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美国亚利桑那州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析_税收负担论文

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美国亚利桑那州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利桑那州论文,产业集群论文,美国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0766(2015)02-0113-08

      亚利桑那州地处美国西南边陲,受经济基础、地理区位等因素的影响,其经济发展长期以农业、矿产资源开采和旅游业作为基础支撑产业,这一经济结构被形象地称为“5Cs”,即棉花(Cotton)、奶牛(Cattle)、铜(Copper)、柑橘类水果(Citrus)和依托自然气候(Climate)发展起来的旅游业。①在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全球经济遭受重大打击,这一传统的经济结构也面临崩溃,迫使亚利桑那州开始通过工业化道路来实现经济复苏,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农产品加工、航空航天等制造业因而得到巨大发展。然而,在1970年代的美国经济“滞涨”和1980年代全球经济疲软的冲击下,亚利桑那州经济再次面临挑战,这又促使其努力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以期在新形势下实现经济转型与复苏。

      1988年,亚利桑那州开始调动政府、民间机构等多方面力量,着手研究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策略,并于次年成立了州商业部来专门负责。1990年,企业网络组织(Enterprise Network)联同州商务部、州经济委员会、大凤凰城(Greater Phoenix)经济委员会和大图森(Greater Tucson)经济委员会共同出资19万美元,用于研究亚利桑那州经济战略规划。与此同时,迈克·波特通过对工业化国家的研究,于1990年首次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②产业集群是指相互关联的企业及相关机构聚集在特定区域内而形成的群体,集群内的企业和机构可以在研发、生产、销售、信息、人力资源、知识等领域实现竞争、合作与共享,故而有利于提高地区产业和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这一理念提出后很快被应用于实践,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指导理念。1991年,亚利桑那州成立了名为“亚利桑那经济发展战略规划”(Arizona Strategic Plan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的规划编制组(以下简称ASPED规划组),专门负责规划的研究和编制。该组织吸收了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决定采用产业集群模式来重振经济。1992年,州政府正式发布了《创造21世纪:亚利桑那经济发展战略规划》(Creating a 21[st] Century:Arizona’s Strategic Pla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以下简称ASPED战略规划),这使亚利桑那州成为美国最早将发展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地区。在产业集群战略的引导下,亚利桑那州经济得以快速复苏,并成为1990年代全美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自1990年代末以来,中国政府和学界就开始关注产业集群发展,随后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数百个产业集群或“准集群”,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③同时,中国目前也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尤其是在近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迫在眉睫。因此,分析和总结亚利桑那州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和成功经验,对指导中国产业集群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亚利桑那州产业集群战略的设计与调整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对经济形势和本地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亚利桑那州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共分为三个阶段(如表1所示):第一阶段主要研究如何更好地发展地方经济和创造就业,并提出战略框架;第二阶段是编制战略规划;第三阶段是战略规划发布后的实施、调整和优化。

      

      亚利桑那州首先成立了由专业咨询机构和研究机构联合组成的ASPED咨询组,负责提供咨询支持和安排第一阶段任务。通过深入研究,咨询组提出基于“集群”和“基础”为两轴构成的核心框架来编制战略规划。咨询意见被采纳后,亚利桑那州专门成立了由政府、企业、专家等各方力量组成的大型规划组,包括由政府机构和企业组织构成的ASPED执行委员会、以各界专家组成的9个产业集群顾问小组、6个基础工作组和由州市政厅、地方市政府和公共论坛构成的公共部门组织。据统计,整个战略的研究和设计有1000余人参与,并耗时一年才确定了新国际形势下的产业选择。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定量和定性两种分析方法:通过定量分析,对主导产业的规模、集中度、出口、就业和生产率进行分析,以明确就业和商业发展的地区模式;定性分析则主要通过商务会谈、专题讨论和集群工作组三种形式来进行。⑤

      在战略规划研究过程中,集群顾问组发挥着核心作用。首先,顾问组需要明确集群的构成和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提出未来10到20年中哪些集群是可行的。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时国际经济形势和本地经济发展的基础优势,甄选出适宜并且能够带来长期效应的主导产业,进而基于这些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集群顾问组的第二步任务,就是围绕确定下来的产业集群,提出发展和壮大它们的方案,包括如何发展本地已有企业、如何建立新企业以及如何吸引地区外的相关企业进入;第三步任务关注于单个集群内的联系机制,明确发展集群必备的经济基础条件和战略措施。

