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瘀法对早孕大鼠Ru486药物流产的实验研究

益气化瘀法对早孕大鼠Ru486药物流产的实验研究

彭姝峰[1]2001年在《益气化瘀法对早孕大鼠Ru486药物流产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通过建立早孕大鼠Ru486药物流产的模型,并以益气化瘀立法组成宫安宁方,分别从性激素、前列腺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形态学叁个方面观察了益气化瘀法对早孕大鼠Ru486药物流产的影响,结果显示: 1.益气化瘀法能加快降低药物流产过程中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促进绒毛、蜕膜的变性、坏死,促进胚胎的排出,缩短阴道流血时间。 2.益气化瘀法能加快升高药物流产过程中PGE_2激素水平,加强子宫收缩,促进胚胎的排出,缩短阴道流血的时间。 3.益气化瘀法能促进药物流产后雌二醇(E_2)激素水平的恢复,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 4.益气化瘀法能减少子宫内膜渗出、出血等炎性反应。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益气化瘀法能通过对性激素、前列腺素水平的影响及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对Ru486药物流产所引起阴道流血时间长的近期并发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李丹[2]2011年在《益气化瘀方对药物流产后大鼠子宫肌NO、NOS及血浆t-PA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益气化瘀方对早孕大鼠Ru486药物流产后子宫肌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水平的影响,来探讨益气化瘀方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妊娠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产妇康颗粒对照组、益气化瘀方低、中及高剂量组。于妊娠第7天,开始相应处理,妊娠第14天分别检测以下指标后处死:子宫肌组织匀浆中的NO与NOS含量,血浆中t-PA水平结果:益气化瘀方可降低大鼠子宫肌组织匀浆中NO、NOS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化瘀方可显着降低大鼠动脉血t-PA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化瘀方可以降低药物流产后大鼠子宫肌匀浆中NO、NOS水平及血浆中t-PA水平,通过以上途径来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

王广洁[3]2009年在《复宫止血胶囊对早孕流产大鼠蜕膜组织凋亡及Fas、FasL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复宫止血胶囊对妊娠大鼠药物不全流产后子宫出血量、凝血时间、双侧子宫湿重以及血清E2、P和子宫蜕膜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复宫止血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选用2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雌、雄比例2:1合笼。次日晨进行雌鼠阴道涂片检查,以显微镜下发现大鼠精子确定为受孕,在受孕鼠中随机选出48只,并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益母草对照组、复宫止血胶囊低剂量组、复宫止血胶囊中剂量组、复宫止血胶囊高剂量组。2.于妊娠第7天分别灌胃米非司酮(早晨8:00)和米索前列醇(下午18:00),第二天于大鼠阴道棉球上可见血迹,提示药流成功。造模成功后按人鼠剂量折算方法给予复宫止血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相当临床成人剂量进行干预,连续给药5天。3.测定子宫出血量,于妊娠第13天处死各组大鼠,毛细玻璃管刺内眦球静脉丛取血测量大鼠流产后凝血时间、双侧子宫湿重、放免法检测血清E2、P。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蜕膜组织中Fas、FasL水平的变化。结果:1.实验结束后,益母草治疗组、复宫止血胶囊低剂量组、复宫止血胶囊中剂量组、复宫止血胶囊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出血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益母草冲剂和复宫止血胶囊治疗后能使药流后大鼠子宫出血量减少,复宫止血胶囊高剂量组效果最好。2.复宫止血胶囊中、高剂量组子宫湿重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而益母草对照组、复宫止血胶囊低剂量组子宫湿重与模型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实验结束后,益母草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凝血时间显着延长(P<0.05),复宫止血胶囊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凝血时间显着缩短(P<0.05)。4.空白组大鼠血清E2水平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模型组血清E2水平与益母草对照组、复宫止血胶囊低、中、高剂量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血清P水平明显高于益母草对照组、复宫止血胶囊低、中、高剂量组(P<0.05)。5.益母草对照组、复宫止血胶囊低、中、高剂量组之间FSH、LH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6.空白组Fas阳性表达平均OD值显着低于其余5组(P<0.05),复宫止血胶囊各组平均OD值显着高于模型组和益母草对照组(P<0.05),益母草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平均OD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空白组FasL阳性表达平均OD值显着低于其余各组(P<0.05),益母草对照组、复宫止血胶囊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平均OD值显着升高(P<0.05),复宫止血胶囊各组与益母草对照组比较平均OD值显着升高(P<0.05)。结论:1.复宫止血胶囊能够减轻药物流产后子宫湿重,促进药流大鼠子宫绒毛及蜕膜组织排出,缩短药流大鼠凝血时间,减少大鼠子宫出血量。2.复宫止血胶囊复能够通过降低血清P水平,使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提高,增加子宫收缩力,有利于残留组织的排出,减少出血,但对药流大鼠血清E2、FSH、LH无显着性影响。3.复宫止血胶囊通过调节Fas、FasL蛋白的表达,以诱导蜕膜细胞凋亡,使蜕膜组织坏死脱落,尽快从宫腔排出,以达到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过长的目的。

