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县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422100
摘要:目的 掌握影响临床化验结果准确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 对我院行临床生化检验初检和复检结果不一致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收集、整理、统计之后运用统计学原理分析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溶血现象严重、血液采集朱准确以及离心处理不充分等是造成临床检验结果准确的主要原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开展临床生化检验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及时的控制溶血现象、准确开展血液采集以及充分使用离心处理等方式提升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生化检验;严重溶血;血液采集;离心处理
前言
生化检验作为我国临床医学中使用最为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为辅助临床医师确诊患者疾病、提高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及时性等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如何快速、有效的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成为了广大临床科室和检验科室共同关注的问题[1]。此外,在疾病谱不断改变、国民对健康需求不断提升以及先进检验设备的不断更新和使用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生化检验工作中存在的弊端也在不断凸显,很难有效的满足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05月至2017年04月在我院行生化检验检查后出现初检结果和复检结果不一致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200例研究对象中,已排除严重血液类疾病、精神类疾病以及畸形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观察组,男性患者112例,年龄在15—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5±6.25岁),女性患者88例,年龄在13—68岁之间(33.5±8.75岁)。在所研究的200例患者中,出现明显溶血现象、血液样本采集方法不准确以及离心处理不充分造成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不准确的频次较高,分别占到了整体研究对象的47.7%、32.3%以及20.4%。
1.2方法
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初检结果和复检结果出现异常的200例患者进行收集、整理和录入,对其中高频出现的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做统计学分析,并判断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力求为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实用性的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和实验组的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s)表示,检验方式使用配对t检验,以P<0.05判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严重溶血因素引起的生化检验结果不准确
通过对严重溶血和普通溶血患者的初检结果同复检结果数据做统计分析,复检结果中的乳酸脱氨酶、肌酸激酶及血钾的含量明显低于初检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从上述三组数据所反映的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发生严重溶血现象的样本在开展生化检验的过程中,会出现检测样本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血钾等指标的含量显著增加的现象;第二,采集输液侧的血液作为生化检验样本,则会引起检测结果中血糖、钾以及钠等指标的含量显著低于输液对侧采集的血液样本;第三,当离心处理不充分时,会导致检测样本中的纤维蛋白析出不充分,继而引起中糖、尿素氯氯等指标的含量明显低于充分离心处理含量;三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可以采取控制血液样本溶血现象、在输液对侧采集血样以及对检测样本进行充分的离心处理等方式增强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
从上文所论述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生化检验结果是否准确,直接决定着临床医师诊断患者并且严重程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是影响治疗方案是否及时合理的核心所在。但是,受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检验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低以及检验设备自动识别能力差等因素的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始终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3]。身为检验工作人员的我们,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积极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才能准确的发现影响临床生化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原因所在,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孝伦.可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及相关对策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0):53-54.
[2]余海霞.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医生,2018,24(2).
[3]刘景泉.探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6):1172-1172.
论文作者:张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生化论文; 统计学论文; 准确性论文; 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样本论文; 因素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