      经过深入分析,ASPED战略规划最初确定了8大产业集群,包括3个新兴产业集群(信息、健康与生物制药和交通与配送)、2个扩展产业集群(商贸服务业和旅游业)和3个转型产业集群(航空工业、采矿业和农业与食品加工业)。三种产业集群充分体现了强化基础优势、着眼未来发展的基本原则。航空工业、采矿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是传统优势产业,但传统的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需要通过转型和升级来增强产业竞争力,而对于已有一定基础的商贸服务业和旅游业,则需进一步扩大规模和提高服务能力。最重要的是,规划还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三个新兴产业集群,这是在充分研究当时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也为后来亚利桑那州在高科技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尽管最初提出的8大产业集群是基于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而得出的结论,但战略规划组认为,理论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是最优方案,需要进一步征询其他领域尤其是企业界的意见。因此,通过公共论坛、专题讨论等形式,其他社会参与者尤其是企业领导人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企业界认为,航空航天产业和信息产业集群应该合并成为高科技产业,软件产业不应该作为信息产业集群的一部分,而应成为独立的新兴产业集群,环境科技和光电产业也应被视为一种新兴产业集群;商贸企业、金融机构和法律等咨询机构认为,他们是为其他产业集群和社会提供服务的行业,并不适合以一个独立产业集群的形式存在。工商企业界基于自身对市场趋势的判断提出的这些建议,得到了战略规划组的认同,由此重组后的产业集群变为9个(如表2所示)。

      

      1992年3月,政府正式发布了ASPED战略规划,ASPED规划组也完成了其使命。鉴于后续对产业集群战略的实施和管理,同年6月政府又牵头成立了GSPED(Governor’s Strategic Partnership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这是一个由州政府官员(一般是州长)、企业和企业家、立法领袖、州商务部、经济发展专家、商会组织以及来自少数族裔、小企业、大学、社区代表组成的动态组织,该组织主要负责ASPED战略规划实施后的后续优化、调整和管理。⑦1994年,为退休人员服务的企业和专业机构提议组建养老产业集群并加入战略规划,这一提议经过GSPED的讨论和评估后得到批准,成为亚利桑那州的第10个产业集群。养老产业主要是通过吸引退休人群定居而带动的服务于养老社区的相关产业,例如医药、金融、法律服务、房地产和财务等。1998年,又组建了塑料及高级复合材料产业集群,主要致力于发展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型材料产品。⑧2002年,GSPED批准在线教育产业成为第12个产业集群。⑨2003年,企业和亚利桑那州大学等相关机构又共同发起成立了纳米科技产业集群。⑩

      为了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还需一定的基础条件作为支撑。鉴于此,战略规划还明确了8个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包括资本、教育、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生活、税收与管理以及技术。不过,最初的这8个基础并不是固定的,在新环境下需进行相应调整。1990年代后半叶,全世界都在讨论“新经济”,为更好地让政府和社会公众理解新经济的内涵,亚利桑那州立大学Morrison公共政策研究所于1999年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新经济:亚利桑那指南》,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新经济的含义和主要特征。(11)基于对新经济的理解,在亚利桑那州政府的支持下于1999年成立了亚利桑那州新经济伙伴组织(APNE),并在2001年对支持集群发展的基础进行了调整,确定了包括联络设施,电子政务,在线教育,新型社区,知识型领导、企业家和资本在内的5个基础。与原来的基础相比,这5个新基础给出了更加具体的策略,例如通过建设新型社区来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通过提高教育、研发、技术转移与孵化和风险资本水平来满足产业集群对资本和人力资源的需求。最终,最初的战略框架经过重组和发展后,形成了由13个产业集群和5个基础构成的战略框架。

      在确定采用发展产业集群作为经济振兴的基本战略之后,亚利桑那州后续的战略调整都围绕着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提高整体经济竞争力来进行(如表3所示)。例如:鉴于与墨西哥索诺拉州(Sonora)接壤,亚利桑那州开始思考如何充分发挥边境区位优势和利用与索诺拉历史悠久的商贸、文化关系。(12)1993年,在亚利桑那-墨西哥委员会的资助下,建立了跨国界的亚利桑那-索诺拉经济合作区,开始开展跨境区域经济合作,以提高双方的全球竞争力和居民生活质量;2002年,在专业研究机构巴特尔纪念研究所的协助下,亚利桑那州提出了生物科技产业的路线图,明确了生物科技产业集群的具体发展路径,巴特尔纪念研究所还继续对生物科技产业进行跟踪研究,每年都会对产业发展进程进行评估;此外,亚利桑那州近年来还重新调整了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些目标都致力于构建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以2008年提出的“阳光走廊”(Sun Corridor)建设为例,“阳光走廊”是从普雷斯科特(Prescott)开始,经凤凰城和图森一直到墨西哥边境的一个大都市带,其发展目标是到2035年,将亚利桑那州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可持续发展区和全美领先的创新中心,并为居民提供无与伦比的优越生活环境。(13)

