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探索我国免疫规划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论文_申丽,赵永川,朱径成

初步探索我国免疫规划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论文_申丽,赵永川,朱径成

申丽 赵永川 朱径成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绵阳622651)初步探索我国免疫规划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初步探索我国免疫规划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国xx地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1000例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免疫规划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前(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的500例志愿者设置为对照组,将实施后(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的1000例志愿者设置为观察组,管实施免疫规划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前后志愿者传染病发病率以。结果:观察组志愿者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免疫规划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能够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病率,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关键词】免疫规划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传染病;发病率;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5-0362-01

免疫规划服务均等化主要是指对农村、城市、沿海、山区、流动以及本地儿童免疫接种机会、覆盖率要求以及政府经费投入水平等同等,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各省、市、地区人群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以控制和预防特定传染病的发生以及流行,为人民群众卫生文明水平和健康水平提供保障[1]。本研究对主要对我国免疫规划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国xx地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1000例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免疫规划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前后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50例、女250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8.5±20.5)岁,观察组中男250例、女250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8.0±20.0)岁。两组志愿者基线资料统计结果P>0.05,可进行对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大对规划免疫以免的购置、工作经费、冷链系统建设、疫苗配送以及维持运转等经费的投入;(2)严格按照《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相关规定对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任务相关单位给予补助,补助标准:5~7元/剂;(3)对开展预防接种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监测评估以及绩效考核等工作辖区服务人口运转经费进行补助,补助标准:1~3元/人;(4)实行免疫规划服务问责制,将免疫规划服务职责、权限等进行明确划分,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将免疫规划服务质量、数量等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是各项政策、制度的落实有保障;(5)对辖区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普查,建立疫苗接种管理档案,对居民基本信息、接种情况、感染情况等进行登记从而对居民疫苗接种和发病情况有清楚的掌握;(6)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规划要求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定期查漏补种,提高辖区人群接种率。

1.3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免疫规划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前(对照组)和实施后(观察组)传染病发病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1000例志愿者传染病发病率纳入SPSS21.0分析,使用(%)表示、x2对比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传染病发病率如下:流感46例、肺炎12例、结核4例、乙肝5例、破伤风5例,总发病率为14.40%(72/500例);观察组传染病发病率如下:流感18例、肺炎2例、结核0例、乙肝0例、破伤风0例,总发病率为4.00%(20/500例);由此可见,观察组传染病发病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4.40%,x2=6.473,P=0.001;两组间差异对比结果P<0.05。

3.讨论

传染性疾病和一般疾病不同,传染性疾病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大范围传播,对公共卫生、群众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的预防和控制一直是全球的重点关注焦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这为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加大的增加了疾病的传播风险[2]。

免疫规划服务是利用人工制备的抗体、抗原通过合理的途径对机体进行接种的服务,让机体对某种特异的传染病产生免疫力,从而提高群体、个人的免疫水平,降低传病的发生几率和流行。因此实施免疫规划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对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范张洁[3]在研究中对郑州市免疫规划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加大免疫规划财政投入、增加免疫规划工作人员数量以及冷链系统设备是来提高免疫规划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中对我国xx地实施免疫规划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后,该地区传染病发病率得到了明显降低。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对疫苗接种任务相关单位、人员技术指导、培训等进行补助有效提高了免疫规划的基础条件,通过实行免疫规划服务问责制有效促进了免疫规划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的开展以及各项政策、制度的落实;通过对对辖区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普查、查漏补种等措施有效提高了辖区群众疫苗接种率,从而降低了传染病发病几率。

参考文献

[1]张冬娟, 倪倩钰, 洪荣涛,等. 福建省基层免疫规划均等化服务政府投入与政策保障现况评价[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19):3435-3439.

[2]李建国. 免疫规划工作综合评价的方法探讨与免疫规划工作评价指标体系[J]. 饮食保健, 2016, 3(11):233-234.

[3]范张洁, 李锋, 韩同武,等. 2016年郑州市免疫规划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8, 29(2):123-125.

论文作者:申丽,赵永川,朱径成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初步探索我国免疫规划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论文_申丽,赵永川,朱径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