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电视内容生产与分发体系的建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系论文,时代论文,内容论文,电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22(2014)04-0062-2 无论是企业还是产业整体,其竞争力的构成都离不开核心资源。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核心资源就是其内容产品,也包括内容产品发行和分销渠道。有学者指出,新闻传媒的发展应该遵循一个基本模式,那就是通过采集或整合相关内容资源,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内容,以内容吸引受众群,再经营受众群的商业价值。[1]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能否用好自身的内容资源,决定着它在市场竞争格局中的地位。 一、建立新的电视内容生产与分发体系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的上下游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内容的生产量和交易量迅速增长,现有的单一内容生产与交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电视产业发展需求,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内容生产与分发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内容获取、内容集成、内容监控、内容分发等环节,它将彻底打破仅限于电视频道或部门内部自创自制、自足自给的传统模式,从而满足三网融合背景下“多屏”用户对电视内容的不同需求。借鉴“内容银行”的相关理念,新的电视内容生产与分发体系是:内容获取——通过电视自产、机构合作、个人生产方式,广泛获取内容信息;内容集成——策划、编排、设计环节将内容素材产品化和类型化;内容监控保证内容生产的合法性与安全性;内容分发——确保内容灵活流通于不同渠道、不同终端和不同用户之间。这个体系,分为两大部分:重心后移和权力下放。下文将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二、电视内容生产与分发重心后移 所谓电视内容生产与分发重心后移,是指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内容的自采和原创能力,向后台编辑与整合能力转移。移动互联网时代,电视媒体的内容资源管理,将不再局限于自身采制的内容,而是管理一个庞大的内容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包括内容获取、内容集成、内容监控、内容分发等环节。 内容获取是数据库生产体系的首要环节。数据库获取视频资源主要依赖三大途径:一是电视媒体自身生产的内容资源。比如中央电视台已经积累40万小时的节目内容,现在开办16套节目,每日播出总时长约300小时,节目制作量每天超过100小时,全年达到3万至4万小时。如果将这些内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形成一个集音像与图书出版、数据挖掘与售卖于一体的产业链,那将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二是电视媒体与其他机构合作生产的内容资源。许多节目制作公司和视频网站,已经进入视频生产和传播领域。比如搜狐网每年耗资近一亿元,聘请专业人才制作视频内容,并购买视频版权。电视媒体可以与节目制作公司及网站合作,共同开发视频内容传播的空间。三是网民制作的视频内容即UGC(用户生产内容)。电视媒体对UGC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容数据库,加工制作出适合不同媒介终端的内容产品,还可提升UGC创作者对电视节目品牌的忠诚度。综上所述,把这些视频资源汇集于内容数据库,再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将会实现巨大的内容增值。 内容集成与分发是数据库生产体系的关键环节。根据传播终端的特点和目标用户需求,电视媒体对数据库中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制作出类型化的视频内容产品,提供给各种媒介平台用户。同样的视频节目,其时间长度、内容设置、视听要素的安排,也将根据传输平台的不同而改变;同一内容的视频,可能会在付费电视频道、数字电视频道、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上呈现不同的版本。这就要求数据库处理系统进行组装与集成,根据电视频道和媒介终端的需要,制作出相应的视频内容产品,再分发给传统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等媒介,以满足不同终端和不同用户的需求。这是一种全媒体“大编辑部”模式,已在美国电视行业运行多年。以笔者曾经访问的纽约电视台为例,其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后台编辑人员,都在一个办公平台处理视频稿件。他们拥有一套视频内容编辑集成操作系统,向各种媒介用户提供相应的视频内容产品。 全媒体“大编辑部”内容集成的第一步,是商讨与确定选题。以美国广播公司(ABC)为例,每天上午9时30分,ABC新闻副总裁主持召开选题电话会,参加会议的有各栏目制片人、记者站负责人、编辑部负责人和其他相关人员,[2]讨论当天报道重点及各个栏目的内容需求。电话会结束后,编辑部将确定的选题信息传达给前方记者,由记者采制完成之后回传编辑部,编辑人员根据各个媒介平台、各个栏目的需要,将这些新闻素材制作成不同的内容产品,最后由编辑部进行内容审核与分发。这种全媒体“大编辑部”内容集成平台的运行,需要两大后台给予支持。 第一,需要扁平化的组织机构给予支持。以CNN为例,它有8位副总裁,相当于副台长,分别负责新闻采集、产品制作、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国际频道、用户服务、运行保障、集团法律事务。这些副总裁并非各守一摊,而是CNN产业链中的必要环节。比如,第一位副总裁负责的新闻采集部门,为整个CNN提供新闻素材即产品原料,可以说是CNN产业链的源头。 与此相适应,CNN设置一个多媒体总任务台,负责统一调度遍布全美和世界各地的36个分支机构及其记者。这是CNN各类终端信息交汇的枢纽,类似于一个中央厨房。值得注意的是,CNN驻外分支机构及其记者,不隶属于哪个部门、哪个频道和哪个栏目,只听命于总任务台。记者们对所在区域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采访,将新闻素材传回总任务台,由总任务台整合后,分发给各个频道、网站和其他新媒体编辑使用。[3] 同美国电视媒体管理方式相比,中国电视媒体仍有较大差距。总体来看,一些地方电视媒体还存在内部壁垒无法打通、节目资源无法共享等问题,同属一个广电集团的网络、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要想二度使用频道播出的节目很难,导致有些广电集团的网络平台,只好花钱购买其他公司的节目。 第二,需要网络技术和版权交易平台给予保障。传统有线电视的传输需要广电网络给予支持,移动媒体的传输需要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络给予支持,同时要求传输技术实现标准化。传统电视媒体通过不同的分销渠道进行传输,还要注意内容的安全性与版权保护,使内容产品不被别人盗用。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跨媒介内容集成平台建设将是大势所趋,将会带动原创内容的大规模生产,激发节目制作机构的生产积极性。一些节目制作公司凭借生产、资本和传输渠道等优势,有可能兼并小型节目制作公司,从而打造综合型的电视节目内容集成中心。而一些小型的节目制作公司,也有可能变成某个内容资源中心的服务商,向其提供节目素材,进而使节目生产细分化和专业化。[4]同时,内容集成平台的发展还意味着,电视台将逐渐由节目生产商向内容集成平台运营商转型。 三、电视内容生产与分发权力下放 所谓电视内容生产与分发权力下放,是指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原先的传播优势和主导地位,以及它对受众使用权与选择权漠视的情形将彻底改变,“传者为王”将被“用户为王”所取代,用户可以向电视媒体提出节目消费要求,而电视媒体则要按照用户需求制作并分销节目产品。这种节目生产理念,符合营销学中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4C理论。该理论是罗伯特1990年提出的,核心是顾客、成本、便利、沟通,强调企业要将客户市场进行细分,将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定制结合起来,制定组合营销策略,实现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双赢。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基于用户需求的电视内容生产与分发模式,可用无限生产满足无限需求的“饵”来体现。所谓“饵”就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电视媒体需要设立一个内容生产规则,将自身的内容生产与分发囊括进去,也将其他节目制作机构的内容资源自动吸收进来,实现无限生产满足用户无限需求的传播目的。[5] 四、需要电视内容产业交易系统的配套 与全新的电视内容生产与分发体系相适应,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电视内容产业交易系统。(见图1)融资媒体时代电视内容制作发行体系的构建_电视论文
融资媒体时代电视内容制作发行体系的构建_电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