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对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的几点看法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对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的几点看法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对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的几点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中国经济发展论文,方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增长方式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一是增长内容,一是增长机制。增长内容主要由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所决定,增长机制则主要由经济体制所决定。从这一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现实中的结合形式。增长内容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居民消费内容的变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表现为取决于市场需求的变化。这实际是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具体体现。生产和消费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生产创造着消费,消费拉动着生产。产业经济学认为,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因。由此看也是增长内容变化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增长内容如果不适合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则这一增长也将进行不下去。消费内容对增长内容的决定作用是通过市场需求对生产内容的决定作用表现出来的。增长机制的变化则主要取决于经济体制的变化。一定的经济体制决定一定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从而决定经济增长机制。它是生产关系在现实经济增长中的具体表现。经济增长内容发生变化,会要求经济增长机制发生相应变化;经济增长机制发生变化,也会对经济增长内容产生影响。这反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二者相互适应时,就表现为经济的健康增长和良性循环,反之则表现为经济增长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最后,一国的经济增长总是在与国际经济的特定联系中进行的,因此增长内容和增长机制也必然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国际经济的影响,与国际经济联系程度越高,一国经济增长受国际经济的影响就越大,包括增长内容和增长机制等两个方面,反之则小。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一定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由居民消费特点、经济体制特点和对外开放特点等因素共同决定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是由于决定经济增长的各有关因素发生了变化,具有客观必然性,不是由主观愿望所决定的。在增长方式的变化中,增长内容的变化是主导方面,这反映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是一种依靠大量增加物质投入,外延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根据上面的分析,它是由于一系列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建国后我国走的是一条重工业优先的发展经济的道路。生产是一种重型结构,主要为生产自身服务,与居民消费之间的联系程度较低,受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小。与此配套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和封闭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依靠计划安排决定发展的速度和资源配置,使发展偏重于经济规模的扩大,偏重于新项目的增长,而忽视微观的经济效益,以及原有企业发展能力的提高,这就必然形成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改革以来,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封闭的经济也随之变为开放的经济,发展生产的方向转向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趋于协调,微观经济活力大大增强,国际经济对国内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影响非常明显。但因为国内消费原来停留在很低水平,所以对国内产业的拉动首先表现在一般生活消费品方面,从吃、穿,到一般耐用消费品,如手表、缝纫机、自行车等老“三大件”。由此带动的是国内一般加工工业,特别是轻纺工业的迅速发展。这种发展主要是对原有重型结构的纠正,带有补课的性质,这种经济增长带有明显的工业化中前期的特征。产业经济学认为,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产业结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工业结构的变化大体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以一般工业消费品为主的轻工业发展阶段;2.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发展阶段;3.以高加工度化产业为主的发展阶段;4.技术集约化的发展阶段。同时认为,不同的产业结构对应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对应不同的经济效益。一般说,产业结构发展的阶段越高,生产的集中和专业化程度就越高,规模经济要求就越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的质量也就越高。与上述结构变化的阶段相对照,我国在这一时期大致处于第一到第二阶段。各国工业化的一般经验表明,这时的经济增长是以外延扩大和总量扩张为主的,带有明显的粗放型特点。这一特点是由发展阶段特点所决定的。在上述情况下,虽然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总体经济效益有明显提高,但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因于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和随之而来的市场需求的变化。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从吃、穿、用方面转到住和行方面。与此同时,消费的内容更加丰富,消费的选择性明显增强,对产品档次和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新一代消费热点开始形成。受此影响国内市场的水平正在向国际市场靠近,国际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通过外贸对国内市场并进而对国内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情况要求国内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必须相应发生变化,经济增长的内容必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对经济增长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并进而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经济增长和与之相关联的各个方面都进入了冲突、变化的过程,这是经济增长方式进入转变期的客观表现。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突出的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的困难,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困难日益加大,结构升级遇到严重障碍,并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循环不畅,资金的相互拖欠,产品的积压不断增加,并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所有这些,都使得经济增长中积累着日趋严重的问题。这些情况说明,当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进入转变之中。必须高度重视这种情况,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我国经济顺利进入新的更成熟的发展时期。

