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高扬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 北京市 100013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52例老年病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而对照组仅应用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治疗之前降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评分较对照组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加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老年病患者的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老年病;护理;焦虑;抑郁

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或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从而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1]。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发展,同时关注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也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人员所接受。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病如脑动脉硬化、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也越来越常见,而老年人会由于许多原因包括长期患病而产生负性情绪[2]。因此,本研究探究了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影响,结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52例老年病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龄为(63.79±2.81)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为(63.66±2.75)岁。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的严重程度、文化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排除患有恶性疾病及精神异常的患者。

1.2护理方案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心理干预,包括:患者入院后,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向其解释患者所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日后的治疗方案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并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发现的心理问题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尽量减轻患者的不安心理,如患者主要表现为对疾病的焦虑情绪时,可以通过讲述康复患者的例子来增强患者应对疾病的信心;对于一些不易与他人交流的患者,可以通过患者家属的协助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关怀。

1.3评价指标

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来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SAS评分对于国人来说,分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即为重度焦虑。SDS的分界值为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服务评分表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共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满意度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根据资料满足的条件而采取适当的统计学方法,规定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情况如下图所示,详见表1。

注:*表示同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54±3.02)分,高于对照组的(81.33±5.67)分,且评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各个器官的功能也逐渐衰退,身体素质下降,较容易得病,且多为慢性病。而同时,同青年时相比,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产生一定的变化,包括容易产生孤独的心理、希望得到家人的关怀和尊重、比较固执等[3]。因此在对老年人进行诊治的过程中,心理护理是不可忽视的。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间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评分值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随着病情的改善,老年患者的负性情绪也会一定的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更低,说明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不同的心理干预,解决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确实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或者抑郁情绪,使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评分值较对照组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患者不仅可以调整好自我的心态,而且通过沟通建立了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缓和了当前护患双方关系紧张的现状,因而满意度也较高。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确实可以针对老年病患者独特的心理特点进行护理,进而改善老年病人的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颖.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2):254-254.

[2]凌莉.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9(2):535-535.

[3]王萍,薛花,常琦等.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保健功能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4):1974-1976.

论文作者:高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0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高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