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杀虫剂苦皮藤素微乳剂的研制

植物杀虫剂苦皮藤素微乳剂的研制

姬志勤[1]2001年在《植物杀虫剂苦皮藤素微乳剂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苦皮藤是我国较有开发潜力的杀虫植物之一。以苦皮藤素为活性成分的乳油已经实现了产业化,但由于乳油含有大量的二甲苯,施用后不可避免地要给环境带来潜在的危害。为此,研究将苦皮藤素乳油改进成水基制剂苦皮藤素微乳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微乳剂的混合膜理论和R比理论为指导,在不添加助溶剂(或助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首先确定阴离子组分DBS-Ca的高、中、低叁个加入量,然后与不同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匹配试验。挑选在0~60℃的范围透明或半透明体系,对其助溶剂(或助表面活性剂)的品种和用量进行调整,最终研制成0.15%苦皮藤素微乳剂。0.15%苦皮藤素微乳剂的组成为:苦皮藤根皮提取物10%(以苦皮藤素V计为0.15%),乳化剂2096,助溶剂25%,水45%,其中乳化剂为DBS-Ca和乳化剂A的混合物,二者的用量分别为5%和15%,助溶剂为甲醇。 建立了苦皮藤素微乳剂中活性成分苦皮藤素V的分析方法——制备薄层-液相色谱法(PTLC-HPLC),方法的回收率98.5-100.1%,标准偏差0.0038,变异系数2.48%,符合常量分析的要求。以不同产地的苦皮藤素微乳剂为供试样品,3龄小菜蛾为试虫,用平行生测的方法对该仪器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PTLC-HPLC法测定苦皮藤素V能够准确地反映制剂对小菜蛾的实际杀虫效果。 借鉴现行相关农药制剂的通用技术指标,结合苦皮藤素制剂的具体特点,制定了苦皮藤素微乳剂的产品质量标准。其技术指标为:苦皮藤素V含量≥0.15%(W/W);外观为黄色透明液体;PH值范围为5~7;透明温度范围为-5~60℃;制剂能够和水以任意比例混溶,稀释液为透明均相体系,无悬浮物和沉淀物;反复冷冻后,制剂在室温下能自行恢复到正常状态:54±2℃的条件下,贮存两周,有效成分苦皮藤素V的分解率不大于8%。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15%苦皮藤素微乳剂用于防治甘蓝地小菜蛾,稀释1000倍时防效可达80%,稀释500倍时防效可达90%以上,具有较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作为一个具有现实商业意义的新产品,0.15%苦皮藤素微乳剂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99109275.9)。

陈军, 张莉, 孔凡彬, 范辑玉[2]2006年在《植物杀虫剂1%苦皮藤素微乳剂的研制》文中认为介绍了1%苦皮藤素微乳剂的配方制备方法,确立了较佳的配方组成及质量控制指标,研究了温度、水质和贮存时间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该制剂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该农药制剂具有成本低、质量稳定、使用安全、市场前景好等特点,社会效益显着。

秦宝福[3]2004年在《苦皮藤素微粉剂的研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苦皮藤是我国较有开发潜力的杀虫植物之一。在玉米象等储粮害虫的防治上对剂型的要求只能是粉剂或熏蒸剂等。为此,苦皮藤素微粉剂研制及应用研究,对新型谷物保护剂的研制及苦皮藤素进一步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苦皮藤根皮的甲醇和苯提取物为原料,利用先进的气流粉碎技术,完成了15% 苦皮藤根皮甲醇提取物微粉剂(微粉剂I)及6.7%苦皮藤根皮苯提取物微粉剂(微粉剂II)的配方研制和工艺流程设计,在国内初步研制出第一个植物杀虫剂微粉剂产品。本项研究设计出一种配方筛选的方法,根据苦皮藤素V 保持稳定的PH 值范围及该微粉剂中所需的低吸附性对填料进行筛选,再根据外观和粘附性调整助剂品种和用量, 优化了配方。苦皮藤素微粉剂的组成为:微粉剂1 的苦皮藤根皮甲醇提取物15%(苦皮藤素V 计为0.045%),助剂o.5%,填料84.5%;微粉剂2 的苦皮藤根皮苯提取物6.7%(苦皮藤素V 计为0.1%),助剂O。5%,填料92。8%,其中助剂为NNO,填料为高岭土。本研究首次制定了苦皮藤素微粉剂的质量标准。其技术指标为:微粉剂1 和微粉剂2 的苦皮藤素V 含量分别≥0.045%和≥O.1%(w/w);细度为100%通过325 目,平均粒径d50<5μm;pH 值范围为5~7:水分<O。15%;外观为无团块的土黄色流动粉末:反复冷冻后,制剂在室温下外观合格:54±2℃的条件下,贮存两周,有效成分苦皮藤素V 的分解率不大于8%;在不加石英砂条件下, 自山流动;对一般谷物种子的表面覆盖率大于85%。同时,根据该产品是谷物保护剂的特点,也首次提出了微粉剂粘附性试验的方法,使产品的药效能得到较好的保证。同时也初步确定了两种微粉剂的生产工艺,根据超微粉剂设备研制的最新动态,并为相应的设备进行了选型。这些都为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研究了两种微粉剂.对小麦、玉米、大米中的玉米象成虫存活、对卵和幼虫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小麦、玉米、大米中分别混入微粉剂1 和微粉剂2,当浓度达到1000mg kg-1 时能有效控制玉米象的危害,对第二代成虫繁殖抑制率超过90%。此外,还进行了两种微粉剂防治绿豆中绿豆象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绿豆中混入微粉剂1 和微粉剂2,当浓度达到4000mg/kg 寸能有效防治绿豆象成虫,药后15d 的校正死亡率都达1 00.05%,120d 成虫繁殖抑制率分别为94.74%和91.80%,绿豆侵害率分别为6.1%和5.6%。