面临的矛盾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面临的矛盾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生产与市场的矛盾;其二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与现有增长机制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企业对市场竞争力度加大的不适应,以及资金、资源配置机制对结构升级要求的严重不适应,在其背后是经济发展与当前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其三是国内经济增长与国际经济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上更加激烈,国内产业发展既对国际产业在技术及装备上有很大的依赖,又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前面已经指出,消费结构及水平的变化是导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直接原因。它首先影响着国内市场的变化。改革以来,我国居民的货币收入持续快速增长,长期被压抑的消费要求以爆发的形式释放出来,消费热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补课性的消费,到家电新几大件打头的超前消费。在此情况下,国内消费品市场表现为快速扩张的态势,并进而对国内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是80年代经济发展以总量扩张为主要特点快速推进的基本原因。进入90年代之后,这一消费特点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开始发生明显变化。以吃、穿和“老三大件”“新三大件”为代表的日用品消费等消费层次基本得到满足,消费继续向前发展,对多数居民来说,就不具备足够的货币支付能力。即便少部分特高收入群体具备这一能力,其消费也不足以形成80年代那样的热潮。因此,社会消费转入了平稳增长的时期,消费结构进入较为平缓的变化期,消费热点是逐步形成和扩大。特别是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对国外产品提供的份额在扩大,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不断加大。这样,消费对生产制约的一面就开始突出了。这里生产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就是调整生产的内容,具体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适应消费文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种结构调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结束原结构状态上的简单总量扩张,二是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经济增长内容的变化要求经济增长机制的变化,并进而要求经济体制的变化。

与经济总量扩张期相一致,改革以来的双轨经济体制,主要功能是激发经济的活力,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当总量扩张期结束,转入结构调整升级为主的发展期后,体制上的不适应比较突出。这是因为,结构的调整升级主要不是依靠活力的增长,而是通过经济内在约束的增强,把消费和市场需求对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约束,变为对每个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有力约束,使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成为这三方面各自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基础。这样才能促使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每一个职工认真地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倾其全力,才能有效地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更新改造。如果只有活力而缺少上述制约,则产业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困难就可能抑止这种活力,或将其逼迫到其它方面表现,例如对国有资产进行侵蚀等。也只有在这种制约下,才能将资源的配置引向改造更新现有生产能力和方向上来。随着消费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与前面指出的结构升级的几个阶段相对照,我国目前处于由原材料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结构向以高加工度化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转变的过程,因此对生产的专业化和集中程度要求提高,对规模经济的要求提高,对经济效益的要求提高。就是说,没有这几个方面的变化,结构升级无法进行,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就无法提高。提高经济效益主要通过市场竞争完成,与前面分析一致要求的是经济内在制约的增强,包括财产责任和市场风险制约以及破产失业制约的增强。对规模经济和集中生产、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则需要通过资金、资源配置机制完成。我国目前经济体制下,市场的发展程度,特别是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还较低,仅依靠市场机制还难以承担这样的资源配置任务。即使在其它市场经济的工业化国家,在其工业化的这一阶段上,也不是单纯依靠市场功能来完成资金和资源配置的。因此政府或者计划在这方面仍有不可替换的重要功能。归纳以上分析,增长内容变化与增长机制并进而与经济体制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缺少内在的经济制约机制和有效的集中配置资金和资源的机制。

增长方式转变与对外开放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增长内容变化后,具体说就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变化后,与国际产业越来越处于水平竞争的状态。而国内市场开放程度还将进一步提高,因此国内产业和企业发展承受的国际产业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了。这种矛盾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很可能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方面。

对策研究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问题是适应居民消费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形成适应经济增长内容变化的增长机制,主要是经济制约机制和集中配置资金、资源的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成产业结构,核心是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大大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对策研究涉及三个方面:1.正确确定产业政策,明确各产业发展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2.深化改革,使经济体制适应产业新的发展要求,形成适合增长内容变化的新的增长机制。3.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正确制定有关的外贸、外资政策,使之符合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国内产业技术进步的要求。

