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充满香气的课程论文_吴莉娜

一个充满香气的课程论文_吴莉娜

吴莉娜 江阴高新区实验幼儿园 214434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204-02

一、案例背景

九、十月份,我园中班组“爱家乡”生成性主题活动火热开展着,课堂中,孩子们认识了很多江阴的特产美食,而桂花团圆、桂花糖粥,便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正值金秋十月,“摘点桂花收藏起来,一起来做桂花粥”这个念头便萌生在中五班宝贝们心间。

二、案例描述

镜头一:意外的发现

“哪里有桂花树?”

桂花树长什么样?哪里有桂花树?对于茫然不知所措的孩子们,亲子探寻桂花树的活动应运而生。当大家把“寻找桂花树”记录表集中在一起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我找到的桂花树开橘红色的花,这是最漂亮的,叫丹桂。”“我找到的是金黄色,妈妈说叫金桂”、“我的桂花树叶子是椭圆形的,网上说是柳叶桂。”……

当日下午户外游戏时,顾玉峰惊叫一声:“桂花树!老师,快来看,这儿也有桂花树”。全班孩子蜂拥而至,或闻,或看,或摸,“这是银桂,开出来的花是淡黄色的。”睿睿第一个反应过来。原来桂花树就在身边,就在校园里,惊喜不已。

镜头二:摘花有办法

“满树的桂花怎么摘呢?”

洋洋自信地说:“我可以爬到树上摘。”熙熙说:“站到桌子上,一伸手就能摘到了。”明远说:“用上次挂窗帘的梯子爬上去,就能摘到很高的桂花。”子睿说“游戏柜里有弹弓,可以把桂花射下来。”……户外游戏时间,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他们的摘桂花行动。有的摘,有的剪,很快够得着的地方都摘完了。睿睿和辰语拿起弹弓射击桂花,可命中率实在太低了,看着高处金灿灿的桂花,孩子们束手无策……

“高处的桂花怎么摘?”

“诶~这个竖起来就跟梯子一样啊!”于文烁惊喜地指着旁边的平衡架。平衡架非常重,每次只能上去一个人,全班同学看着高高的满树桂花,心急如焚。这时陆芷涵跑到我身边轻声说:“老师,教室墙角有白色的管子。”我用默许的眼神看向她,只见她一溜烟飞奔而去。很快,孩子们用白色pvc管敲打桂花树的枝干,顿时花香四溢,桂花树下的孩子们兴奋地大喊“下雨喽,桂花雨,桂花雨……”

镜头三:好办法可不止一种

“哪种摘桂花方法最好?”

初次摘花后,大家都认为“敲桂树下桂花雨”是最好的办法。这时,黄煜城嘟着小嘴说:“不要敲,树枝都被敲断了,叶子也掉下来了,桂花树会受伤的……”。这句话让全班安静良久,那该怎么办呢?

餐后散步时,看着场地上一长排的平衡木、爬网,大家又有了新主意。于文烁第一个跑过来说:“老师,能不能把这些架子搬到花园里去?”我点了点头。瞬间大家忙开了,搬运攀爬架、拆解平衡架,再次拼装、重新组合,摘花现场终于搭建好。孩子们七嘴八,热闹非凡,“钱心蕊,你做接花人吧,我够不着。”站在高处的睿睿高声喊道:“老师,帮我扶着架子,我要掉下来了。”“语含,扶我一把,爬不上去了。”整整一个多小时,孩子们沉浸其中……

镜头四:舌尖上的桂花香

“桂花有哪些用处?”

看着一筐来之不易、香气醉人的桂花,问题又来了:“桂花真香啊,能吃吗?”“就这样吃吗,要不要洗洗啊?”……于是上网查找、记录方法。孩子们先挑选、再清洗、制作桂花干备用,从最简单的泡花茶开始:观察桂花干在开水中颜色、形状的变化,闻、看、品,自制桂花茶。有的用桂花贴画制作成一枚雅致的书签,为图书角阅读活动提供了便利……

我们又亲手酿制了桂花蜜、桂花团圆,热心的家长还亲手制作了桂花糕,原来桂花可以玩出那么多花样,孩子们又被深深的吸引了。在年级组活动中,家乡美食小铺开张时,孩子们纷纷展示桂花系列美食,请爸爸妈妈都来品尝近期的学习成果。

三、基于幼儿生成性课程游戏中教学行为的思考

十多天的时间,在这个充满香气的课程里,孩子们邂逅了“一场桂花雨”,在找、摘、酿、尝、享的过程中,亲身经历美食的来之不易,以及与他人分享的幸福快乐。除了经验能力的全面提升,最大的收获便是对食物的珍惜和感恩。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处于积极主动、信心满满、不断出现“哇”时刻的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不正是课程游戏化精神所提倡学习状态吗?

在孩子自发自主、积极探究的行为背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又是什么样的呢?

