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体外循环管理安全防范意识与措施的重要性研究论文_闫纪忠

加强体外循环管理安全防范意识与措施的重要性研究论文_闫纪忠

闫纪忠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 目的 研究加强体外循环管理安全防范意识与措施的重要性。方法 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接受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患者517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全面加强体外循环管理安全防范意识与措施,分析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体 体外循环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恢复情况良好。3例患者因手术需要接受二次转流,且体外循环顺利,患者均安全停机。体外循环手术时发生7起意外事故,3例为转机中电源脱落,事故几率为1.35%。经过紧急处理后,7例意外事件均未出现不良后果。结论 体外循环实施者加强体外循环管理安全防范意识和做好体外循环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及术后学习,可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范安全风险的能力,避免和杜绝体外循环事故引起的不良后果。

【关键词】 体外循环;安全防范意识;安全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346-02

引言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是指应用人工管道将人体大血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从静脉系统引出静脉血,并在体外氧合,再经血泵将氧合血输回动脉系统的全过程,又称心肺转流,主要应用于心脏、大血管手术[1]。它是心脏外科手术必备的专业支持体系,为患者在手术中维持生命提供支持。在患者进行心脏手术中,如果体外循环发生意外,将给患者带来极为严重的灾难,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树立体外循环管理安全防范意识及采取安全管理措施。本文选取163例接受体外循环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加强体外循环安全管理防范意识及措施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接受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患者517例,男性患者221例,女性患者296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40.74±2.53)岁;最小体重10kg,最大体重88kg,平均体重(48.36±11.29)kg;手术或疾病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35例、心脏瓣膜手术225例、冠脉搭桥手术39例、其它18例。

1.2方法

患者均接受静吸复合麻醉,根据体外循环手术不同阶段,分别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在接受体外循环前,详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转流计划。如计算预充量、灌注量、术中用药等,确保流转计划严格周密,尽量体外循环的所有因素的纳入转流计划内。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外循环物品,例如选择合适的管道、膜式氧合器、插管、体外循环机等;准备特殊类型患者所需的特殊物品,保证物品能够满足手术需要。最后,做好体外循环机准备工作。检查体外循环机的插座,分开不同插座,并固定插座,以免出现松动情况。准备好氧气、空气等气源,以备不时之需;检查管道、滤器以及其它物品的有效期,确保物品处于有效期内;安装体外循环机时,要无菌操作,对相关物品和工具消毒后再使用[2]。其次,安装时要检查零部件是否固定,如泵管、高压管道等零部件连接是否牢固;最后,检查安装完成后要对体外循环机进行调试检查,查看氧合器的质量、管道安装是否错误、控制按钮与其功能是否匹配、泵压是否合适,调试检查体外循环机,及时发现体外循环机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处理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预充排气时要格外注意排气是否彻底,核对管道时要检查并确认管道是否匹配。

患者接受体外循环时,首先要密切观察静脉回流、灌注压、灌注流量等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保证患者顺利平稳度过过渡期。进入体外循环后,要密切观察合血液面、动脉压、血气分析值、ACT测定值等各项监测指标,确保安全管理。着重关注体外循环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静脉回流效果不佳、泵压过高、氧合器氧合不良、高低血压等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当体外循环停静脉时,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心肌收缩力、血红蛋白浓度等等,待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水平值恢复安全范围后再逐渐停止体外循环。

在体外循环后,要根据患者的循环指征,缓慢回输余血。如果患者的循环体征不稳定,采取二次循环。机器余血要根据具体情况,与麻醉师、外科医生协商处理。认真做好体外循环物品的处理是体外循环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以防造成医源性传播。填写并整理好体外循环记录与小结,重点事项要详细描述,以确保记录真实、完整、有效,存入病历。

2.结果

体外循环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恢复情况良好。3例患者因手术需要接受二次转流,且体外循环顺利,患者均安全停机。体外循环时发生7起事故,3例为转机中电源脱落,2列氧合器氧合不佳,发现问题后立即予以处理。1例为单泵发生停止运行,停泵后使用手动摇把替代。经过紧急处理后,7例意外事件均未引起不良后果。

3.讨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国心血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据统计[3],我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人数上升导致我国心脏手术量增加,体外循环作为心脏手术的重要环节,加强体外循环安全管理意义重大。虽然随着技术不断提高,体外循环设备也在不断完善,压力、液面、汽包等报警保护措施不断提高。但是技术完善并不能完全保证体外循环顺利进行,我国每年仍有许多因体外循环引起的意外事件。因此,在体外循环手术时,体外循环实施者必须树立体外循环安全防范意识,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

体外循环安全风险因素包含许多方面,如体外循环实施者、体外循环实施对象、体外循环涉及的设备、材料、药物等,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或发生故障都可能导致体位循环故障,造成手术意外,影响患者预后,或者引起医疗事故。在所有风险因素中,体外循环实施者的影响作用最大,甚至可以被称为患者生命的主宰[4]。而体外循环安全隐患的主要来源也在于体外循环实施者,并主要表现在体外循环实施者缺少体外循环管理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5]。因此,本研究主要从体外循环实施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体外循环手术各个阶段的工作,并做每个环节的工作,预防或避免发生。在本研究中,体外循环时发生7起意外,3例为转机中电源脱落,设备故障几率为1.35%。经过紧急处理后,7例意外事件均未出现不良后果。提示体外循环实施者通过做好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阶段以及体外循环后三个阶段的工作,保证体外循环顺利进行。

因此,体外循环实施者树立体外循环管理安全防范意识,并从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在术前,体外循环实施者在术前访视病人,叮嘱患者术前和术后相关注意事项,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讯问患者的病史;谨慎选择体外循环用品,针对不同患者及特殊患者选择不同的物品。例如新生儿要选择预充量小、变温效率高的氧合器,并备有超滤器,以改善术后的心肺功能。手术时间长的患者要选择对血液破坏作用小的膜式氧合器。另外还需要正确装机,保证设备良好运行。在术中,体外循环实施者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遵循人为本的思想及原则,做好各项体外循环操作[6]。术后,体外循环实施者还需要做好记录总结,加强自身学习,从实践经验中不断吸取教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及业务操作能力,保证每一例体外循环手术能够安全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陈惠君,马丽娟.加强体外循环管理的安全防范意识与措施[J]. 继续医学教育,2011,03(09):58-60.

[2]李欣.临床体外循环安全:借鉴与关注[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0,08(04):193-196.

[3]师吉艳,冯耀荣,张宁.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术后转运的安全管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33(12):3785-3786.

[4]孙卫红,张曙东,许日昊,朱志成,王天策,柳克祥. 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手术过程中的体外循环管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4(03):552-554.

[5]林冬云.154例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安全管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3,06(02):150-152.

[6]何敏琪,周瑞仁,邓继财,卢昭懿.急诊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3(06):360-361.

论文作者:闫纪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2

标签:;  ;  ;  ;  ;  ;  ;  ;  

加强体外循环管理安全防范意识与措施的重要性研究论文_闫纪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