关于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对现有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对现有生产能力进行改造;二是提出新的产业发展方向。第一方面的任务又可以进一步分解,现有产业结构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工业行业技术更新缓慢,装备落后。许多老企业甚至有40—50年代的设备还在使用;二是80年代引进产业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缺少自主开发能力。针对这些问题,对现有生产结构的调整应着重于两方面:一是对传统工业行业进行更新改造,在此过程中对要振兴的行业在全面改造的基础上大力促进其发展,对维持现有规模的行业要通过设备更新提高其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对压缩的行业要关停一批企业;二是对引进产业进一步作好国产化工作,要通过发展与引进产业相关联产业的途径,完成引进产业的国产化任务,并由此形成自主开发创新能力。第二方面的任务要结合国内消费需求预测和国内市场结构预测,参照发达工业化国家产业发展的过程提出。既注意到产业结构变化的连续性,又要充分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重演效应,力争用较短时间完成工业结构升级的历史任务。目前作为今后发展方向,主要应是关系一国工业技术水平的高新技术电子工业、机电一体化的装备工业、基础材料工业和基础机械、元器件工业等。这些工业在现有生产结构的调整改造中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此外还有汽车,特别是家用轿车,以及新一代家电产品等耐用消费品工业。以上这些工业,都具有资金技术密集度高,生产的集中和专业化程度高,对规模经济的要求高等特点,是一批高加工度的工业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标志着我国产业将逐步进入高加工度化的发展阶段。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加强经济的内在制约,提高集中配置资金和资源的能力。解决这一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在于如何搞好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进入90年代,面对市场的变化,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都已不同程度的完成或正在完成结构调整,重新在市场上找到了位置。但国有企业结构刚性表现得非常突出,对市场变化的不适应也日益加剧,这是造成国有企业当前困境的主要原因。由于国有企业仍是我国生产力的核心和主体部分,因此国有企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影响了整个工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问题,必须作认真的分析。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搞活不等于搞好。并不是将其放到市场上任其自生自灭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实际上,发展扩充企业的责任主要在企业的所有者,作为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这个责任主要在国家,因为国家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改革的实践证明,通过放权让利增强地方、部门和国有企业的活力是有效的,但如前面分析指出的,有了经济的活力,还不等于有了国有企业的经济内在制约,还形不成企业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发展机制。因此必须在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重新建立某种约束,核心是对国有资产运营的监督和对责任问题的制裁。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国家和政府作为所有者也是被监督的对象之一。国家和政府在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管理上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并就其成效及问题对人民做出说明。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负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搞好国有企业以及承担企业投资和生产活动市场失败的责任。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国家和政府对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是主要的投资主体,并作为资产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拥有选择权、监督权和必要的管理权。沿着这样一种思路,可以认为,政府也是今后市场环境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投资主体。与此同时,政府的投资活动也要按照市场的规则,接受市场的检验,承担市场风险。依照以上思路,未来经济体制改革中要明确几个方面:1.管理国有企业仍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政府负有改造、更新国有企业和发展国有经济的责任。2.对国有企业的投资和运营管理的权限要集中,主要应由中央政府及其直属机构承担。3.政府这方面的活动应在市场环境中进行,包括资金的筹集、国有企业的管理都应符合市场的规则。政府在经营国有企业的同时,也就参与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集中度。与上述改革相配合,应对所有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税收、工商、审计、市场进入、行业进入等方面统一加强管理,规范市场经济对企业的约束体系。

关于对外开放,重点是提高对国内产业的实际保护能力。包括依据产业政策的要求灵活调整产业保护重点和提高保护水平的能力等。当前突出的是取消对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统一外贸、外资政策。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利用外资的集中管理,这与集中配置资源的要求是一致的。主要由中央政府及其直属机构、直属大型企业与国外具备相应资金和技术力量的大公司进行合作,提高引进技术的水平,有力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最后,结构升级是在二元经济背景下进行的,即在70%的居民还在农村的条件下进行。因此,在推进城市工业结构升级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到农村工业化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的非农产业,使农业发展、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工业化在不同层面上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通过城市工业结构升级为农村一般加工工业让出市场,并以新的工业技术支持农业和农村工业的发展,通过农村工业化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工业结构升级。

标签:;  ;  ;  ;  ;  ;  ;  ;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对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的几点看法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