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面向未来自能成长的生涯规划蓝图论文_王蔚

建构面向未来自能成长的生涯规划蓝图论文_王蔚

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 266000

一、研究背景

学生生涯规划,就是让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学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人生发展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从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纵观国内外,芬兰将学生获得足够的生涯规划辅导作为学生的基本权利;日本已打造出系统化、分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德国则全社会向学生打开大门;美国学生从6岁起就开始进行职业意识的开发,职业生涯发展指导贯穿小学、中学和大学,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在为自己长大后要从事的职业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上的准备,并为提高综合素质而参加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活动、职业体验、兼职等工作。

而我国小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屈指可数;中学生只有极少数人会意识到学习是在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努力,更多的还在为“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的目标奋斗;甚至许多大学生毕业时还在为自己将要从事何种职业而感到左右为难。教育是为培养孩子的明天,面对国内外生涯规划教育的较大差异,面对高度不确定的未来世界和全球化日益密切的发展趋势,要提高孩子站在世界舞台的竞争力,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生涯规划要趁早,人生设计在童年”,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青岛市实验小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构建起面向学生未来自能成长的生涯规划蓝图,采取课程唤醒、活动指导、评价引领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开展生涯规划系列教育。

二、实施过程

1.用课程注入自我唤醒的内驱动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态度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生涯规划的重点并不是要早早地为孩子一生定格,而是帮助他们在认识自我、了解他人的基础上,从小树立职业生涯的意识,为他们提供了解各行各业的机会,将无数可能性推送给学生,让他们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获得生涯规划的动力源泉。因此,学校通过搭建“生涯课程图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恰当规划人生,获得成长动力。

(1)生涯课程图谱之一:

常态学科课程。学校充分利用常态学科课程的优势,重视将学科课程与生涯教育的融合,在设计学科课程内容及目标时尽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未来人生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对生活和未来有益,进而利用生涯教育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以日常生活为主题的发言和讨论;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发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英语学科老师会与学生讨论英语学习对于未来生活与工作的意义,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学好英语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未来拥有多种选择职业的机会奠基……

(2)生涯课程图谱之二:

特色梦想课程。学校研发并实施了“特色梦想课程”。课程寻着“梦想”这一主线,让学生在青岛市实验小学这方自由的天地中点亮梦想、分享梦想、体验梦想、走近梦想。梦想建立课:用梦想树激发梦想建立。每个班级专门开辟一处梦想角,在这个梦想角上种有一棵梦想树,教师用课程的方式指导每一个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会制订短期或长期的目标,并将制订的目标挂到梦想树上,让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下有梦想地成长。梦想行动课:用梦想手帐指导学生记录梦想行动。为培养学生坚持的毅力,激发为实现梦想不断努力的决心,学校专门设计了《为梦想奔跑——自主成长手帐》,引导学生将实现梦想的行动过程和自己成长的点滴收获感悟记录下来,鼓励学生用行动践行梦想,寻找梦想实现的路径和方法。梦想分享课:用梦想交流空间推动梦想延伸。教师定期带领学生到梦想树下,结合《梦想手帐》的记录情况开展自我梦想阶段实现情况的总结分享课,让学生体验梦想实现的快乐,并在互动交流中发现梦想实现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激励孩子们向着更高更远大的梦想迈进,从而实现有目标的成长。

(3)生涯课程图谱之三:

多元生涯课程。围绕小学学生生涯教育的重点发展领域——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活用信息的能力、规划未来的能力、独立角色的能力、职业认知的能力,学校从STEM+项目课程、广角课程、创客课程、社团课程四大途径开设出立体多元的生涯课程,全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近百门课程采取按需选课的方式加以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广角课程中,学校会邀请家长和社会人士到学校做职业介绍,专业人员面向学生开设出的珠宝设计、美食创意、影视配音、服装设计、大导演、建筑建构等丰富多彩的职业课程,既加深学生对各行各业的了解,更激发其对未来产生期待,从而获得树立远大理想、投身工作的动力源泉。

