对工程施工工期、造价成本造成严重影响,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上述问题的主要出现根源在于,在地质勘察作业开展过程中,对各项质量影响因素的控制力度过于薄弱,并造成地质勘察作业不可控性与勘察结果不确定性因素的提升。针对于此,唯有提高地质勘察质量控制力度,才能从根源上完善上述问题。
一、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作业开展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人为与设备因素对地质勘察作业质量的影响
首先,在地质勘察作业开展过程中,勘察人员需要应用大量的勘察设备,用于短时间内开展地质勘察作业,并得出具有较高程度精确性的地质勘察作业结果。但在当前我国部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作业开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部分勘察人员对设备运行原理、作业流程缺乏深入了解,或是自身工作态度较为消极,从而开展违规勘察作业;另一方面,部分岩土工程所配置的地质勘察设备型号过于老旧、或是设备临近使用寿命,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有所降低,从而在作业环节中出现勘察精度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其次,在部分岩土工程中,所配置地质勘察人员的专业素养低于岗位需求,对于各项地质勘察技术、作业流程都缺乏正确认知与深入了解,从而导致地质勘察结果缺乏准确性等问题的出现。例如在部分岩土工程中,企业为降低工程人工造价成本,选择配置专业素养不符合岗位要求的地质勘察人员。
(二)技术因素对地质勘察作业质量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型地质勘察技术不断问世,大幅提高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作业的质量及效率。但是这一类新型地质勘察技术普遍存在着推广普及力度过低的问题,绝大部分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技术配置情况、作业模式没有出现根本上的转变,对地质勘察作业质量的提升自然无从谈起。
此外,近年来问世的新型地质勘察技术普遍具有同一特征,这一特征则是具有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应用了大量的智能化技术,可以在地质勘察作业开展过程中智能、自主完成各项较为基础的勘察作业,且会对地质勘察作业结果开展自动化、智能化的数据分析与检查作业。但由于这一类地质勘察技术尚未得到普及推广,因此在当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作业模式下,仍旧受到较高程度的人为因素影响,从而出现勘察作业结果误差范围过大、取样质量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三)制度因素对地质勘察作业质量的影响
首先,在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在宏观层面上仅制定、实施了较为宽泛、模糊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作业规范流程,具体的勘察作业要点与各项注重事项并没有全部涉猎、提及。在各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企业会在上述体系基础上根据工程实际地质勘察作业情况加以优化调整,但受限于经验、水平的不足,所制定的地质勘察作业流程规范体系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
其次,在当前我绝大部分岩土工程中,并没有构建起完善的地质勘察监管体系,所开展的地质勘察监管作业缺乏执行力力度,并存在监管盲区等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不但降低了地质勘察作业的标准性与规范性,也无法向勘察结果准确性提供必要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高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控制力度、完善上述问题的优化策略建议
(一)提高对各项新型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力度与重视程度
上述提及,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作业开展过程中,对新型地质勘察技术的灵活运用,会大幅提高勘察作业质量、作业效率、取样质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各企业也需要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提高对新型地质勘察技术的重视程度及应用力度,具体优化策略建议如下:第一,需要选择适当的新技术加以应用。当前我国各类新型地质勘察技术都具有独特的适用范围与应用条件,在工程地质勘察作业情况与技术应用条件二者间出现差异性问题时,不但不会提高地质勘察作业质量,反而会引发新的质量通病问题出现。因此对各项新技术的应用,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第二,需要优先应用智能化、自动化的新型地质勘察技术。对这一类新技术的灵活应用,会在提高地质勘察作业质量与作业效率的基础上,向勘察作业结果准确性提供更高的保障;第三,对新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单局限于地质勘察技术,也需要对各类新型管理技术加以灵活应用。例如在岩土工程中应用PDCA Cycle循环管理技术。
(二)优化工程地质勘察作业队伍配置、提高设备维护与采购力度
首先,在优化工程地质勘察作业队伍配置层面上,具体优化策略如下:第一,从外部加以着手,企业提高地质勘察作业岗位的薪资福利待遇,并规划岗位清晰的晋升渠道,从而提高对地质勘察高级专业人才的竞争力度。此外,企业也可与各高等院校共同举办人才引进活动,定向吸纳、引进大量的地质勘察高级专业人才;第二,从内部着手。企业定期对现有配置的工程地质勘察作业队伍开展专业培训工作,并定期对地质勘察人员的专业素养、作业质量开展考核评审工作。
其次,企业也需要适当提高对所配置地质勘察设备的维修与采购力度,具体优化策略如下:第一,定期开展工程地质勘察设备的日常维护、质量检测以及全面维修保养作业,从而提高设备的勘察质量、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例如通过对设备维护力度的提升,从而提高所采取地质样本的完整性与样本质量。
(三)进一步优化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作业体系,并构建信息化监管系统
首先,优化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作业体系的具体策略如下:第一,在宏观层面上,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出台更多的政策规定,对现有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作业规范流程与总体体系加以优化完善,着重将具体的作业流程、各类问题事项加以补充;第二,企业也需要构建起各类配套系统,例如构建责任体系,用于提高地质勘察作业流程的规范性与标准性;第三,在岩土工程招投标环节中,对各投标方与地质勘察机构的企业资质进行审核,将不符合具体要求的企业与地质勘察机构加以剔除;第四,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总体体系中,完善对地质勘察作业计划、作业队伍专业素养的具体评审标准、评审流程,避免地质勘察作业质量受到人为与作业计划因素的影响。
其次,构建信息化监管系统的具体优化策略如下:企业配置信息化地质勘察监管队伍以及相关信息化电子设备,随后构建起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信息化监管平台系统,用于开展作业实时监测、地质勘察结果检测核实、对照分析等监管作业。而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监测出各类地质勘察作业质量问题时,监管人员也借助这一系统将工作指令进行远程网络实时传输、下达,提高监管效率。
三、总结
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勘察作业质量在直接程度上影响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计划可行性与施工效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本文为进一步提高地质勘察作业质量、作业效率,也对各类质量影响因素开展深入分析,并提出上述三方面质量控制优化策略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徽.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质量控制因素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1):22-23.
[2]郭金许.建筑工程常见岩土地质问题及勘察要点的认识[J].西部资源,2017.
论文作者:黄培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作业论文; 地质论文; 岩土论文; 工程地质论文; 质量论文; 过程中论文; 因素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