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论文_黄晓燕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论文_黄晓燕

——小组合作学习给务工子女带来自信

黄晓燕 四川省宜宾市三江学校 644000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到城市务工就业的人数也日渐增多,其子女入学问题引起各级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于我校独特的地理位置,每年安置到校就读的务工子女学生高达88%。我班是务工子女最少的班级,54名学生中也有37名务工子女。这些学生的父母受时间、观念、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法照顾孩子的学习,甚至生活。他们自身也有着一种自卑感。为此,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给予他们比城里学生更多的关注、关爱。

一、创建平台,赢回自信

1.让孩子过足官瘾。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他们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并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这应当成为习惯教育的第一原则。当然,老师的引导与帮助是必要的,只有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教育才能成功。学习小组创建后,每组至少有4名务工子女学生,根据他们特长,分别给他们一个官职:或是记录员,或是卫生员,或是科代表。哪怕是一个苦差,他们也觉得特别光荣,毕竟当官了,毕竟找到用武之地了,可以管管别人了,可以显摆自己威风了。原本就有点自卑、孤僻的他们,为了改变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印象,对待自己的工作可谓是尽心尽职。

小超同学就是一个特殊人才。他的父母没有文化,一家老小从偏远的山村来到城里做生意。他自身学习很吃力,加上父母没有时间和能力辅导,经常受同学的冷落。但他特爱劳动,我就安排他当卫生员。在他的带领和监督下,每次他们组值日都得满分,他也经常被评为进步之星、组织之星。组员从此都称他为“超哥”。在一阵阵赞扬声中,他们不再为自己是农村人感到自卑,不再怕自己穿得不好被别人瞧不起,不再怕自己交不到朋友而孤独。

2.让孩子尝足甜头。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认为“一切的一切,你要用鼓励的方法来控制孩子的行为,来督促儿童求学。消极的制裁不会发生多大的效果的,有时候反而容易引起他的反感。”因此,在教育中,我们老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进步,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

“人无自信心,则不能成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像老猫教小猫捕食那样,开始时将比较容易的工作给孩子做,使其体会到做事的成功和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我们班的务工子女,有好几个经常不做家庭作业,书写差,就算做了作业也错题多,为此影响组内扣了好些分数。有的同学对班上组织的写作、演讲、朗读、书写等各项比赛,样样不能获奖,总是羡慕地望着别人领取奖状、奖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此,针对他们的强项,开展了拔河、扳手劲、踢毽子、甩呼啦圈、跑步、乒乓球等比赛,让他们也幸福地登上领奖台,感受成功的快乐。他们靠自己实力为自己小组挣分,不再是一无是处的人,组员也对他们刮目相看。有了竞争,有了动力,有了成功,有了荣誉,更有了自信,我这班妈妈也就越省心。

二、释放空间,减轻压力

1.家庭条件不同,学习分工有别。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除了书本知识的交流,更多的是链接的课外知识的交流,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缺课外读物、缺电脑的务工子女学生而言,无疑是让他们在课堂上只能当听众。怎么办?简单!在预习时,把需要查阅课外知识的任务安排给其他同学,其他的交给这群特殊的孩子,凡是涉及有关乡村的学具、知识、实物等都由这些孩子完成。

课堂上给足孩子们彼此分享预习成果的时间,每个人都有机会阅读、倾听别人的资料,这样一来,就算是没有搜集课外知识的同学照样收获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是让务工子女学生既没有压力,又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还收获了别人的劳动成果,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2.活动任务相同,奖惩要求有别。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班级要围绕节日主题、相关知识、学生兴趣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同时还有学校的规定节目。借这样的活动来培养班级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上的小邱和小萱都是家长忙于做生意而无人照顾的人,他们对学习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被动状态,学习检测经常不及格。但是他们画画很在行,喜欢唱歌、跳舞。在歌咏比赛、手抄报制作等活动中,次次都评为一等奖。除了给他们颁发奖状外,我自己出钱给他们买钢笔、笔记本、彩色笔,有时还发给奖金。

除了以老师的身份来关心这群特别的孩子,更让他们觉得暖心的是以“黄妈妈”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生病时的一句问候,生日时的一句祝福,进步时的一个拥抱……在一次次鼓励下,一声声喝彩中,一张张笑脸前,这群特别的孩子适应了环境,融入了集体。他们在感受着快乐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的负责,组员的帮助,自身的努力,老师的信任,使得城里这群特别的孩子在特别的爱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倪银权 给点阳光,我们就会灿烂——浅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青春岁月,2012。

[2]李春英 浅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J].新课程学习,2014。

[3]王光军 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小组合作教学尝试心得与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1。

论文作者:黄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论文_黄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