2.用活动实现自我规划的生涯指导。

如何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正确选择、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确定清晰合理的目标?在诸多的尝试和探索中,我们寻找到用实践活动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自我生涯规划的有效途径。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学校组织实施了丰富多彩的生涯教育活动:每年元旦开展的科创未来梦想+活动;走向社会体验生活的“3z活动”;不同年级开设的“职业日活动”;校园跳蚤市场等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观、劳动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和自我的独立。

例如:科创未来梦想+活动,通常设计五个板块。第一板块:穿越未来空间——点亮梦想,学校用三个巨大的梦想泡泡组成了一条巨大的未来通道,内容分别是“世界建筑、未来交通和未来世界”(每年内容有变化),每一个到校的同学都会经历一场从现实到未来的神奇穿越之旅。第二板块:“我为梦想狂”主题交流会,学生根据自己的梦想,采取歌唱、表演、TED演说、PPT介绍、作品展示等各种自己喜欢的方式面向全体同学进行自己梦想的分享展示。第三板块:梦想交换博览会,学生们将自己动手完成的习作、绘画、创意、手工等作品进行精心的装帧,以艺术品的形式加以呈现。学生自主组队,合作布置展区,进行自己作品的交换、出售。第四板块:种植梦想种子。学校为每一名学生赠送梦想种子,鼓励学生亲手种植、培育,在种植的过程中感受梦想实现的过程和方法。第五板块:积累绿色梦想基金。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废旧物品的环保回收,将环保物品回收变卖的钱作为自己的“绿色梦想基金”。在积攒、记录梦想基金的过程中弘扬勤劳、节俭的美德,增强环保意识,逐渐掌握理财方法。

此项活动将校内与校外、学习与生活巧妙融合,学生在游戏的职业角色中提高了对自己优点和兴趣的认知,在培养能力开拓视野的同时,培养了他们未来的职业志向。五年级的小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调皮生,他从不把学习放在心上,直到在“梦想交换博览会”上碰了不少钉子——要进行交换的艺术品因为没有特长而拿不出作品;要用积攒的梦想基金的钱进行物品购买,因为平日没积攒所以囊中羞涩,不能购物……这些尴尬让他开始挖空心思地寻找自己在“梦想交换博览会”中适合的位置,口才不错的他发现帮助别人推销产品是自己的强项,于是开始与同学合作进行产品推销。这段坎坷的经历促成了他要当一名优秀推销员的梦想。像这样孩子们在活动中发现自身优势、确定目标的现象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

3.用评价定制自我发展的成长路径。

学校在借助课程、活动、资源等途径实施生涯规划教育初见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如何借助评价实现生涯指导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于是,全景式评价系统应运而生。学校将学生学业成绩测评、核心能力评级与生涯发展档案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全面、立体的评价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客观衡量和深度挖掘,让教师、家长、学生都能根据个性特点“量体裁衣”,定制一条适合自己的未来成长路径。

此评价系统起到了化零为整的作用。比如学生以前的学习成绩、能力发展表现都是任课教师最清楚,生涯发展倾向等数据记录也在专业教师那里,现在有了全景式评价系统,学校将原本孤立、零散的学生成长数据整合到一起,不仅可以看到一个完整、鲜活的学生,而且可以看到这个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然后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表现。小陈同学是一个性格内向、成绩平庸的学生,但在全景式评价系统的显示下,老师发现他的信息运用能力比较强、艺术兴趣倾向浓厚。于是,老师充分利用小陈这两个优势,让他担任班级信息管理员,有了这样的平台搭建,小陈同学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开始积极筹建班级信息发布平台,设计班级微信公众号,参与各级各类创意大赛。在这样的过程中,他开始主动为自己规划未来的职业方向——做一名创意设计师。有了这样的主观愿望,他开始努力学习美术,同时对学习也更加认真了。全景式评价通过数据的客观、真实的分析,实现了面向学生“有针对性”的生涯指导。

三、实施成效

青岛市实验小学立足学生“面向未来的个性化自能成长”构建起的全面、科学、系统的生涯教育发展蓝图筑牢了学生成长之根基,照亮了儿童未来成长之路。孩子们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了应对未来生活的核心素养和技能,发现着学习与生活的美好。孩子们满怀希望与信心,有目标地向着美好的明天不断攀登前行!

论文作者:王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建构面向未来自能成长的生涯规划蓝图论文_王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