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学习方案设计的思考_高中地理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学案设计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课堂论文,学案论文,高中地理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案”,是指用于课堂教学的,既有知识点归纳、解析、逻辑分析与教学过程,又有课后练习思考的一种有助于教师教学与学生课堂学习的文字材料。可见,这种课堂学案材料是师生互动的学习平台,也是学生最终落实知识点的重要载体。本文提出几点有关高中地理课堂学案设计的思考,与同行共勉。

一、课堂学案设计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为“一纲四本”,即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为纲,同时存在4个版本的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存在一定的差异,而高考以新课程标准为基准,因此,教师往往会对照新课标的要求,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实现某一版本教材在课堂教学使用中的“软着陆”,这正是设计课堂学案基于课标的最重要的出发点。

教师自觉设计课堂学案,更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不仅符合新课改对现代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设计课堂学案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对课标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而且在涉及地理图表的获取、处理、绘制时,对其计算机应用水平等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

二、课堂学案的设计体例

总体设计:以新课标为主线,兼顾4个版本教材的特点选择学案内容,并通过课后练习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吸取四大版本教材的长处,打破教材的局限性。

方案设计:用B4纸幅作材料纸,每节一张,分正反面。正面为知识点的呈现、解析,模拟地理课堂的板书设计,用地理学科独特的图文表示方式,使知识呈现具有逻辑性、空间性、时间性,版面和谐美观、图文并茂。反面以课后练习为主,便于学生在课后巩固和拓展知识。

功能设计:对教师而言,一个科学严谨的教学设计,便于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而言,它是生动形象的知识载体,有助于其构建章节的知识体系。

三、课堂学案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课堂学案设计的难点在于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地理知识具有很强的空间性、时间性和逻辑性,如何将其表现出来是学案设计可行与否的关键。如果模拟地理课堂板书设计的过程,利用电脑绘图软件,采用图文混编的方式,完全可以达到上述要求。

首先,遵照知识本身的空间位置特点,通过调整知识点的空间排布,充分体现其空间性。体现时间性可采用时间轴的方式,也可以将不同时间段的知识点按一定方向(一般是从左向右)排列,并作适当的说明。如不同知识点之间有逻辑关系的,可用箭头连接起来,简明地表达出其间的逻辑关系。本文举例说明。

原则上,每小节内容设计一个学案,为了集中说明如何体现地理知识的空间性、时间性和逻辑性,笔者将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4节内容集中在一个学案设计里。(见下页图)

“人口”“资源”和“环境”是构建本章节知识点空间关系和逻辑关系的3个支点。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通过经济活动不断地从自然界中获取各种资源,以满足需求。资源是联系人类社会和环境的纽带。所以,从空间关系上看,“环境”位于最下面,“资源”位于“人口”和“环境”之间。从逻辑关系上看,“人口”“资源”和“环境”分属不同的层次:“资源”和“环境”属生态系统,“人口”属社会系统,各种产业活动属经济系统,其职能是将自然资源转化成物质财富,供人类消费。物质的流动和转换体现了“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图中用带箭头的曲线表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与3个层次系统都有对应的关系,相互之间也有逻辑关系。

人地思想的演变是以时间为轴的,分4个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渔猎采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并对应不同的人地关系: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和谋求人地协调。在此时间轴之上,分析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

另外,版面的设计,还需体现和谐性和美观性,即要注意疏密,防止某些版区过密,某些版区过疏;注意连接线和箭头线的简略得当,一定不能繁琐复杂,因为线条太复杂不仅不会简化、形象化知识点,反而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

设计好了的知识结构图就像一幅生动的画,不仅能体现科学性,还具有美观性,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最大限度地达到设计的目的。

四、课堂学案的使用

课堂学案的使用可采用灵活的方式,如以学案设计的学习过程为主线,以教材为知识点的印证,将知识点落实在学案上,即以教材中丰富的实例补充到学案的知识结构中。最终形成的学案,不仅有简略的知识结构,还有丰富的例证,从而成为学生最重要的知识载体。另外,还可以在学案的构思基础上,再制作一个电子教案。这样,教材、学案和电子教案构成了一个有主线条的立体的课堂教学资源,形成一个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课堂的情景被使用后的学案“记录”了,使学生对照学案能容易地“再现”课堂,便于复习和巩固知识点。

五、课堂学案设计的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专业知识方面,如对课标的理解、知识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后试题的精选等等;二是电脑制图、绘图等方面。本文重点介绍后者。

1.图片的获取

图片的获取方式主要有扫描、网络下载和软件绘制。这些图片有不同的格式和分辨率,如扫描图的图片格式多为tiff格式的,网络下载的最常见为jpg格式的,自己绘制的可以保存为不同的格式(如bmp格式或jpg格式)。还有分辨率问题,一般的出版物,或纸质的印刷品,若达到350dpi,就可以达到清晰的要求。

2.图片的处理

不管是图片的格式,还是图片的分辨率都是可以改变的,最常用的应用软件就是Photoshop。当然,若原始图片不够清晰,既使增加分辨率,效果也是不明显的,还需其他手段改善。

3.图片的绘制

利用Word可以绘制一些比较简单的矢量图,放大和缩小均不失真,但复杂的图形绘制不了。在电脑的操作系统中,有一款系统自带的画图工具。该工具易于操作,虽然可以绘制比较复杂的图,但画出的图分辨率不高,只有72dpi,曲线常有“锯齿”,影响图片的美观。而专业的绘图软件能绘制出高分辨率的图片,专业的绘图工具有:Photoshop、CorelDraw等,还可以用Flash(笔者常用的是Flash MX版本)的矢量绘图工具,将绘制的矢量图导出为jpg格式的图片,并选一个适当的分辨率(笔者常用500dpi)。将获得的或处理好的图片粘贴回Word文件中,就可以按要求完成学案的设计。

标签:;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学习方案设计的思考_高中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