(一)从课程实践来看:

1.从室内走向户外,盘活周边资源。

在幼儿园,还有多少像“下桂花雨”、“做桂花团圆”这样新鲜涌动的想法?这些源于课堂上幼儿内心的渴望,有没有被老师观察发现,得到足够的重视、科学的引导?此案例中,教师并不仅仅停留在对桂花树图片的认知上,而是抓住桂花成熟这个契机,将幼儿的学习推向户外,引导孩子在真实的场景中,在自然环境中学习。户外游戏学习舒展其筋骨、拓展其思维,这样的课堂更加鲜活,令孩子欢喜。教师不仅关注到了校园这一重要的教育现场,还充分利用周边自然资源、家长资源,让幼儿的学习在与资源互动中迸发更多惊喜。

2.从说教走向实践,像玩一样学习。

案例中,亲子探寻桂花树,正是教师有意识的幕后支持,便有了之后课堂上的知识碰撞。在探讨摘花方法的好坏时,倘若教师只是让孩子停留在想象之中,停留在摘花方法的创意中,那么孩子的智慧点子很快就会烟消云散。案例中教师鼓励其去尝试、去操作、去跟桂花树互动,只有落实了“孩子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去做”才有可能生发出持续的、多样的学习。在后续的摘高处桂花、桂花美食的酿制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被安全、卫生等高压线束缚住,而是自始至终让孩子玩起来,开展真实的游戏,做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迸发出来了。

3.从班级走向年级,共享美的教育。

一个好的教育事件发生后,中五班的教师并没有独享其乐,而是毫无保留的在年级组活动中分享活动的成功经验,与组内教师展开一场热烈的研讨。于是,一个班级的行为带动了整个年级组,一个从周边自然资源生发的游戏课程自成体系,日渐完善。桂花树的故事也从摘桂花逐渐走向多个学习领域,成为全组的“桂花行动”。小花园的几棵桂花树成了年级组5个班级的课程小基地,各班幼儿和老师之间有了更多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话题。虽然课程的材料相同但各班课程实施的切入口、侧重点各有千秋、相互补充,每班各有各的故事,像桂花清香一样,回味清甜。

4.从感知走向感动,让体验留在心间。

在秋天这个生成性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从桂花树学习到的不仅是它的样貌、种类、芬芳、用途?从幼儿的内心来讲,她们有很多发现秘密的惊喜、遇到问题时的着急、同伴争执中的矛盾、合作挑战时的决心、介绍分享时的甜蜜,这是一次带给她们兴奋、挑战、感动、回味的探索之旅。她们拥有了一段师生之间、同伴之间、亲子之间更加丰富的经历,这样美好的体验永远留存在孩子心间,留存在学习成长的记忆中。

(二)从角色定位来看:

1.发现捕捉问题,引发幼儿主动思考

生成性游戏活动不仅是孩子认知和探索、思考与表达的过程,同时会带来更多知识的“碰撞”。孩子会遇到一系列问题,比如“镜头一”中,哪里有桂花树?桂花树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明知而不告知,把问题留给孩子,通过亲子探寻,记录比对,资料调查,并在校园主动发现和辨认桂花树,这样的喜悦远胜于被告知。教师深知问题是课程的生发点,是引发孩子主动思考的契机。

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用一种看似“无痕”的策略引导事件不断推进、深入。

2.顺应幼儿想法,耐心观察静观其变。

在“镜头二”摘花方法问题讨论过程中,当孩子们出现令人忍俊不禁的突发奇想时,当摘花发现难题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干预。而是耐心观察他们的反应,基于儿童的思维和视角看待问题,鼓励其在儿童世界自主发挥。在摘花方法的不断调整中,梦想中的桂花雨如期而至,一次深刻的摘花体验在反复尝试、探索中,交织着困难、疑惑、惊喜进行着。儿童本位的学习就是要把儿童当成儿童来看待,儿童能作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做,尝试由儿童做决定和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观察者,是带着一定目的观察者,是明确自己想要观察什么、知道什么的观察者。

3.鼓励同伴合作,推动幼儿进阶式探索。

“镜头三”中,高处的桂花摘不到,教师鼓励其找到梯子的替代物,在笨重器材搬运、组装、攀爬的摘花过程中,孩子们都是分工合作,自发完成。正是这些平时非常熟悉、好用的“工具”,推动课程向纵深发展。在二次摘花探索中,刚开始器械繁多人员拥堵,教师并没有直接现场指挥孩子,而是参与其中,观察孩子的行为、倾听他们的话语,隐藏式的化解一些危机,适当解决孩子能力范围外的麻烦,帮助磨合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合作趋于协调,更为顺畅。

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参与者,是孩子们的玩伴,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孩子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4.引导持续探究,支持幼儿成功体验

“镜头四”中,桂花的用途对于孩子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探究领域,孩子这方面的经验几乎为零。为了留下桂花的香味,拥有更加圆满完整的体验过程,教师支持孩子查找资料,泡花茶、酿花蜜,做桂花团圆,从易到难尝试制作桂花美食。

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活动支持者,协助孩子收获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的成就感。教师深知幼儿所有的发展都应基于体验的基础上,让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成长。

这个充满香气的课程,从偶然的单次活动,逐渐拓展到从教材出发的有系列、有规划、有深度的生成课程。教师如同玩伴一起讨论、探索、尝试、解惑,教学目标隐藏在这样真实而富有生机的游戏活动中,这便是幸福的游戏化课程,理想的教学点子就从幼儿兴趣中来。孩子自发自主、积极探究的行为背后,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活动中准确的角色定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教师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只有坚定的儿童本位立场,师幼才能在游戏中生成课程,在课程中生成游戏,实现师幼共同成长。

论文作者:吴莉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  ;  ;  ;  ;  ;  ;  ;  

一个充满香气的课程论文_吴莉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