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如何有效备好初中思品课论文_杨德顺

课前如何有效备好初中思品课论文_杨德顺

杨德顺 苍溪县龙山镇柏杨小学校 628428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10-062-01

功在课前,效在课中,思在课后。平时我们谈得更多的是“课堂上如何上好一节课”。“其实一节课上得好不好,课前备好一节课至关重要”。只有课前精心准备了,才能绽放课堂的精彩。下面结合具体课例实践体会,就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课前如何有效备好课谈谈拙见。

一、深挖教材,理清脉络

备好一节课,教师课前精心研读教材和教学参考指导至关重要。研读教材教参,对教师如何把握和突破教学重难点有一定的启发,对教师如何更好地预设一节课有针对性地指导,能促进教师对课的挖掘比别人深且有高度。若课前没有深挖教学,理清教学脉络,我们预设教学时就容易忽视细节,造成对教材的解读和对教学的设计不够到位,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深度和广度。

二、精选资源,有效预设

备好一节课,课前对教学资源的选择和挖掘至关重要。如何选精选准选好教学资源,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

1.针对性精选资源

教学资源丰富多彩,课前我的思路是“先确定本节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针对性查找最佳教学资源――设置有效性的探究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探究与感悟提升”。在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感受生命的意义》第二目“发现我的生命”时,我设置了探究分享活动:“与同学分享生命故事。在这些不同的生命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刚开始班级学生很拘谨,不知道自己现在的生命有什么意义。此时我展示了课前拍摄的学生生活中能充分体现生命意义的几组精彩的图片教学资源进行引导:班级同学生命中精彩(学业上的精彩、运动场上个人的精彩、艺术舞台上的精彩);班级团队合作的精彩(军训会操的精彩、运动场上团队合作的精彩);还展示了班级别样的精彩(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个人梦与中国梦、我为中国梦而努力学习)。通过课前有针对性地精选接地气的教学资源预设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意义的;原来生命的意义是要靠我们自己发现和创造的,这样有针对性地精选教学资源创设体验情境,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感悟更有实效性。

2.有效性深挖资源

教材资源挖掘不够深与透,利用率不高的现象是教学常见的问题。精选资源后如何最大效益地发挥出教学资源的效益,是关乎课的质量的关键性问题。我以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第三框题《诚实守信》课例为例,创设了一例多境的探究情境“小明诚信二三事”。

如设置情境,课间时,同学们聚在一起讨论周末一起去自然博物馆参观,完成生物课上的学习任务,刚说到订票的问题,小明连想都不想,立马拍着胸脯说:“我来给大家订票,让我妈妈给大家多弄几张!”小明这样许诺合适吗?后续又发生了什么呢?第二天到家一进门,小明问妈妈弄到几张票,妈妈却说:“票源太紧张了,只弄到了两张!”小明该怎么和同学们交代呢?同学间展开讨论,感悟出我们要树立诚信意识,不轻易许诺,一旦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

再设置情境,一天,老师找小明了解小宋的情况,因为小宋最近行为反常,上课神情恍惚,成绩直线下降。小宋是小明的好朋友,小明知道小宋最近沉迷网吧玩游戏,甚至为玩游戏向低年级同学“借”钱。小明曾向小宋保证不把此事告诉任何人。面对老师的询问,小明很为难。作为班长,他有责任向老师如实反映情况;作为同窗好友,他有义务保护同学的隐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展开探究:(1)如果小明告诉老师实情,可能有什么结果?(老师会批评小宋,小宋则会责怪小明不讲信用。)

(2)如果小明履行对小宋的承诺,可能有什么结果?(小明虽然遵守了对朋友的承诺,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朋友受到伤害,事实上还是对不起朋友。)

(3)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办?为什么?(我会告诉老师。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对小宋真正的关心,才不会使小宋误入歧途越陷越深,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才是真正的诚信,因为诚信是要讲原则的。)

又设置情境,周末,小明去医院看望同学小林,小林身患重病,有生命危险,但是家人照顾她的情绪,并没有告知她真实的病情。病床前小林向小明询问自己的真实病情……

面对小林的询问小明又该怎么说呢?为什么呢?

通过对比探究,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面对不同的情境要懂得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但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善意的谎言”不是出于个人私利,恰恰是在维护对方的利益。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信的道德。

3.创造性使用教材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资源有“运用你的经验”、“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方法与技能”、“拓展空间”等栏目资源,每个栏目的设计意图不同,教师应有创造性地选择和应用。备课时我总是认真分析正文,挖掘栏目与正文、正文与正文之间的关系,以教材资源的挖掘和整合使用,带动新教材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爱在家人间》第二目题“爱的碰撞”时,我整合和改造了教材资源中第79页到第81页的“探究与分享”活动:

(1)类似的“爱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吗?请举一例。

(2)反思这些“爱的碰撞”:你的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你希望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与父母交流时,你期望得到什么,而父母经常给予你什么?按照这些提示,完成表格。

(3)与同学交流分享,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或增进亲子关系,化解“爱的碰撞”?

经过整合和改进使用后的教材资源化繁为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简洁和顺畅,更有利于学生体验探究和感悟,优化了课堂教学环节。我课前多研究教材资源,有的放矢地创造性整合和使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研课磨课,彰显集体智慧

提高课的质量,课前集备和打磨至关重要。集备是建立在教师备好课的基础上,进行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推敲与研讨,是课前教学预设进一步的商榷、润色和提升。课前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智慧,把集备的重心放在如何更好地处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上,放在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问题的设置、教学过程的优化等方面的打磨上。课前还通过课例研究的方式磨课,通过课堂实践检验教学预设的情境是否贴切,探究设置的活动和问题是否得当,教学资源的选择和挖掘是否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会生成哪些新的问题,教师是否真正发挥出引导的作用,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落实是否到位等问题。课前研课磨课又会发现及暴露出许多新的需要集备的问题,不断在备课中研课,在实践中磨课,在改进中提升。课前经历集体备课、课例研究、研讨改进等环节提升与打磨,课的质量就能实现质的突破与飞跃。

总之,美玉需雕琢,好课当打磨。功在课前,效在课中,思在课后。把课前功夫做足,课上的精彩就不言而喻了。

论文作者:杨德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0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课前如何有效备好初中思品课论文_杨德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