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四有”好老师的形象意义论文_韦显禄

论当代“四有”好老师的形象意义论文_韦显禄

摘要: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好老师要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要做教育扶贫的先行者,要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关键词:好老师;形象;中学;语文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好老师提出的“四有”要求和“三者”形象。这是一个崇高的要求,也是一个国家领导人对人民教师的一份殷切期望。在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理想的路上,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也应该以此为努力的方向和不懈追求的目标。

这“四有”要求与“三者”形象的好老师标准,可谓崇高而深刻,又普通而明晰。作为西部落后地区的教师,我们距离这个要求自然更远些。对于“理想信念“,我们更多的是将其视为一种职业。”道德情操“与”仁爱之心“当然是必须有的。而扎实的学识,则应该是老师最基本的素养,也是最核心的要求。在“三者”形象的塑造里,做教育扶贫的先行者,我们更多的还是处于接受扶贫的阶段,我们要努力地学习发达地区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以缩小差距,努力实现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均衡。而教育改革的奋进者形象,我们一直在孜孜以求,不懈地奋进,但也主要还是在学习。只有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对于我们而言,则是沒有什么客观因素的存在或主观原因的不足可为借口,是责无旁贷地必须扎扎实实地践行和完善的。

所以,在学习总书记回信的重要精神里,我想重点谈谈这两点:“要有扎实的学识”和“做学生成长的领引者”。

作为老师,就必须要有扎实的学识。扎实的学识,是身为一老师的基本功,是老师必备的专业素质。

有位学识很高的老师曾这样说过:“学生可以容忍老师的严苛刻板,但绝不会原谅老师的知识浅簿。”作为语文老师,我对这句话有着更深的感触和理解。就在前不久的10月16日,我与学校几位老师一起前往兴义去参加2015届黔西南州中语会,在评课中,有位老师也说:“要上好语文课,是需要有学识和才情的。”此话不假,大家都知道,语文课不好上,考试也很难考高分,不像数学等学科那样,知识点系统而集中,容易把握。但正因为难教,就更需要教好,更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学养。

在中学语文教育界里,要论学识扎实渊博且教学成果显著斐然者,当数辽宁的魏书生与四川的李镇西这两位名师了。“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两位老师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泰山北斗,是全国老师学习的标杆和努力的方向。魏书生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又是学校的校长。由于他的教学理念的先进与教学成绩的显著,还要经常外出讲学,传播教学经验。但他的学生丝毫不受影响,依然学得很好,考得很好。魏书生是“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更是“教育扶贫的先行者”。

李镇西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主要体现在他的教育著作里。他是名符其实的学者型、著作型老师。党被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所以,他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也正是他创作论著的过程。让“文学与教育齐飞”,是《李镇西文集》总序的标题。他因此而创作了很多的教育专著。如《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心灵写诗》等。这些著作,既有很深的教育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尤其是后期创作的《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和《我的教学笔记》等著作,更浓缩了李镇西30年的教育教学精华。他在总序中说:

“我曾想,如果我单纯搞写作,很难成为优秀的作家;如果我单纯搞教育,也未必成为优秀的教师。”

这是李镇西一生从教的最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以自己扎实的学识和一颗“仁爱之心”,成就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更培养了无数正直善良,成绩显著的好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魏书生与李镇西,一南一北,用他们渊博的学识与无悔的奉献,在中国大地上,践行着崇高师德的核心内涵,宣告着好老师的当代精神。

我们美丽的黔西南,在伟大辽阔的祖国版图上,地处西南部,属于西部落后地区。在我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受李镇西的影响更加直接些,也更多的在学习李镇西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另一方面,缘于贞丰中学校长罗慧萍老师在教职工会上曾说过的一句话:“魏书生是神,李镇西人,魏书生的教法很难学习,而李镇西的教育著作与教学方法,更接近我们。”因为罗校长的引领,我开始阅读李镇西的许多著作。虽然是未得其沧海之一粟,却因此让我对教育有了一份精神的向往与找到了一个努力的方向。我更愿意为此而不断孜孜以求,终身学习。

在我的心里,也已种下了一颗做个好老师的种子。

扎实的学识,是当代好老师必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也只有拥有扎实的学识,才能做好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做学生成长的领引者。这是对老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一个好老师的终极职责。

引领学生学习,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功效,需要老师扎实的学识与有效的教学方式。对语文教学而言,老师对课文的解读,要深入,这就离不开老师自己的学识;老师对课堂的教学,要浅出,这就需要把握合适的教学方法。学识是根本,方法是保证。十多年来的课程改革,不正是在不断地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和完善其教学方式吗?

引领学生成长,对老师来讲,是更多方面的素质体现。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是极为反复与富于变化的过程。需要老师细心体察与耐心教导,这离不开老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此时老师要坚信:学生犯错误,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征,并不是成长定性了。所谓“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反映的就是学生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的这一特征。而在引领学生不断认识错误与不断纠正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需要老师对学生有包容之心,关爱之情。此时,最体现老师“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的品质要求,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人格魅力所形成的丰富深厚的教育资源。

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语文老师,我是庆幸的,因为语文能更深刻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身兼班主任工作,我是庆幸的,因为我能更广泛地了解学生的成长。

在语文教学中,都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一方面记下他们成长的足迹,另一方面让学生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学生的日记里,我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是语文老师与学生相互理解和交流最有效也最深刻的方式。在班主任工作中,老师要更广泛地了解学生,走进他们的生活。要了解学生的性情心理,也要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社会背景。综合多方面因素,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给予他们有效的帮助。

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系于教育,一个地区教育的振兴系于教师。地处西部边远地区的黔西南贞丰县,还是一个教育相对落后而民风纯朴风光秀美的民族地区。身为忠贞丰茂这块土地上的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扎扎实实的教好书,尽心尽力,尽己所能的搞好教育。为贞丰教育的振兴发展出一份力,贡献自己的学识,体现自身的价值。

“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心协力家乡振”。只要老师们心中都有这样一份理想信念,不断完善自己的师德素养,扎实自己的专业学识,心怀对学生的仁爱之念,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在贞丰振兴教育发展的路上,有所作为。也定能做贞丰教育改革的奋进者,做贞丰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和学生成长的真正领引者。也以此来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里所提出的当代好老师的标准:

以“四有”好老师之品质而追求“三者”好老师之形象。

论文作者:韦显禄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论当代“四有”好老师的形象意义论文_韦显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