陈毅娟[4]2003年在《缩宫止血合剂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方法,以其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痛苦小已在临床广泛使用10余年,并日益被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在计划生育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但还有其不足之处,诸如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长,流血量多,甚至潜在大出血的危险,这不仅有损健康、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可诱发盆腔炎、不孕症,因此如何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等问题亟待解决。对此,广大医务工作者作了大量的努力,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如何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弥补药物流产的不足,以进一步提高药物流产的使用,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药物流产后出血属中医“产后恶露不绝”范畴。根据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同时鉴于现代医学认为药物流产后出血量多和(或)时间长的原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绒毛或蜕膜组织残留、米非司酮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易合并宫内感染等病因病理特点,我们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以“补虚不留瘀,祛瘀不伤正”为治疗原则,采用益气祛瘀、缩宫止血之缩宫止血合剂治疗本病的气虚血瘀证,取得了较好效果。其方主要由党参、叁七粉、益母草、紫草等组成,其组成紧紧扣住虚、瘀这一病机。方中党参补气,药理证实其有兴奋子宫的作用;叁七粉活血化瘀,止血,药理证明其对动物血管有收缩作用,缩短其凝血时间,有止血作用;益母草苦泄辛散,主入血分,善于活血祛瘀调经,为妇科经产要药。药理研究表明其对多种动物的离体、在体、未孕、已孕或产后子宫均具明显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频率、幅度及紧张度增加;紫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解毒。药理研究证实紫草具有以下作用:对实验动物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创伤愈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缩宫止血合剂正是通过这些补气、祛瘀、止血、抗炎、收缩子宫的中药,达到益气祛瘀、缩宫止血的目的。本课题对缩宫止血合剂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作用进行了临床观察,证实了缩宫止血合剂的疗效,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临床观察:将65名本院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于第一、二天早上9点服米非司酮50mg,晚上9点服米非司酮25mg,服药前后均空腹2小时,第3天早上来院空腹顿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留院观察6小时,胎囊排出后,当天开始,试验组予服缩宫止血合剂,每次100ml,每日2次,连用7天;对照组予口服益母草冲剂,15g/次,2次/天,连用7天。结果表明:试验组完全流产率为91.43%,对照组为86.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阴道流血持续天数前者为10.69±5.16天,后者为13.73±5.47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流血时间≤2周者前者占75%,后者占57.69%,两者差异显着,P<0.05,试验组出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气虚血瘀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76.67%,两者差异显着,P<0.05;阴道流血量少于月经量者,试验组占53.125%,对照组占26.92%,两者差异显着,P<0.05,试验组流血量少于对照组;两者转经时间及转经经期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本方对月经恢复无影响。以上临床观察表明,缩宫止血合剂能改善药物流产后气虚血瘀症状,缩短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对月经复潮无不良影响,而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是一安全有效的方药,对临床药物流产的进一步开展具有促进作用,应当加以更深入的研究。另外,为方便患者携带和服用,可考虑将本方改良为<WP=5>散剂或丸剂,以易于为患者所接受。本试验样本量偏少,是本文不足之处,有待今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李霞[5]2008年在《宫清颗粒诱导药物流产人早孕绒毛、蜕膜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从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的角度探讨化瘀、益气养血、清热中药宫清颗粒防治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简称药流后出血)的作用机制,并探讨流产药物抗早孕的机理,丰富中医学“产后多虚多瘀”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临床防治本病提供实验室生物学依据。方法:研究分现代中医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两大部分。现代中医文献研究中,以防治药流后出血的现代中医文献为研究对象,建立证治方药数据库,运用文献研究和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角度对本病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研究中,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宫清药流组、茜芷药流组及单纯药流组,并设人工流产组(简称人流组)患者60例,在观察临床疗效的同时,收集各组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绒毛及蜕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检测细胞凋亡率(AR)、凋亡信号转导相关指标凋亡因子Fas信使核糖核酸(FasmRNA)、Fas配体信使核糖核酸(FasLmRNA)、凋亡因子Fas、Fas配体(FasL)、蛋白激酶C(PKC)、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表达变化,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现代中医文献研究显示,瘀、虚、热是药流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基本病因病机,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清热是防治本病的基本原则,分析出了防治本病的高频药物及其配伍规律,为以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清热法为组方原则的宫清颗粒防治本病提供了中医文献学依据。临床研究发现:宫清药流组孕囊排出时间较茜芷药流组及单纯药流组明显缩短,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宫清药流组子宫出血量明显减少,与茜芷药流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单纯药流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宫清药流组子宫出血天数较单纯药流组明显缩短,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茜芷药流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单纯药流组人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细胞凋亡倾向,凋亡信号转导指标检测显示FasmRNA及FasLmRNA基因表达、Fas及FasL蛋白表达、[Ca~(2+)]i明显升高,PKC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人流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宫清颗粒的作用趋势与单纯药流药物相同,其作用效果较茜芷药流组与单纯药流组显着,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宫清药流组绒毛及蜕膜组织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凋亡信号转导指标检测显示,AR、FasmRNA基因及FasLmRNA基因表达、Fas蛋白及FasL蛋白表达、[Ca~(2+)]i较茜芷药流组、单纯药流组明显升高(P<0.05,P<0.01),PKC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5,P<0.01)。宫清药流组AR与FasmRNA基因、FasLmRNA基因、Fas蛋白、FasL蛋白表达及[Ca~(2+)]i呈正相关,与PKC蛋白表达呈负相关;FasmRNA基因表达与Fas蛋白表达呈正相关,FasLmRNA基因表达与FasL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KC蛋白表达与[Ca~(2+)]i呈负相关。结论:药流药物通过影响Fas/FasL、PKC、Ca~(2+)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引起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及蜕膜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抗早孕的机理之一。细胞凋亡不仅是药流的启动因素,同时凋亡障碍也是导致药流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之一。瘀、虚、热是药流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基本病因病机,以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清热为组方原则的宫清颗粒从基因及蛋白水平调控Fas/FasL、PKC、Ca~(2+)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诱导药流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及蜕膜细胞凋亡,促进绒毛与蜕膜组织的完全排出,进而达到防治药流后异常子宫出血的目的,其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相关指标的调节作用明显优于茜芷药流组和单纯药流组。