      

      三、亚利桑那州产业集群战略的特征

      (一)集群战略的科学性和动态性

      前述分析已经表明,亚利桑那州产业集群战略的制定由一个包括咨询机构、科研机构、专家、企业家等组成的庞大专业团队来完成,方案设计和规划编制不但运用了科学的技术方法,还广泛吸收了社会各界的建议,这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最初的亚利桑那州产业集群战略只提出了三大类共8个产业集群,后来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推动下,不但对原设产业集群的名称和结构进行了重组,还形成了养老、新材料、在线教育、纳米科技等新产业集群。同时,在研究机构的帮助下,通过对新经济的特征进行分析,对原来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进行了浓缩和具体化。这些调整表明,亚利桑那州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战略设计,它是一个基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研究机构等组织机构的推动而不断调整和优化的动态战略。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策略的调整和优化过程,都体现出行业组织的巨大推动作用。一旦行业组织自发形成并提出构建产业集群的诉求,产业集群战略的框架和内容就需做出相应调整,从而使这些新的产业集群与原有产业集群享受同等地位,政府是很难从政治上拒绝这一诉求的。(15)这也可以看出,亚利桑那州产业集群战略的主导者是市场而非政府。

      (二)中小企业是产业集群的核心主体

      亚利桑那州产业集群体现出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所有产业集群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例如,在产业集群集中的图森地区,高科技企业的全职雇员和年收入中位数分别只有8人和110万美元。(16)在整个亚利桑那州,有超过41.2万个居民企业(Resident Firm),其中96.6%的企业雇员人数少于100人,而这些雇员少于100人的小企业却雇佣了当地超过78%的劳动力,它们对1998-2008年间工作岗位增长的贡献达到了92%。(17)在1998-2008年的十年间,居民企业总数年均增长8.1%,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自营企业(1个职员)和职员数介于2~9人的小微企业,自营企业数年均增长了11.6%,而小微企业年均增长了7.5%,在从业人数方面亦体现出类似特征(见表4)。此外,亚利桑那州还涌现出一批“瞪羚公司”(指增长很快的小企业,一般指连续四年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并且年均增长20%的小企业)。据统计,2006-2009年期间,亚利桑那州共有43家“瞪羚公司”,其中38家来自私人部门,而这38家私人部门的“瞪羚公司”在四年里创造了550个新工作岗位,是其原有职员的两倍多。(18)由此可见,中小企业构成了亚利桑那州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主体,是地区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三)企业网络组织发挥着主导作用

      尽管亚利桑那州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没有在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壮大过程中过多地参与和干预。事实上,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是企业、科研机构等自发建立的网络化(Networking)组织(如表5所示),政府只是鼓励和协助这些机构聚集在一起。(20)例如,在南部的图森地区聚集着高科技(航空航天和信息)、生物科技、在线教育、环境科技、纳米科技、光电和塑料及高级复合材料等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都由各自领域的企业共同组建了非盈利的产业集群组织,产业集群组织又一起构成了南亚利桑那科技委员会(SATC),各级产业集群组织都致力于通过提供专业咨询、教育培训、信息分享、业务开拓、政策识别、关系网构建等服务来促进本集群的发展。(21)SATC则类似一个跨集群的联盟组织,由图森地区各个产业集群的负责人共同管理,运作资金来源于州、市、县政府拨入的用于劳动力发展、网络建设和维护等专项项目资金以及会员缴纳的会费,政府对产业集群的支持也主要通过这一平台来实现,会员可以向SATC申请项目经费。(22)

      

      (四)以降低税收负担为主要激励措施

      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政府主要通过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税收环境来实现。在1990年代初,亚利桑那州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减税措施,这使得亚利桑那州的个人税收和企业税收负担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测算,1991年每1000美元个人收入的综合税收负担超过了117美元,而到2001年,税收负担降到了100美元以下,2006、2007年税收负担虽然有所上升,但这两年的税收负担也明显低于1970年代、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早期的税收负担。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亚利桑那州的税收负担长期以来也呈现出下降趋势,1993年以后,人均税收负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0%(如图1所示)。总的来看,亚利桑那州的税收负担相对较低,特别是个人税收负担和小企业税收负担非常低。(24)由于中小企业是亚利桑那州产业集群的核心力量,相对更轻的个人税负和小企业税负无疑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吸引优秀人才。显然,创造更具竞争力的税收环境是政府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手段。此外,亚利桑那州还不征收企业营业税、商业库存税和全球单一税(Worldwide Unitary Tax),也对企业来自其外地附属公司的股息免征所得税,(25)这也使得亚利桑那州的税收环境在引进外来企业壮大产业集群时更具比较优势。