路强[4]2010年在《植物源农药苦皮藤素烟剂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苦皮藤是我国较有开发潜力的杀虫植物之一。以苦皮藤素为活性成分的乳油制剂和微乳剂已经实现了产业化,但由于乳油中含有大量的二甲苯,而微乳剂在制作加工过程中添加增溶剂,施用后不可避免地要给环境带来潜在的危害。因此,改进苦皮藤素制剂剂型已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而烟剂具有施药方便、药效好、低毒、低残留等特点,已成为保护蔬菜常用的农药剂型。为此,研究利用苦皮藤素原药制作成烟剂剂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烟剂试验和药效评价参照国家GB13917·3-92、GBT17322·3-98标准。通过点燃试验,筛选出了最佳的供热剂配比、发烟剂和降温剂等,随后采用6.2%苦皮藤素原药,与筛选出的最佳助剂配方以不同比例配制成4种烟剂主剂试样。通过点燃试验观察燃烧情况,并测定烟剂试样的点燃时间、发烟时间、燃烧温度。确定了氧化剂硝酸铵:燃烧剂木屑为3:2,以氯化铵作为发烟剂、降温剂采用滑石粉,并且筛选出以10%苦皮藤素原药和5%硝酸铵作为主剂配制烟剂。依据筛选出的最佳主剂配比,再配以适量的助燃剂和降温剂等配制烟剂成品,对其进行各种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风干片剂的有效成烟率为93.2%;烟粒半径为2.27μm,烟粒细度符合标准;燃烧温度为189.6℃;48h烟剂的含水量为0.13%,吸湿后的烟剂仍能正常发烟;药剂有效成分含量的热贮存降解率为2.26%,热贮稳定性良好;苦皮藤素烟剂的平均自燃温度为162.5℃;样品无自燃情况,安全性良好等,确定其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采用配制好的6.2%苦皮藤素烟剂,在室内及田间温室对小菜蛾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烟剂在室内用药剂量为8g,处理3d后,小菜蛾幼虫的死亡率即达到90%;温室施药量2.0kg/hm2,施药后7d防效仍在90%左右,并且试验中发现,6.2%苦皮藤素烟剂对作物安全。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试验均表明,该烟剂具有良好的防效。

吴文君, 刘惠霞, 胡兆农, 姬志勤, 张继文[5]2008年在《从天然产物到新农药创制——杀虫植物苦皮藤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天然产物是新农药创制的重要资源。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是一种传统杀虫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丘陵浅山地区。1980年以来作者对苦皮藤进行系统的研究,获得下列重要成果:(1)从苦皮藤根皮和叶子的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54个化合物,其中37个为新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都属于倍半萜多元醇酯,具有二氢沉香呋喃的骨架结构。(2)以苦皮藤素V和双呋喃二氢沉香呋喃为起始化合物,修饰合成一系列衍生物,其中一些化合物的杀虫活性高于天然产物苦皮藤素V。(3)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阻断昆虫神经-肌肉兴奋性接点电位的传导及对钙通道的抑制可能是麻醉成分苦皮藤素IV的主要作用机理;而和昆虫中肠肠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改变细胞膜的结构,破坏细胞膜的正常功能可能是毒杀成分苦皮藤素V的主要作用机理。(4)研制出0.2%苦皮藤素乳油、0.15%苦皮藤素微乳剂及0.15%苦皮藤素微粉剂,其中0.2%苦皮藤素乳油于2001年投入批量生产,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植物杀虫剂苦皮藤素微乳剂的研制[D]. 姬志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

[2]. 植物杀虫剂1%苦皮藤素微乳剂的研制[J]. 陈军, 张莉, 孔凡彬, 范辑玉.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 苦皮藤素微粉剂的研制及应用[D]. 秦宝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4]. 植物源农药苦皮藤素烟剂的研制[D]. 路强. 甘肃农业大学. 2010

[5]. 从天然产物到新农药创制——杀虫植物苦皮藤研究进展[J]. 吴文君, 刘惠霞, 胡兆农, 姬志勤, 张继文. 昆虫知识. 2008

标签:;  ;  ;  

植物杀虫剂苦皮藤素微乳剂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