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探讨论文_谢斌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探讨论文_谢斌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也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医学专业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前提。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关系、课程时间安排顺序、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的关系进行教学探讨。

【关键词】?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教学体会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6-0248-01

一、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关系

本校选用卫生部规划教材。卫生部教材办公室于2002年2月在大连召开了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决定在第四轮临床医学专科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组织第五轮教材的修订和编写,并决定把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免疫学三方面的知识融合为一本教材,定名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材编写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根本,力求体现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全书分为3篇,按80学时编写。第一篇为医学免疫学基础,计9章;第二篇为医学微生物学,计25章;第三篇为人体寄生虫学,计13章。全书共390多页,共计37万余字。按教材教,则教学内容多,学时有限,很难把教材内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并使其牢固地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入研究吃透教材,并根据教学大纲对教材做出取舍。再根据教学需要、学科知识梯度进行周密的分析、编排,还要注意本地出现的寄生虫(如云南可见的旋毛虫、疟原虫等)及学科前沿知识,,书写出完整系统的教案。在此基础制作一套内容精练、重点突出、切实可行的PPT。然后再系统、有侧重地传授给学生,,讲课时能运用自如,取舍得当,重点、难点选得准,讲得透。这样就能形成自己的讲授体系。即不脱离教材,又避免照本宣科。

二、课程时间安排顺序

本校《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同学期开课的基础医学课程有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时间安排的含义不仅包括《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中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免疫学三门学科之间的先后关系,还涉及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的先后顺序和学期的分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做出课程时间安排顺序为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总论、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各论 。人体寄生虫学部分的重点是医学蠕虫和医学原虫,教学内容也主要是以生活史为核心,介绍其形态特征、致病性、寄生虫检查方法等方面。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具备生物学、解剖学(第一学期开设)就能听懂。以科普讲座形式介绍,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常见人体寄生虫的流行和致病特点。微生物与人体细胞及细胞器有一定关联度和相似性。其致病性与炎症相关。生理学的细胞及病理学的炎症相关内容学习完后紧接着学习医学微生物学总论,学生容易接受且能较好的体现学科交叉性。医学免疫学是在医学微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派生于医学微生物学,而形成独立学科。学生具备一定的微生物知识是学习免疫学的必要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按教材顺序开课就学习免疫学基础学生完全听不懂。学习完医学微生物学总论,学生具备相应的微生物知识,再进行免疫学基础教学学生基本能听懂。且前后知识的衔接较顺畅。 医学微生物学各论中细菌、病毒、真菌的种类繁多、仅教材涉及到的细菌、病毒各有30多种。真菌10多种。还有当年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如2015年引起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冠状病毒。每一种病原体的教学内容包含"三性三法"(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诊断方法、治疗方法、预防方法)。只有在病理学、药理学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医学微生物学各论的教学。

三、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的关系

基础医学课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临床基础课程,是为临床教学课程服务的,这个基础打得是否牢靠,对后续的临床医学课程教学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基础学科紧密结合临床是训练学生综合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教师要掌握好《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三基"与临床联系的度。既要体现《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学科特色,又要彰显其临床基础的本性。人体寄生虫学及医学微生物学各论的每一个内容几乎都可以用临床案例来进行案例式教学。而第二学期的医学生对临床医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对人体寄生虫学及医学微生物学各论采用案例式教学。具能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医学微生物及免疫学作为医学教育中的基础而重要的学科,对学生以后的医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充分处理好教材教与教教材的关系、课程时间安排顺序、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的关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借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讲授课程的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正确、有效的吸收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而为其以后其它课程的学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兴保.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曹德明,关静岩,许正敏.《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编写的原则、做法及教学建议[J].检验医学教育,2004,11(3、4):2122.

论文作者:谢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  ;  ;  ;  ;  ;  ;  ;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探讨论文_谢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