      

      图1 亚利桑那州综合税收负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比例(1964-2007)

      资料来源:Hoffman and Rex(2010)。(26)

      (五)跨境经济合作与跨境产业集群

      基于特殊的边境区位优势,亚利桑那州和墨西哥索诺拉州建立了跨境经济合作区,其具体目标是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框架下,通过正式的协作和更有效地利用互补性资源来加快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两个地区特殊的历史、地理和经济关系,使得双方可以共享资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资源,这些资源的共享也进一步使双方通过跨境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以生鲜农产品产业为例,在NAFTA框架下,美国和墨西哥的生产者可以通过产品、金融、包装、仓储、信息、人力资源等领域的自由贸易来实现竞争或合作。在亚利桑那州,生鲜农产品产业主要在运输和仓储等领域创造就业,而在索诺拉州,则主要在装载、货运等领域创造就业。此外,边境旅游业也是双方合作的重要领域,由于各自独特的自然环境,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出入边境。据统计,仅2008年,来自墨西哥的游客共消费了27亿美元,这些消费为亚利桑那州创造了23400个直接就业岗位和7000多个间接岗位,并为州和地方政府贡献了超过2.35亿的税收。(27)

      四、亚利桑那州模式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借鉴意义

      通过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亚利桑那州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并成为19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28)通过对集群战略的制定、调整和特征进行的分析发现,亚利桑那州产业集群的发展得益于以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和企业网络组织为核心驱动力的发展模式,地方政府无论是在战略制定、实施还是后续调整和优化过程中,都主要扮演着“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并致力于创造优越的工作、生活和税收环境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亚利桑那州产业集群战略的实施,对地区经济转型和复苏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与1990年代初的亚利桑那州一样,中国目前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的压力,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也已成为众多地区实现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目前,中国产业集群发展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浙东南、环渤海湾等东部沿海地区,在产业类型上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为主,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很多产业集群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还不成熟。(29)借鉴亚利桑那州产业集群战略形成和发展的成功经验,笔者对我国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在亚利桑那州产业集群战略的制定过程中,专业性咨询机构、科研机构和专业人士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对本地优势、外部环境的深入分析,最终才提出了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集群,并且整个战略是动态的,在后续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专业机构、专业人士、企业及企业家的建议。因此,亚利桑那州产业集群战略的成功首先是从科学的战略设计开始的,政府的推动作用虽然不容忽视,但并不是关键因素。亚利桑那的经验无疑为中国试图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即充分发挥专业组织、专业人士、企业以及企业家的作用,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具有长期效应的发展战略。

      第二,重视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亚利桑那州产业集群发展的两个驱动因素之一,大量创新能力很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引领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壮大。比较而言,中国的产业集群则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集群为主,这类集群中的企业需要通过规模化经营来实现利润提升。同时,大多数地区都热衷于引进和发展个别大型企业,政府也以大型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导致产业集群发展存在创新效率欠佳、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大企业依赖性过高、整体转型升级能力和竞争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扶持具有发展潜力、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以这些中小企业作为产业集群的核心力量。

      第三,强化企业网络组织的作用。企业自发组建的强大企业网络组织是亚利桑那州产业集群发展的另一个核心驱动力。可以说,各个产业集群的企业网络组织和跨集群网络组织才是亚利桑那产业集群的具体管理者和推动者。它们通过分享资源、提供专业咨询及教育等措施来强化彼此的联系、竞争与合作,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产业集群的整体发展。而在中国目前的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企业网络组织发展严重滞后,导致集群内企业之间、集群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企业间和集群间既缺乏竞争又缺乏合作。因此,应鼓励企业积极组建网络组织,并强化其在产业集群发展和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加强集群内企业和集群之间的联系,提升地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第四,加强跨区域产业合作。亚利桑那州地处美国西南边陲,独特的地理区位促使其把跨境经济合作和跨境产业集群作为战略方向之一,并且取得了积极效果。这尤其为中国边疆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例如,在中国西部的新疆、云南、广西等地区,就可以充分利用区位地理优势,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产业集群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①MIPP,The Road to Recovery:Lessons from Arizona’s First Economy,Phoenix:Morrison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Arizona State University,2009.

      ②M.E.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New York:Free Press,1990,pp.144-172.