彭爱新[6]2008年在《宫清颗粒对药物流产人早孕绒毛、蜕膜细胞凋亡诱导因素及执行蛋白酶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宫清颗粒防治药流后出血的机理。方法:将180例药物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宫清颗粒组60例(药流第一天即加服宫清颗粒)、茜芷胶囊组60例(药流第一天即加服茜芷胶囊)及药流对照组60例(单纯口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观察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同时设人工流产组60例。在观察疗效的同时,获取各组早孕绒毛、蜕膜组织,运用电镜技术及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等先进方法,从形态学、分子及基因水平观察取材组织的电镜形态学改变、PR(孕激素受体)、EGF(表皮生长因子)、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凋亡执行蛋白酶casepase-3、caspase-8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各指标间相互关系。结果:宫清颗粒组孕囊排出时间优于茜芷胶囊组和药流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P<0.01);宫清颗粒组药流后阴道出血量、少于茜芷胶囊组,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宫清颗粒组药流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少于药流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1或P<0.05)。绒毛、蜕膜电镜形态学观察表明,宫清颗粒组呈现明显凋亡表现;宫清颗粒组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明显DNA梯形条带;宫清颗粒组药流后绒毛PR、EGF、EGFR表达较其他叁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宫清颗粒组药流后蜕膜PR、EGF、EGFR表达较其他叁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宫清颗粒组药流后绒毛、蜕膜组织caspase-3、caspase-8及其mRNA表达较其他叁组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宫清颗粒能下调PR在绒毛和蜕膜组织的表达,促进绒毛滋养细胞和蜕膜组织变性、坏死及凋亡,使残留绒毛、蜕膜组织尽快排出体外而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宫清颗粒能下调EGF、EGFR在绒毛和蜕膜组织的表达,抑制其促增生、分化的作用,诱导发生受体介质功能紊乱和抑制,促进绒毛滋养细胞和蜕膜组织变性、坏死及凋亡而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宫清颗粒能上调casepase-3、caspase-8在绒毛和蜕膜组织的表达,通过细胞膜途径,促进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组织凋亡增加而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且宫清颗粒的临床疗效和对药物流产后人早孕绒毛、蜕膜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茜芷胶囊。

