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论文_郭启均

湖南省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手足外科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分析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运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治疗,实验组运用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比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1.4%,实验组的优良率为92.9%,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与运用。

【关键词】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

手的结构精密,功能强大,是人类生存所需的必要器官。手外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约占急诊创伤的30%以上,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穿支皮瓣修复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疗法,可修复手部外形与手功能。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男22例,女20例;年龄5~68岁,平均(39.2±7.8)岁;受伤到治疗时间1h~12d,平均(5.4±1.2)d;左手损伤15例,右手损伤27例;机器碾扎伤18例,重物砸压伤13例,车祸伤7例,刀砍伤4例。实验组患者:男23例,女19例;年龄5~66岁,平均(39.0±7.9)岁;受伤到治疗时间1h~12d,平均(5.0±1.1)d;左手损伤17例,右手损伤25例;机器碾扎伤19例,重物砸压伤11例,车祸伤8例,刀砍伤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根据创伤部位的实际情况,选取胸腹部带蒂皮瓣进行创面修复。根据手外伤软组织缺损大小,在胸腹设计好皮瓣大小。患者行臂丛阻滞麻醉,切开皮下组织及皮肤,从深筋膜浅层开始掀开皮瓣,修剪皮下组织,保留蒂部皮下组织。

实验组运用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术前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清理皮肤表面坏死组织,优先修复骨骼、关节囊、肌腱损伤者。骨外露者先用骨锉锉平外露指骨残端,并用克氏针等固定。彻底清除碎裂状小骨片。患者行臂丛阻滞麻醉,指根处用橡皮筋止血,上臂用止血带止血。确定皮瓣穿支穿出深筋膜的位置,在胸腹部设计皮瓣,视穿支部位调整皮瓣大小并修剪边缘,在距血管干约1cm处显露一层大小的脂肪小叶,除去钝性,显露穿支血管;确定筋膜层上血管支的方向与发展状况,以其为皮瓣中心,切开皮瓣边缘,提起皮瓣,游离皮瓣,同时修剪皮下组织。术后用胶布固定,确保皮瓣无折叠、蒂部不扭转。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疗效判定[2]。①优:皮瓣移植成活,手部关节活动正常,外形美观;②良:皮瓣部分坏死,手部关节活动部分受限,外形略显臃肿;③差:皮瓣未成活,手部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x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PS19.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1.4%,实验组的优良率为92.9%,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因意外事故导致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优良的修复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手部关节功能,确保手部外形美观。胸腹部带蒂皮瓣的取材便利,手术操作简单,但术前应视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皮瓣设计,不仅要确保蒂的长度适宜,修剪皮下组织时还应保留蒂部的皮下组织可管状缝合胸腹壁皮瓣的蒂部,以避免术后创面渗液[3]。近几年,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疗效,该术式具有选择性强、供应区大、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尤其适用于对手部外形美观与关节功能恢复要求较高的患者[4]。本研究对比分析了胸腹带蒂皮瓣修复与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且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实验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也就表明,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优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治疗。

综上所述,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 王海龙.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7):75-75.

[2] 黄国凡,宋显慧,王枚娜.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65例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4):117-117.

[3] 陈轶强,卢奇昊,孙斐予,等.观察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应用不同皮瓣修复术治疗效果[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88-91.

[4] 胡海松,张卫华,朱伟雄.观察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应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与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疗效[J].浙江创伤外科,2015(6):1193-1195.

论文作者:郭启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7

标签:;  ;  ;  ;  ;  ;  ;  ;  

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论文_郭启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