      ③吴利学、魏后凯、刘长会:《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特征》,《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第15期。

      ④R.Breault,A.Hald and T.Kraver,“The Governor's Strategic Partnership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GSPED)and Its Future,” in R.Breault,ed.,Global Networking of Regional Optics Clusters,Denver: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1996,pp.11-20; M.J.Waits,“The Added Value of the Industry Cluster Approach to Economic Analysis,Strategy Development and Service Delivery,”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Vol.14,No.1,2000,pp.35-50.

      ⑤Waits,“The Added Value of the Industry Cluster Approach to Economic Analysis,Strategy Development and Service Delivery,” pp.35-50.

      ⑥Waits,“The Added Value of the Industry Cluster Approach to Economic Analysis,Strategy Development and Service Delivery,” pp.35-50; A.S.Carrie,“From Integrated Enterprises to Regional Clusters:The Changing Basis of Competition,” Computers in Industry,Vol.42,No.2-3,2000,pp.289-298; V.Pavlakovich-Kochi,“Visioning Arizona:Where Do We Want to Be?” in V.Pavlakovich-Kochi and J.E.McCormack,eds.,Building Arizona's Future:Jobs Innovation & Competitiveness,Phoenix:Ninety-Sixth Arizona Town Hall,2010,pp.22-27.

      ⑦Breault,Hald and Kraver,“The Governor's Strategic Partnership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GSPED)and Its Future,” in Breault,ed.,Global Networking of Regional Optics Clusters,pp.11-20.

      ⑧Carrie,“From Integrated Enterprises to Regional Clusters,” pp.289-298.

      ⑨PR Newswire,“GSPED Recognizes E-learning as New Arizona Industry Cluster,” PR Newswire Association LLC,2002-5-17.

      ⑩KMK Consulting Team,“Section 6:Industry Cluster Analysis,” in Tucson Regional Economic Opportunities,ed.,Tucson Economic Blueprint:Strategic Analysis Report,Tucson:Tucson Regional Economic Opportunities,Inc.(TREO),2006,p.14.

      (11)MIPP,The New Economy:A Guide for Arizona,Tempe:Morrison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Ariszona State University,1999.

      (12)Pavlakovich-Kochi,“Visioning Arizona,” in Pavlakovich-Kochi and McCormack,eds.,Building Arizona's Future,pp.22-27.

      (13)MIPP,Megapolitan:Arizona's Sun Corridor,Tempe:Morrison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Arrizona State University,2008,p.10.

      (14)Pavlakovich-Kochi,“Visioning Arizona,” in Pavlakovich-Kochi and McCormack,eds.,Building Arizona's Future,pp.22-27.

      (15)Waits,“The Added Value of the Industry Cluster Approach to Economic Analysis,Strategy Development and Service Delivery,” pp.35-50.

      (16)MIPP,The New Economy,p.17.

      (17)CCER,Small Business & Entrepreneurship in Arizona:A Sector Profile,Arlington:Council for Community and Economic Research(CCER),2011,p.1.

      (18)CCER,Small Business & Entrepreneurship in Arizona,p.17.

      (19)CCER,Small Business & Entrepreneurship in Arizona,p.12.

      (20)PR Newswire,“GSPED Recognizes E-learning as New Arizona Industry Cluster.”

      (21)KMK Consulting Team,“Section 6,” pp.9-10.

      (22)J.Sydow,F.Lerch,X.Huxham and P.Hibbert,Developing Photonics Clusters:Commonalities,Contrasts and Contradictions,London:Advanced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Research,2007,p.20.

      (23)KMK Consulting Team,“Section 6,” pp.10-16.

      (24)D.Hoffman and T.R.Rex,Improving the Fiscal System of Arizona State Government,Tempe:W.P.Carey School of Business,Arizona State University,2010,pp.56-57,60-61.

      (25)AZDC,Arizona Nanotechnology Industry Profile:Science Crossing Traditional Boundaries,2013-4-2,http://www.azcommerce.com/assets/Nanotech%20Industry%20Profile_English.pdf.

      (26)Hoffman and Rex,Improving the Fiscal System of Arizona State Government,p.57.

      (27)L.Mwaniki-Lyman,“Uniqueness of Arizona,” in Pavlakovich-Kochi and McCormack,eds.,Building Arizona's Future,pp.101-104.

      (28)R.Franciosi,“Assessing Arizonas Economy:Boom or Bust?” Arizona Issue Analysis 172,Phoenix:Goldwater Institute,2002.

      (29)吴利学、魏后凯、刘长会:《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特征》,《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第15期;向永胜:《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现状与问题:一个全国范围的样本调查》,《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10期。

标签:;  ;  ;  ;  ;  ;  ;  ;  ;  

如何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美国亚利桑那州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析_税收负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