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论文_陈明辉

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论文_陈明辉

陈明辉

哈尔滨市阿城区中医医院 150300

摘要:目的:通过本次研究观察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2015年3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60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有患者30例,对于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传统的治疗方法加以治疗,本次试验使用西沙必利治疗,也可以使用多潘立酮和奥美拉唑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口服治疗,在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治疗5周后,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11例,总有效人数为3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采用帕罗西汀与西沙必利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帕罗西汀;功能性消化不良;西沙必利;

前言: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加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一种非器质性疾病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候群,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完全弄清,也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法。大量资料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常常伴有明显的精神心理障碍,与抑郁、焦虑有密切关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较高,且症状多样多变,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差,症状缓解较慢,治愈率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帕罗西汀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型的抗抑郁药,对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口服治疗有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与焦虑,促进疾病的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试验的患者皆为在2015年3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患者的年龄在二十岁到五十岁之间,持续或反复发作

上腹痛、腹胀、反酸、嗳气、胃灼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超过2年,每年发病持续时间4周以上。胃镜、B超、X线、实验室等检查排除食管、胃、肝、胆、脾、胰、肠道等器官的器质性疾患。参与本次试验的60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将在2015年3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60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有患者30例,对于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传统的治疗方法加以治疗,本次试验使用西沙必利治疗,也可以使用多潘立酮和奥美拉唑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口服治疗,在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在本次试验中西沙必利的服用量为每次5毫克,每日服用3次,并且要在饭前30分钟内服用。而观察组需要服用的帕罗西汀则需要每次服用20 毫克,每日1次,在清晨服用。对所有病例每周复诊1~2次,详细记录治疗反应。若观察组的患者经过五周的治疗,出现上腹痛、反酸、嗳气、胃灼热、腹胀不适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则为本次治疗显效。若只是症状减轻或改善,则为有效。但是,如果用药前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则为治疗无效,以此来判定本次试验的成效。

2.结果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治疗5周后,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11例,总有效人数为3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具体情况见下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数

观察组30 16 11 3 27

对照组30 6 13 11 19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候群,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完全弄清,也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广泛存在的,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曾有过,只是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对正常人生活影响的程度不同,西方国家统计全球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患者约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理很复杂,胃十二指肠的动力紊乱和内脏高敏感是主要影响因素,心理因素也参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酸敏感和酸相关因素是产生症状的原因,Hp感染是可能的致病因素;感染与免疫可能参与其发病机制。其中心理因素是影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的重要因素,大量的资料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常常伴有明显的精神心理障碍,与抑郁、焦虑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辅助抗抑郁药物非常的有必要[1]。

帕罗西汀是一种特异性较强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可有效地调节5-羟色胺的功能,而5-羟色胺通过不同的受体亚型,不仅对精神神经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而且是胃肠功能调节的重要递质,所以应用帕罗西汀有助于阻断功能性消化不良躯体症状和精神心理障碍间恶性循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长期缓解。与一般的抗抑郁药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相比,帕罗西汀能高选择地抑制中枢神经对5-羟色胺的再吸收,不良反应很少,在我国已逐步取代传统抗抑郁药,长期服用较安全。因此,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帕罗西汀对有明显抑郁倾向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缓解有明显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同时,我们认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注意精神心理障碍因素,特别对于一般治疗无效,应结合精神分析量表深入问诊,确有抑郁障碍者,可应用抗抑郁治疗[2]。

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需要警惕报警症状,包括体质量下降、进行性吞咽困难、反复呕吐、消化道出血、贫血、发热、胃癌家族史,以及在胃肠道恶性疾病高发地区的新近出现的消化不良患者。一些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便潜血试验和寄生虫检查等对于消化不良患者是有益的,同时应当检查Hp,必要时可行上腹部超声和CT检查;胃排空和胃容受性检查可以不作为临床常规检查。若能及早的查出患者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就能够早日治疗,缩短治疗的时间,降低患者出现抑郁和焦虑的比例,以便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治疗。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缓和进行治疗时可以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促胃肠动力药、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以及抗抑郁药,这些都是目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与方法,对于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病情有显著疗效[3]。

4.结语: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采用帕罗西汀与西沙必利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值得推广,患者在治疗期间应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配合治疗,才能够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郑君杰;喻祖军;郑和;袁本超;董红刚;钟敏.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2]袁东红,杨秀荣,王彦荣等.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临床分析

[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10

[3]马春玉,梁玉寰.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临床观察[J]包头医学,2005,29

论文作者:陈明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6

标签:;  ;  ;  ;  ;  ;  ;  ;  

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论文_陈明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