李丹, 丁青[7]2010年在《益气化瘀法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简便,有效的非手术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优势在于完全流产率高,痛苦小及避免进入宫腔操作可能造成的并发症等,但是,药物流产主要的副作用为药流不全,流产后出血时间过长和出血量过多仍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也是导致药物流产后行清官术的主要原因之一。

张多加[8]2006年在《安血汤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由于药物流产比人工流产使用方便,痛苦小,日益被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但是药物流产还有其不足之处:流产后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中医药在治疗药物流产副作用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导师认为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气虚血瘀,以益气活血、化瘀生新的原则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经严格筛选组方安血汤。本文对安血汤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机理进行实验研究。将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米非司酮组、益母草组、安血汤组,每组4例。以蛋白印迹法检测药物流产后子宫蜕膜组织中层粘连蛋白(LN)、纤维粘连蛋白(FN)的含量变化;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定位观察。结果显示安血汤能显着降低药物流产患者子宫蜕膜组织中LN和FN的含量,与单纯米非司酮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说明安血汤抑制蜕膜细胞分泌LN和FN,降低蜕膜组织与子宫内膜间的黏附力,有助于蜕膜脱落排出,促进子宫内膜修复而达到止血的作用机理,为安血汤作为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张勤[9]2010年在《复宫止血胶囊对早孕药物流产大鼠血清雌激素、雌激素受体ER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复宫止血胶囊对早孕药物流产大鼠血清雌激素、子宫蜕膜组织雌激素受体、子宫出血量、凝血时间、全子宫湿重的影响,研究复宫止血胶囊治疗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后子宫出血的相关作用机理。方法:实验动物选用3个月鼠龄健康雌性SD大鼠80只,雄性SD大鼠40只,根据阴道脱落细胞涂片,选择动情期雌鼠,于当晚8:00,按按雌、雄比例2:1合笼使其受孕,于受孕鼠中随机选48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益母草对照组、复宫止血胶囊低剂量组、复宫止血胶囊中剂量组、复宫止血胶囊高剂量组,共六组。在妊娠第7天,除空白对照组外分别灌胃米非司酮(早晨8:00)和米索前列醇(下午18:00)并与其阴道填塞自制小棉球,第二日,在大鼠阴道棉球上可见血迹,表示药物流产模型成功。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益母草冲剂、复宫止血胶囊低、中、高剂量灌胃,连续给药5天,并每天收换阴道棉球。在妊娠第13天用毛细玻璃管刺内眦球静脉丛,分别取血测量大鼠流产后的凝血时间,测定子宫出血量,心脏采血检测血清雌激素,秤取全子宫湿重,子宫标本固定,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蜕膜组织中ER水平。结果:1.对子宫出血量影响:与空白组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益母草对照组、复宫止血胶囊各剂量组的出血量显着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母草治疗组、复宫止血胶囊各剂量组出血量减少(P<0.05),复宫止血胶囊高剂量组减少量最多。2.对子宫湿重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益母草对照组、复宫止血胶囊各剂量组子宫湿重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宫止血胶囊中、高剂量组子宫湿重减低(P<0.05),益母草对照组与复宫止血胶囊低剂量组比较,其子宫湿重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凝血时间的影响:益母草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凝血时间延长(P<0.05);复宫止血胶囊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凝血时间降低(P<0.05);复宫止血胶囊低剂量组、复宫止血胶囊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宫止血胶囊各剂量组与益母草对照组比较凝血时间明显降低(P<0.05)。4.对血清雌激素E2水平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五组大鼠血清E2水平降低(P<0.05);模型对照组与益母草对照组、复宫止血胶囊各剂量组之间血清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各组子宫蜕膜组织雌激素受体ER表达对照:空白对照组平均OD值低于其它五组(P<0.05);益母草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之间平均OD值无显着差异(P>0.05);复宫止血胶囊各剂量组平均OD值高于模型对照组和益母草对照组(P<0.05),其中复宫止血胶囊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P<0.01),且具有相对的量效依赖关系。结论:1.复宫止血胶囊能够缩短药流大鼠凝血时间,减轻药物流产后子宫湿重,促进药流大鼠子宫绒毛及蜕膜组织排出,减少大鼠子宫出血量。2.复宫止血胶囊对药物流产大鼠血清E2无显着性影响。3.复宫止血胶囊通过上调子宫蜕膜ER的阳性表达,使体内雌激素与更多其受体结合,修复受损伤的子宫内膜;同时增加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促进妊娠残留物尽快排出宫腔,最终达到减少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的目的。

