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夯地基基础处理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相关问题分析论文_王文俊

关于强夯地基基础处理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相关问题分析论文_王文俊

(宁夏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宁夏银川 75000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建筑工程行业不断得到发展。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施工是整个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如果软土地基的施工不当,将会造成地基沉陷或者失稳现象。将强夯法运用到建筑地基处理中,不但能够节省材料、降低施工成本,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施工的质量。本文对强夯法的概念、施工优势以及相关原理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分析了强夯法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基基础;处理技术;施工质量

引言

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工程是整个工程中重要的施工环节,软土地基的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在对建筑工程中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运用强夯法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加固深层地基,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1强夯法概述

1.1强夯法的概念和特点

强夯法是指为了提升软弱地基的承载力,运用十几吨或者百吨的重锤,从几米或者几十米的高处自由落下,对土体进行动力夯击,使土体强制压密,降低土体的压实性,提高土体强度的方法,又称为动力固结法。强夯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大于0.05mm的粗颗粒土,例如砂土、碎石土、杂填土、回填土、粘性土、粉煤灰以及低饱和度的粉土的施工。由于该种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成本较低,被广泛的运用于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中。将强夯法运用于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主要包括施工所用的机械工具和施工工具较为简单、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地基加固效果较好、工期较短和造价较低等优点。强夯法最初仅仅应用于砂性土和碎石土地基的加固,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强夯法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由于强夯法具有众多优势,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工程中。

1.2强夯法相关原理

1.2.1动力固结原理

该项原理经常被运用到对细颗粒物的饱和土质进行夯实处理的施工中,运用巨大的势能冲力对土体进行冲击,破坏土体的原有结构,使其产生对外沟通的孔隙,将土体内的孔隙水排空,粉末化的土质在失去空隙压力以后可以固结硬化,能够有效的提升土体的承载力。

1.2.2动力密实原理

该项原理一般运用于非饱和、多空隙以及粗颗粒土体的夯实加固施工中。运用强夯法原理产生的巨大势能冲击,压缩土体。由于原始的土壤颗粒并不是都是均匀的椭圆形或者圆形等,还存在着许多片状体,从而使得土壤存在孔隙,强夯法能够破坏这些结构,使土壤颗粒物质的接触点发生错位变形,增加土壤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土体更加密实,提升土体的承载力。

2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方式

2.1施工准备

强夯法地基处理是一种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并使其自由下落,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挤密的地基土处理方法。虽然其工艺原理相对简单,但由于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重要性,加之质量控制过程中人为因素较多等原因,进一步说明了其在工程整体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施工前首先需要踏勘现场地形和地势条件,并对需夯实的土体含水率进行初步判断,随即对处理范围内的场地土进行含水率普查,为进一步确定试夯时的锤重及夯击次数做好基础数据准备;同时根据现场地形、地貌、交通状况以及影响因素(例如:场地内是否存在高压输电线路或设备等)等情况,详细编制施工方案,为随后的设备进场及强夯施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另外,培训、交底强夯设备的施工操作团队,使其充分了解场地特点及基本情况,明确操作要点,保证工程质量。

2.2施工现场勘察

在进行夯实操作前,需实验室派遣专业的检测团队对施工现场进行进一步勘察,勘察方式主要包括钻探和原位探测,为强夯法及其施工技术的应用提供关于填土性质和成分的数据信息,进而提高夯实方案的合理性,便于施工

团队结合施工现场的土质鉴定报告准备接下来的试夯工作[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试夯施工

为了给地基的夯实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施工现场需结合考察工作,对回填区域进行试夯施工,从而进一步确定夯实施工的相关数据,如夯实击能和夯实距离等,并结合试夯操作结果来分析工艺数据和信息的精确程度和准确性,确保强夯法的施工效果能够满足设计的地基承载力需求。试夯完毕后,应总结本次施工的实际效果,同时检查强夯工艺应用的规范程度,测量本次试夯的夯实量、有效夯实深度、夯实次数、夯实设备的应用效力、产生的有效击能等数据,结合设计承载力及压实度要求等,判断本次试夯效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从而为正式施工奠定具体参数及实践基础。若试夯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现场应尽快联系设计单位,共同查找原因或调整设计要求,为第二次试夯做好准备工作[2]。

2.4夯实施工

在一些复杂工程中,进行一次夯实工作并不能确保地基的稳固程度,此时需要开展两次夯实操作,但需要注意的是两次夯实操作的夯击能量不能相同,这需要结合实际工程要求来分配和确定每次夯实的夯击能。通常情况下,初次夯实操作的夯击能要比第二次高,夯实点要按照正三角形来设计和规定。在第一次夯实操作中,施工团队需要按照设计好的间距来施工,第二次夯实操作需要均匀穿插在第一次施工的夯实点中,确保地基土挤密效果均匀提高。在夯实操作中,施工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夯实重锤的质量和规格、对落锤距离和速度的控制、夯实操作的次数等,进而确保夯实土体能够达到最佳夯实效果。

3强夯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

3.1强夯专项方案审核

在强夯专项方案审核中,要求在施工区域周边设置排水沟、施工区域没有按照规定全部封闭、要求按基坑围护的规定进行全封闭,对化验室一侧设置安全挡板等措施。

3.2夯击能量控制

强夯机械的重锤使用时间长了以后会造成磨损,重锤的重量可能会变小,还有可能会出现用错重锤的现象,还有落距达不到方案要求高度的现象在施工中也可能发生,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强夯夯击能。所以试夯前要对以上容易出错的因素进行重点,确保强夯过程中的夯击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3.3施工放线误差

施工中放线误差常有发生,要求施工单位放线完成后报监理验收、监理按施工方案夯击点位置对施工单位放线进行检查,强夯完后对夯坑位置进行复核,发现偏差或漏夯要求施工单位及时纠正和补夯,保证施工质量。

3.4控制强夯次数

强夯次数和分配的合理程度是影响夯实操作效果的主要因素,施工人员在确定强夯次数前,需要考虑并分析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土层的地质特征,一般建筑工程地基处理要求的强夯次数在3次左右,具体的强夯次数需要视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而定。另外,在确定强夯次数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土层结构,不同土层结构适宜接受的次强夯数有所区别。如果土层由粗土壤颗粒构成,施工团队可以适当减少强夯次数;如果以细土壤颗粒为主,则需要适当增加次强夯数,以此来确保强夯法的应用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为地基工程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3]

结束语

软土地基施工是公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施工单位必须重视的工作。整个工程建设中,应该结合施工现场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软基处理技术类型。同时还要按要求施工,把握技术要点,遵循工艺流程。从而顺利完成软基处理任务,增强公路路基稳定性与可靠性,确保路基承载力,使其满足车辆安全顺利通行需要。实际应用表明,强夯法满足公路软土路基处理需要,在工程建设中应用能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徐衍.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7(24):67+75.

[2]阮广雄.强夯法与CFG桩法在储罐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07):86-89.

[3]陈斌.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的一些思考[J].低碳世界,2016(12):157-158.

[4]刘振龙.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江西建材,2015(11):91-92.

[5]王顺涛.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浅谈[J].门窗,2012(09):228+230.

论文作者:王文俊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  ;  ;  ;  ;  ;  ;  ;  

关于强夯地基基础处理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相关问题分析论文_王文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