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县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建议论文_李琼秀

会泽县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建议论文_李琼秀

会泽县娜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务所)

摘要:在我国,山洪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突发性强、危害性大、防治困难等特点,但又不能放任山洪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迫害,所以要结合国家颁布的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意见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文章主要是对会泽县的山洪灾害防治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当前的防治现状以及在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存在问题;思考;建议

山洪灾害的危害极为严重,一旦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着很大的威胁,而由于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因素,山洪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山洪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如提高防洪等级、调整人类活动方式等,所以应对山洪灾害的防治措施进行深刻的思考。

一、会泽县的基本地理情况

(一)自然地理情况

会泽县处在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全年降水丰沛。全县人口共计1033711人,其中农业人口894764人。全县的总耕地面积为178.56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8%左右;林地的总面积为52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近40%,森林蓄积量1000余万立方米。但全县范围内山地多,坡地多,人均土地占有率低。而且全县内有河流共计155条,水能资源丰富;县内大中小型水库共计21座,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受分布位置的限制、水利工程设施的影响,对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仍不高。

(二)气象、水文情况

会泽县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县内大部分区域常年阳光充足,日温差较大,雨热同期,干湿季节分明。其中深山区、石山区、冷凉地区、干热河谷地区及泥石流滑坡地区具有独特的高原季风气候和丰富的立体气候特色;者海坝子、会泽坝子、娜姑坝子等大盆地属暖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县内年平均气温12.7℃,极端最低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1.4℃;高山区年平均气温仅4.3℃,江边河谷年平均气温达20℃;全年干雨季节分明,雨季5月开始,10月结束,共155天,其中雨日有97.3天。全县由于受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和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山体滑坡、泥石流发生频繁。

(三)地貌特征、水土流失情况

全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由西向东成阶梯状递降,地貌主要受构造、侵蚀、溶蚀以及堆积作用的影响,整个地貌以山地地貌为主,穿插盆地地貌和冰川地貌。山地地可分为高中山、中山峡谷地貌、高中山高原等地貌类型,山高谷深,是泥石流发育的主要地区,其中在蒋家沟、尖山沟等区域泥石流暴发频繁,规模巨大,危害严重;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小江以东至矿山厂一带,尤以小江沿岸分布集中,冰蚀凹地叠置分布,角峰、刃脊、冰斗、U谷、冰坎等特征明显。会泽县地处云贵高原主峰地段,受牛栏江、小江及其支流的切割作用,全县境内呈中度侵蚀状态,泥石流侵蚀严重,全县形成水土流失面积3804.4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64.7%。

二、会泽县山洪灾害防治的现状以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一)防治现状

近年来,会泽县人民政府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宣传册、光碟、乡村会议等渠道广泛宣传山洪防御知识,让广大居民群众了解了危险区位置、安全区位置、安全转移路线、安置地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全县每年不定期组织防汛演练,包括山洪灾害防御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转移安置、抢险救灾等内容,以尽可能减轻山洪灾害损失或避免人员伤亡。

另外,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会泽县建设完成的监测系统有:多要素自动气象站2个,共享自动雨量站46个,多部门雨情资料信息共享系统1套,简易雨量站100个,简易水位站(河道站)14个,水库站2个,自动水位、雨量站4个,图像监测站9个,视频监测站3个;建设完成的预警系统有:无线发送预警站21个,无线接收预警站142个;建设完成的县级监测预警平台1套。另外,已建成2座中型水库、6座小(一)型水库、15座小(二)型水库;也进一步进行山洪坡面治理,通过改善农业耕作措施、坡面林草、禁止新开坡土梯田、封山固沙、护坡固脚等措施,从小流域向全流域展开治理;并且加大了山洪沟及防洪河堤的治理力度,采取拦挡、疏通,排导、加固等措施展开了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了河道的行洪能力;同时,加强了对地质灾害的治理,通过对全县的摸底调查,根据会泽县发生山洪灾害危害的规律以及灾害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城乡居民点、重点经济区、交通干线、主要工矿企业、重要水利枢纽和粮食主产区规划,并加入到地质灾害优先治理范围;也加大了对水土保持的治理力度,先后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建设。

(二)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会泽县已建设了各项防治工程和非工程防治措施,但对防灾的宣传力度仍要加强,居民的自救能力还不足;而且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的建设仍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共享能力差,相关设施还不能满足防治要求。对于非工程防治设施来讲,建设的范围广,不集中,日常维护成本高,维护不方便,所以导致运用时经常出现故障;而且气象数据的共享功能长时间处在关闭状态;网络服务质量也比较差[1]。最重要的是,会泽县是山区贫困大县,贫困程度深,山洪灾害的防治经费投入力度仍不足,建设资金的缺口大,很多防治措施都无法有效开展,尤其提高治理的信息化水平;另外,由于防治措施的不到位导致在发生灾害后,河流、沟渠经常出现堵塞、决堤、植被破坏等严重情况,造成了破坏—治理—在破坏的恶性循环[2]。

三、对会泽县进行山洪灾害防治的建议

首先,要尽量争取国家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在工程防治与非工程防治措施结合的宗旨上进行防洪治理,建立综合的灾害预警平台,提高防治措施的信息化水平,将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到灾害预警平台中,提高对灾害预测的准确性,并加强系统内信息共享,使全县范围内都能及时了解到灾害的动态信息[3]。

其次,应由县级的防治管理单位带头,组建非工程防治措施专业维护队伍,将全县内建设的非工程保护设施都纳入到维护范围中,并加强网络管理,实时了解非工程措施的变化,及时的做好维护工作,保证非工程防治措施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4]。

最后,应充分利用网络等宣传媒体,加强防洪自救措施的宣传力度,并定期组织防洪演练,对于居民自救的薄弱环节反复进行强化,消除居民的侥幸心理,使每位居民都具备基础的自救能力,并让每位居民了解到安全区位置、逃生路线,从而降低灾害对居民生命的威胁。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泽县在防洪治理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不足和问题,文章通过建立信息化防治体系、组建非工程防治措施维修队伍、加强防灾自救措施宣传和落实的论述,希望能够有效降低山洪灾害对会泽县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损失。

参考文献

[1]冯俊杰.岢岚县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及对策[J].山西水利,2013,22(2):4-5.

[2]陈健明.山洪灾害防治与水土保持相互联系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29(25):262-263.

[3]郭良,刘昌军,丁留谦等.开展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的工作设想[J].中国水利,2012,24(23):10-12.

[4]任洪玉,肖翔,陈小平等.山洪灾害防治与水土保持相互联系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5,16(3):73-76.

论文作者:李琼秀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7

标签:;  ;  ;  ;  ;  ;  ;  ;  

会泽县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建议论文_李琼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