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比较论文_张敏

张 敏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内科教研室 湖北荆州 434020)

摘要:目的 本文将研究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6月,研究对象:荆州市中心医院急诊及内科及时救治的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组方式:以不同治疗方法为根据分成A、B两组(每组均是40例)。入院后两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接受止血、禁食、补液、营养支持、禁止吸烟饮酒、卧床休息等常规治疗方法。A组:本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药物治疗。B组:用药物奥美拉唑对患者加以治疗。结果 A、B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7.44%、82.05%,A组较之更高,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止血时间、心率血压稳定时间,发现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P>0.05)。结论 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其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均无差异,但兰索拉唑总的治疗效果更显著,所以在应用价值上更高。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奥美拉唑;拉索拉唑;治疗效果

引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消化道溃疡、食管胃底部静脉曲张破裂等疾病所诱发,属于一种消化性溃疡严重并发症,危险性高,黑便、呕血是该疾病最典型症状表现,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会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胃酸与消化性溃疡间具有密切关联性,一旦过多胃酸分泌便会直接损害胃黏膜,诱发溃疡,临床上会以胃酸分泌抑制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而首选药物便为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为消化性溃疡常用质子泵抑制剂,本研究分别用这两种药物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探究哪一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更明显。

1.资料与治疗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时间:2017年6月~2019年6月,研究对象:荆州市中心医院急诊及内科及时救治的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组方式:以不同治疗方法为根据分成A、B两组(每组均是40例)。A组:男女分别是22例、18例,年龄在31~63岁之间,平均(52.19±3.22)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出血8例、胃溃疡出血24例、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8例;B组: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32~65岁,平均(50.12±3.98)岁,十二指肠溃疡出血9例、胃溃疡出血22例、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9例。基本信息作对比,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根据症状表现、临床检查确诊,患者均符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诊断标准,有不同程度的黑便、呕血表现;②在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让其自愿知情同意书签署后,本次研究才开始进行。

排除标准:①正处于哺乳期、妊娠期的女性患者;②患有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③因其他疾病而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两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接受止血、禁食、补液、营养支持、禁止吸烟饮酒、卧床休息等常规治疗方法。A组:本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药物治疗。将剂量为30mg的注射用兰索拉唑(山东罗欣药业,国药准字H20100055,规格:30mg)融入100ml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治疗,2次/d,持续治疗,7d。B组:用药物奥美拉唑对患者加以治疗。将剂量为60mg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海南灵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707,规格:60mg)融入100ml的生理盐水当中,实施静脉滴注治疗,次数为2次/d,予7d持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经临床7d的治疗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止血、腹痛缓解、心率血压稳定时间)、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痛、皮疹等)发生情况。

临床疗效判定:①显效:治疗后的3d内,患者各项生活体征已保持平稳,停止出血,大便潜血试验结果显示结果为阴性;②有效:治疗后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出血已停止,大便潜血试验显示为阴性结果;③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生命体尚未稳定,出血继续,大便潜血试验后显示为阳性结果。

总治疗效果=[(治疗显效者+治疗有效者)/总疾病治疗者]×100%。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专用软件用SPSS24.0,统计有效数据后进行整理,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2检验;症状缓解时间的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P<0.05时,说明作比较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A、B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7.44%、82.05%,A组较之更高,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

2.2 两组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止血时间、心率血压稳定时间,发现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3 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

A组患者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12%,B组则是10.24%,二者相比,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指标对比(,h)

3.讨论

消化道出血为医院急诊科室很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而这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症状,该症状的发生主要由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疾病所引起,胃癌、急性胃黏膜病变亦可诱发该病症的产生,患者以上腹部疼痛、黑便、呕血等为典型临床症状,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临床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症的发生几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侵袭能力提升、胃黏膜保护屏障削弱等因素是造成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分解,可实现胃黏膜侵袭作用,在人体胃内的pH值<4.0时,便能够对正常胃蛋白酶功能予以保持,若胃内的pH值>4.0,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胃黏膜的出血时间,当pH值已>6.4,便会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这种情况下利于更好的修复患者的溃疡、糜烂。所以,胃内pH值提升、胃酸分泌抑制是临床上对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关键手段,会为患者胃黏膜修复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组胺受体抗结剂已不再是溃疡性疾病的常用治疗药物,质子泵抑制剂逐渐成为了临床首选治疗药物。奥美拉唑便属于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可对胃酸、胃蛋白酶分泌进行良好的抑制,治疗期间不会明显改善患者的胃粘膜血流量,同时也不会对动脉氧分压、胃腔温度、动脉氧分压、动脉血pH、静脉血红蛋白等指标产生影响,多用于对反流性(或糜烂性)食管炎、佐-埃二氏综合征、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治疗中,而且对经H2受体拮抗剂治疗无效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治疗的效果也较好。但是,奥美拉唑不可长期使用,否则患者很有可能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便秘、腹泻、胃胀气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建议在服用一段时间后更换其他药品;兰索拉唑在临床上属于一种新型的质子泵抑制剂,可与胃细胞壁内H+- K+- ATP 酶上的SH基团相结合,让其失去活性,使患者胃内的pH至提升、胃酸分泌减少,同时也可持久、强效的抑制因二丁基环腺苷所导致的胃酸分泌情况,确保患者胃内的pH至>6.0。另外,兰索拉唑在进入人体后会使G细胞对胃泌素的释放增加,致胃黏膜血流量提高,在黏膜修复过程中为其进行营养物质提供,从而有效黏膜修复促进,相较于奥美拉唑,其胃酸抑制效果更明显。有研究证实,兰索拉唑除具有很强的胃酸抑制作用外,是用时还不会对肝细胞内细胞色素酶p450活性加以移植,不影响机体内对其他药物的代谢,避免损害患者的肝肾功能,不良反应较少。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其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均无差异,但兰索拉唑总的治疗效果更显著,所以在应用价值上更高。

综上所述,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用兰索拉唑、奥美拉唑治疗均有效果,但兰索拉唑的总临床疗效更显著,且能够对用药安全性予以保证,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谭震宇.艾司奥美拉唑钠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所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3):99-101.

[2]郭秀文,田淑艳.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或急性胃粘膜损害出血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56):26-26.

[3]金武建.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3,25(1):197-198.

[4]马艳鹏,刘龙龙,唐淼等.艾司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成本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9,4(7):92-94.

[5]赵翠萍.艾司奥美拉唑钠针剂与兰索拉唑针剂治疗消化道 溃疡所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差异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8,(5):8-9.

论文作者:张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试析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比较论文_张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