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护理论文_秦宝玉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 鸡西市 158100

【摘要】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来说最为行之有效的临床护理、康复指导措施,为后期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工作的合理开展提供参考。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 2015-2016年行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总体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保守治疗以及常规临床宣教;而治疗组患者在行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以及临床康复指导。对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总体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其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来看,治疗组 (1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 (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采取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强化临床护理以及康复指导能够提高总有效率、控制复发比例。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护理;方法;预后

前言临床数据调查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临床常见的脊柱疾病,其临床发病率一直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主要发病人群为中年男性,主要症状表现为腰腿疼痛,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成为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常见性疾病之一。具体总结此病的发病机制:人体的腰椎椎间盘,出现不同程度上的退行性变,使软骨板破裂、髓核突出,直接压迫和刺激患者的神经根以及血管等相关组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临床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而治疗中配合护理以及康复指导能够直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下面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保守治疗患者的总体资料,具体内容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研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计150例,均经 CT、X 线片以及MRI检查确诊。其中包含男98例、女52例;患者的年龄27~65,平均(39.45±5.55)岁;患者的病程在1周~18年,平均 (12.40±4.45) 年;其中 L3~L4间盘突出患者64例,L4~L5间盘突出患者86例;患者发病诱因:扭伤、负重以及弯腰时间过长等。将15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5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保守治疗,患者进行绝对的卧床休息,主要治疗内容为腰椎牵引、理疗、针灸、按摩以及药物治疗等,患者在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之后出院。

1.2.2 护理、康复指导 

对照组患者进行住院宣教;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强化临床护理以及康复指导工作,具体内容如下:首先,由于腰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直接造成患者腰腿疼痛情况,且具有反复性特点,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状态,所以患者就会表现出异常的消极烦躁情绪,影响到治疗工作的有效展开。所以作为医务工作人员有必要做好此疾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例如医学知识、康复知识等等,使患者对于整个疾病的发生、治疗以及预后情况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在舒缓心理情绪的基础上,促进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患者的疼痛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其正常的休息质量,可以采用看书、听音乐等方式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疼痛情况。其次,卧硬板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其休息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均采用木制硬板床铺厚褥子,能够有效减轻体重对于患者椎间盘造成的压力情况,制动能够减轻肌肉收缩力和椎间诸韧带紧张力局面,最终对椎间盘造成挤压,使得患者的椎间盘处在不负载状态,促进椎间盘的营养供应以及静脉回流,促进髓核回纳。自身牵引:保证患者的双膝跪于床上,臀部坐在足跟部,用双手放在自身膝前,通过两臂进行上身的带动且尽力前伸,然后保证臀部用力后坠,以上姿势均保持5 min后放松,此动作进行4次左右的重复状态。能够有效缓解腰背部肌肉痉挛,促进椎间隙增宽并增加椎间孔面积,进而促进部分突出物的还纳效果。腰背肌锻炼:患者采取俯卧位姿势,依次进行两腿交替向背过伸,保持其两腿不动,此时患者的上身和两腿同时向过伸,呈现出反弓状,具体的锻炼次数以患者自身承受能力为依据。腰背肌锻炼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提高炎症吸收效果,保持脊柱稳定以及灵活状态,可以消除其临床症状。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后,其腰椎疼痛明显好转,逐渐趋于正常状态,且临床体征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腰椎疼痛症状有所改善,临床体征趋于好转。无效: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生命体征并未得到任何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来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比较情况见下表1。

3.护理

3.1情志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痛伴及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病人往往因此紧张、恐惧、担心预后不良造成生活无法自理,尤其是更年期女性,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因此,要因人、因时而做好情志护理,增加病人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3.2生活护理

急性期应严格卧硬板床休息3-4周,待症状缓解后,可带腰围下床活动,半年内不做中等以上体力劳动。病室环境应安静舒适、阳光充足,保持空气新鲜流通,避免对流风,尤其患者腰部切忌吹风受寒,居住地保持干燥通风。同时,患者应避免俯卧,以防诱发疼痛。协助患者翻身时注意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

3.3辩证施膳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气滞血瘀、寒湿浸渍、肝肾亏虚3种证型,所以饮食宜根据病人的体质、疾病辨证选择不同属性的食物,以配合治疗的目的。气滞血瘀型指导病人食蛇肉、黄鳝、黑大豆、桃仁、红酒、醋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寒湿证型指导病人使用狗肉、羊肉、葛根、狗甘草、干姜等食物以消湿散寒;肝肾亏损型应多食滋补肝肾的食物,如动物肝、肾、羊肉、大枣、桂圆等食物。

3.4腰椎牵引的护理

牵引治疗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该手法对突出物回纳,缓解神经根挤压具有较好的针对性而广泛应用。牵引前要向患者介绍腰椎牵引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的顾虑。牵引力的大小、牵引时间应视患者年龄、体重和病情进行调整,牵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神经、血管是否被压迫。牵引结束后,嘱咐患者卧床休息,腰部以腰围固定,指导患者不要急于坐起,牵引完毕保持原体位半小时。经常检查牵引压迫的髂缘部位的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压疮等,加强皮肤护理。

4.讨论

相对于临床其他疾病种类来说,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不易根治的特点,所以患者需要进行长期治疗、护理,且具备自我保护意识,以此来有效避免由于用力不当所引起的复发现象。对于行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强化其临床护理以及康复指导不但能够直接促使椎间盘压力减少、突出物缩小还纳、解除神经根受压以及松解粘连的效果,还能够进一步强化患者脊柱的稳定性、恢复脊柱各个轴位的运动功能,巩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出院后的复发比例。通过对治疗组患者实施综合临床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康复指导 ( 腰肌功能锻炼 ),直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认识,直接促进后期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健康生存质量,提高了患者出院后的自我保护意识。从本组实验来看,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来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5.小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保守治疗以针对性强、操作安全简单、价格低廉等特点广为患者接受。护理人员应用整体护理原则,根据病情及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在治疗过程中做好心理疏导,稳定情绪,指导合理饮食,防御外邪,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技巧,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对于恢复健康、防止复发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春华.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护理和康复指导[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15):108-109.

[2] 吴英, 洪晓牌.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护理和康复指导[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 11(20):249-250.

[3] 季坤.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15):159-159.

论文作者:秦宝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护理论文_秦宝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