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儿童创新能力初探论文_杨银敏

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儿童创新能力初探论文_杨银敏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城第一小学 杨银敏

随着教育改革的初步推进和发展,人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放到了重要位置。怎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创新是对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创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概念、新的成果和产品的能力。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创新主要是指通过尝试各种新的表现方法、各种材料综合应用过程产生新的想法、新的方法、创作新的作品。这作品就是儿童心灵的写照,也来源于儿童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教师在培养儿童创新绘画能力上,要注意四点:1、作为美术教师就要引导儿童在学画中,学会用心画,学会用心去感受。也就是说:“以观察事物,万物皆有灵气,物之态,笔之迹,乃人之心也。”要体现出儿童创意画重在于情,贵在于心,有心就能与人共鸣,有情才能感人至深,有理才能信服。2、儿童画的内容要保持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保留儿童画的“原态”免得造成心理障碍。3、培养儿童求异思维,学会用“不一样”的观念去作画,超越自己,打破一切条条框框,与自己的前一张画不一样,与同学的画不一样,与老师的画不一样。这时我们将看到儿童那颗自由自在、充满智慧的童心是那么活泼,他们的绘画作品随心所欲,妙趣横生,吞吐自然,而牵动着人们的心灵。4、美术教师还要独立善于运用启发的方法,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观察与想象,联想与创意。用自己的小手创造出天真烂漫、自由自在的心灵的画。

一、激发儿童的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意愿是内部动机,儿童在自己的活动中发现了自己的内部动机,这种内部动机使儿童产生了学习的愿望和精力,使他们迫切地要学习和获得技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儿童学习的动力,是求知和成才的起点。绘画活动要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儿童敞开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制性,要在轻松愉悦的心境里自由地发挥、自由地创作。激发儿童的兴趣,兴趣贯穿绘画的始终,使儿童产生绘画的愿望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美术教师要善于发现儿童的兴趣点,呼唤、鼓励儿童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儿童最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为他们提供各种学习机会,激活他们的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新活动。我给二年级上美术课——《画春天》,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幅幅春天的图画和音乐,扩展学生的视野,又手工画了六张80厘米长,60厘米宽的春天背景图,让学生以一个小组为单位,在背景图上有组合的添画,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分析了背景图后相互交流了意见,七八位同学拿着彩色笔积极地进行创作,一会儿,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眼前——“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春姑娘穿着漂亮的绿裙子在空中飞舞;一只只小鸟在蓝天上快乐地飞翔;蝴蝶穿着彩衣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三五只蜜蜂忙着采花蜜;有的小朋友在蓝蓝的天空中乘着彩色的热气球欣赏风景”等等,这一幅幅心灵之作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品质,又提高了学生参与游戏和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了解更多的间接经验,让他们从中感到快乐,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创设美术课堂情境

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来鼓励、唤醒学生,使他们乐于学习呢?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儿童感知,对绘画尽快了解,产生探索欲望,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一个经验丰富的美术教学工作者要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如:我给二年级学生上《蜻蜓飞飞》时,运用了电脑课件让学生猜猜谜语(1)身体细细长又长,身后背着四面旗。斗大眼睛照前方,专除害虫有助益。(2)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内行。(3)引用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古诗(泉眼无声溪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再把诗配画的动画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到蜻蜓点水时、停落在荷花上、在蓝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时的情景,同学们都情不自禁的展开自己的双臂学着蜻蜓飞的样子,呜呜的鸣起来,课堂一下就变得活跃起来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又把一只蜻蜓标本通过展示台投放在屏幕上时,学生对蜻蜓的模样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时我提问:“谁来描述蜻蜓的外貌特征?”一只只小手都举起来争着说:“我来......我来......!”

身体:长长的细细的,有漂亮的花纹。

翅膀:有两对,又长又薄,纹理很多,透明的(感觉就是用纱衣做的)。

眼睛:有两对,复眼又大又圆。

颜色:很丰富(五颜六色)。

接着我又找了几首关于蜻蜓的儿歌配上相关的音乐播放给他们听听,让他们在优美的乐曲中产生了灵感,主动地选择材料,边唱边大胆的进行绘画。就这样,孩子们在这种特意营造的气氛中,愉快地进行创作,大胆想象,绘画出不同姿态、颜色各异的蜻蜓,为画出丰富的画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保护益虫、热爱大自然中一切有生命的生物情感。运用多媒体开拓视野,对事物的观察、了解能够更直观深刻一些,能更方便地进行个别活动操作。

三、丰富儿童的想象力

人的创造性活动,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和构思阶段与传达阶段。准备阶段就是让儿童认识生活,丰富自己头脑中的表象。构思和传达阶段就是儿童在活动时,从自己头脑里丰富的表象中,抓住那些最能表现主要特征的东西,通过联想、想象,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产生新的表象,然后通过画笔把它形象地传达出来。表象是创新的基础,而多媒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形象和感知基础,借助媒体提供的形象,引起他们对以往生活的亲身经历的追忆,而形象丰富的表象,从而促进儿童创新能力的发展。现实中我们又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儿童的表象:1、需要在老师和父母的引导下,通过观察现实生活或观看光盘,开阔他们的视野,欣赏神秘的宇宙世界;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了解形态各异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征、习性,不同姿态,走、跑、跳、爬时的动作等;欣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景象,知道奇花异草及树木在不同时期的色彩和形态变化,以及人们的穿戴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等;观察各种事物,知道同一种事物具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大小。2、通过利用实物投影让儿童欣赏自己假期与爸爸妈妈一起游玩时的照片、风景图片,帮助他们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丰富他们的表象。3、运用多媒体让儿童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让他们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头脑去想象、去创造,真正让他们做到眼到、耳到、心到、手到。让他们置身于多彩的世界里感受美、发现美、创造性地表现美,体验审美愉悦。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吸引儿童的有意注意,让儿童在感受美的同时也从而吸收了、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表象,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其思维,大胆想象,激发儿童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展示,增加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仅靠老师单方面的讲授是不行的,必须及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多媒体课件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用好了它,将使教学更加精彩,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作为美术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1、在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有的受作品视点、角度的影响,教学交流简单,无法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了儿童对绘画有关知识的掌握及其语言的表达。美术教材中有些内容,如第十册的第四课——《画故事》,就是用中国画技法来表现故事画面,这就让学生在宣纸上晕染画面,从中体会用色用墨的深浅、浓淡变化也体会到运笔中锋、侧锋,在纸上抑、扬、顿、挫的感受。除了中国画还有手工课、泥塑制作课等,这是电脑视频上没有办法体会的,必须要在教师直观示范。2、多媒体要在多为儿童的提供直观可视的,色彩鲜艳的,动画结合的有利于鼓励儿童学习积极性的,能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画面。如:利用实物投影将儿童的作品放大,使儿童可以清楚的看到整个画面的布局、局部的特征、色彩的调配及不同的构思,让儿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展示,增加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使儿童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创设激发想象的课堂情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去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以真诚、喜悦之心去发现、去接纳、去欣赏,引导儿童发现和感知生活中的美,引导儿童不断地创新,让儿童体验到审美的愉悦和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也充满创新活力。

论文作者:杨银敏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儿童创新能力初探论文_杨银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