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安徽省桐城市为例论文

安徽省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安徽省桐城市为例论文

安徽省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以安徽省桐城市为例

张金龙

(桐城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安徽桐城 231404)

摘要 :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基本内容。受制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不少,分析县域其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查找问题根源,提出解决方案,是完善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然之举。

关键词 :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桐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要求,以县为基本单位,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地方实施标准。健全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规范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服务项目和流程。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填平补齐公共文化资源,推动区域间、城乡间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安徽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标准化与均等化建设水平快速提升,但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供需结构矛盾仍然存在,如文化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仍有脱节,内生文化发展动力不足,文化自觉性主动性不强等。桐城市作为安徽县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探讨其现状问题具有一定意义,希冀通过个例分析,推进安徽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 桐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面积1 571 km2,人口76万,现辖1个国家级开发区、12个镇、3个街道,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市)。桐城历史悠久,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是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素有“文都”美誉,是全国知名的“院士之乡”。

近年来,桐城市抢抓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契机,研究制定 《桐城市文化发展规划(2016—2030)》,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人文强市战略为指引,突出桐城地域特色,推进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逐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完成,建有文博图美四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和220个基层服务点、15个综合文化站、21个公共电子阅览室、219个村(社区)文体活动室、238个农家书屋,9家农民文化乐园。全市现有民营剧团7家,业余文化队伍230多支,文化志愿者1 000余名,文化辅导员100余人。全市各村均配置1名专职或2名以上兼职文化管理员,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募村级文化协管员23名。树立了“周末大舞台”“严凤英戏迷俱乐部”、“文都坛”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形成了如范岗樟枫桂花节、嬉子湖红花草节、吕亭禅茶节等“一镇一品”文化节庆,基本实现了“文化活动人人参与、文化产品送到身边、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文化成果人人共享”的目标,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格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需深入供给侧方面的改革,其主要内容就是利用改革对供给结构进行调整,提高质量和效率,减少无效供给,使供给结构更为合理、灵活和高效。在这样的倡导之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也有必要对人才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提升旅游管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和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贡献力量。

2 桐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桐城市近年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一些因素仍然制约公共文化服务向纵深发展,问题如下。

2.1 公共文化建设专业人员匮乏

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送文化向种文化、办文化到管文化方向发展,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实现形式与内容创新,满足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需求。

2.2 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改善文化人才待遇,积极培养本土文化人才,如镇(街道)、村(居)的文艺(体育)爱好者,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使之成为村(居)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开展文化从业资格考核和认证,逐步实行公共文化服务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有热情、懂专业、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队伍[4],组成由基层专业文化人才、文化辅导员、群众文艺爱好者、文化志愿者等参与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体系。

2.3 公共文化资源分布不均衡

李瑞东弟子众多,除去三子二女不提,弟子中功夫最佳者为李伯英、项润田、李子廉、张滔、李进修等人。其中李子廉曾经在天津东北军万福麟部任教,其弟子有一人名叫郝铭,为京剧大师郝寿辰的胞弟,曾经任天津怀才学校校长,后在南开大学工作。1936年中国代表团出席柏林奥运会,其中国术表演队的领队就是郝铭先生。

3 桐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方向

全市文化馆(站)、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在岗人数仅200余人,且文化站人员大部分为原广电工作人员,专业化人员比例不足,文化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与该市现有人口76万人,行政村198个,社区25个难以匹配,不能满足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站三权位于乡镇,文化行政部门只是行业主管部门,文化站人员不稳定,抽调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文化站失能,部分文化站不能切实履行职责,无法组织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文化活动局限于传统戏曲演出、广场舞表演、展览等,基层文化活动开展缺少专业人员的组织、策划和辅导,基层文化阵地功用减弱,对基层群众吸引力下降,无法发挥娱乐、科普等作用,难以满足新时代文化建设需要。

3.1 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既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也是规范和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和体育健身需求具有重要意义[2]。近年来,先进地区文化优势日益凸显,地区文化差异扩大。桐城文化优势日渐淡薄,先进地区如浙江省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公益性为主,市场化为辅”的原则,以联建、众筹、招募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3]。浙江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先进地区榜样,也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明鉴,桐城市政府需引入竞争机制,加大改革力度,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对公益性文化场馆、文化活动采取经费补助,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提供方式的多样化、文化产品的人性化,形成社会齐抓共管、全民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是大势所趋。

目前,县域公共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和部分重点镇,导致地域发展不平衡。县级财政对文化投入有限,现有政策扶持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加上桐城特殊地貌,导致城乡文化资源分布失衡。同时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设施匮乏,各地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不一,尤其山区文化发展明显滞后,一级文化站和省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集中在文化资源丰富地区,文化建设差距越来越大,文化资源利用率也存在明显差距,如农家书屋利用率各地差距较大,导致部分文化活动开展流于形式。

3.2 鼓励社会参与

政府包办文化的模式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的需要,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因此,县级政府要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立足民众的基本需要、着眼于城镇化发展的长远考虑,努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城乡居民共享城镇化的发展成果[1]。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大文化建设投入,逐步将大型文化活动、文化设施设备运营、文化民生工程配套、非遗保护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完善桐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3.3 完善队伍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坚持“自上而下”的文化建设路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以政府主导为主,虽然在短时间内极大提高了公共文化建设水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吃、穿、住、行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桐城市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凸显,并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形成了公共文化建设的瓶颈,在基层则尤为明显。县域文化发展受制于经济,文化活动的创新性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越发单一,品牌文化活动,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相对不足,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供需矛盾突出,县域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3.4 加强阵地建设

基层文化阵地是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市(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一批现代化、高品位、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标志性文化设施[5]。桐城市应以提升公共文化建设为契机,提升现有文化设施利用率,实施包括文化活动中心和大剧院在内的桐城市文化服务综合体建设,合理分配文化资源,提升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满足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3.5 改善文化供给

在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基础上,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实现“完善县一级、巩固乡一级、发展村一级、延伸社一级、辐射户一级”[6],加强对边远山区的文化供给,发挥三区人才功用,提升村级文化综合服务中心能力,做到文化进村入户,发挥市民主体作用,形成联动机制,促进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良性发展。

1.5.2 各种植入性输液泵和留置导管,为非铁磁性或弱磁性,进行MRI检查通常是安全的。携带胰岛素泵进行MRI检查,可破坏胰岛素泵功能,故检查前要移除胰岛素泵。

4 结语

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构建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单元,也是推动文化惠民工程和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基础。该文探讨桐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期祝推动该省“十三五”规划时期的经济文化建设,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政策部署,推进文化扶贫,增强文化自信,实现全体民众共享新时代发展成果。

这种家伙,独自追上去是危险的。然而眼看尸体被带走,他又着实不甘心。他跳下院墙,撒腿狂追,一边追一边扯着嗓子大喊:“来人哪,有山精,快来人哪!”

参考文献

[1]杭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县级政府职能研究[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14.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1/cont ent_9723.htm.

[3]颜苗娟.社会力量参与浙江公共文化建设成常态[EB/OL].http://www.ndcnc.gov.cn/zixun/xinwen/20180 5/t20180515_1383923.htm.

[4]胡智锋,杨乘虎.免费开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创新[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8(1):139-146,161.

[5]赵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14.

[6]王建军.临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N].张掖日报,2013-11-22(1).

中图分类号 :D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10(a)-0189-02

作者简介 :张金龙(1988-),男,安徽枞阳人,硕士,助理群文馆员,研究方向:地域文化和公共文化。

标签:;  ;  ;  ;  

安徽省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安徽省桐城市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