庄晨玉[10]2012年在《妇康饮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药物流产是指使用药物终止早期妊娠的方法。药物流产因其简便、安全、无需宫腔操作的优势受到广大妇女的认可。但是近年来由于其药物流产后出血量多、出血时间长,容易引起盆腔炎、继发性不孕的缺点,及药流不全后又需遭受清宫术的痛苦影响了药物流产的推广。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妇康饮由名方生化汤化裁而来,本文通过观察妇康饮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研究药流前后患者血清中雌激素、孕激素及t-PA、PAI-1变化,探讨妇康饮治疗药物流产相关并发症的作用机理。方法:本试验遵循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自愿要求药流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流产的药物治疗,确定胚囊排出后当日予妇康饮口服,每日3次,每次100ml,共6天。对照组药流后不用药。采取中医证候评分、并结合多种指标针对两组进行临床观察,将相关数据输入SPSS16.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妇康饮能改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情况,治疗组阴道出血持续天数短于空白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可认为治疗组能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比较两组减少阴道出血量情况上,通过用药后第7天、第15天、第22天分析发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妇康饮能使药物流产后病人出血量减少。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上,比较两组组间症侯总分P<0.05,有显着差异,可认为治疗组在用药后症状明显好转。不全流产率及流产后复查B超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月经恢复方面,两组对下次月经转经时间及经期持续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着(P>0.05),但在对下次月经量方面,中药组月经复潮后首次月经量与既往月经量相似者多于空白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总疗效评价方面,两组治愈率经过卡方检验,得出P>0.05,两组无显着差异,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得出P<0.02,两组有极显着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空白组。与空白组比较,治疗组用药后,血浆雌激素含量升高,t-PA数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妇康饮能减少阴道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显着改善气虚血瘀证候,并可升高药流后患者血浆雌激素数值,降低t-PA数值。

参考文献:

[1]. 益气化瘀法对早孕大鼠Ru486药物流产的实验研究[D]. 彭姝峰. 湖南中医学院. 2001

[2]. 益气化瘀方对药物流产后大鼠子宫肌NO、NOS及血浆t-PA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李丹.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

[3]. 复宫止血胶囊对早孕流产大鼠蜕膜组织凋亡及Fas、FasL的影响[D]. 王广洁. 陕西中医学院. 2009

[4]. 缩宫止血合剂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 陈毅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

[5]. 宫清颗粒诱导药物流产人早孕绒毛、蜕膜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的研究[D]. 李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

[6]. 宫清颗粒对药物流产人早孕绒毛、蜕膜细胞凋亡诱导因素及执行蛋白酶影响的研究[D]. 彭爱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

[7]. 益气化瘀法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J]. 李丹, 丁青.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8]. 安血汤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机理研究[D]. 张多加.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6

[9]. 复宫止血胶囊对早孕药物流产大鼠血清雌激素、雌激素受体ER的影响[D]. 张勤. 陕西中医学院. 2010

[10]. 妇康饮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研究[D]. 庄晨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益气化瘀法对早孕大鼠Ru486药物流产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