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病理黄疸的疗效评价论文_张文春

张文春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1120)

【摘要】 目的:评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医院于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对照组患儿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对实验组患儿在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进行治疗,可以增强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适宜于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中图分类号】R3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193-0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由于自身胆红素的代谢特点以及诸如免疫因素、感染因素,胆道闭锁以及先天性缺陷等因素,导致血清胆红素异常升高而引起的病症[1]。一旦诊断为病理性黄疸,就需要临床治疗,如若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将会危害患儿身心健康,严重者导致神经系统损害,遗留如智力低下等后遗症,甚至死亡。本次探究通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对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医院于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其中实验组患儿男27例,女23例。新生儿体重2.5~4.0kg,孕周37~41周,患儿日龄≥72小时,排除ABO溶血症、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及血清谷丙转氨酶2倍升高患儿。

对照组患儿男26例,女24例。新生儿体重2.5~4.0kg,孕周37~41周,患儿日龄≥72小时。两组病理性黄疸患儿,在孕周、性别以及体重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以患儿经皮微量胆红素测定<10mg/dL为标准,对两组患儿在黄疸治疗的效果方面进行对比。

1.2.1常规治疗 对于血清胆红素超过257umol/L(15mg/dl)的患儿,可以使用蓝光治疗方法。即采用420~460mm的冷光源,作为蓝光箱光源,将患儿置入蓝光箱(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采用连续照射48h,并给予患儿苯巴比妥片(鲁米那)(广东邦明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30mg)5mg/kg,分2次口服,同时静脉补充核黄素15mg/天。

1.2.2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患儿食用配方奶0.5h后,患儿服用金双歧(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10050规格:0.5g/片),3次/日,1片/次,用温水或温牛奶冲服。

两组患儿的治疗,以患儿经皮微量胆红素测定<10mg/dL为治愈出院标准。对患儿的胆红素水平,采用黄疸仪进行数据的测量与采集。对治疗中,病理性黄疸完全消失的时间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记录。

1.3 评定标准

如果患儿在经由48h的治疗后,其病理性黄疸情况未出现明显变化,胆红素水平处在15mg/dL以上,则视为无效;如果患儿在经由48h的治疗后,经临床观察,病理性黄疸减轻,患儿胆红素水平处在10mg/dl与15mg/dl之间,则视为有效。如果患儿在经由48h的治疗后,其病理性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水平处于10mg/dl以下,则视为显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对相关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两组之间采用t检验。(P<0.05),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儿胆红素下降情况对比

对照组50例患儿中,经皮微量胆红素下降程度的每日平均值为(2.8±0.4)mg/dl,患儿治疗时间为48h±12h;实验组50例患儿中,胆红素下降程度的每日平均值为(3.2±0.4)mg/dl,患儿治疗时间为48h±12h。

3.讨论

病理性黄疸在新生儿期较为常见,虽新生儿期的黄疸多数为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处理,但病理性黄疸由于存在巨大风险,尤其是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可能性,必须重视及处理。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含有长型双歧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以及嗜热链球菌,这些菌类可以通过快速繁殖,建立起肠道有益菌群,对诸多有害细菌进行抑制。并且促进葡萄糖醛酸酶与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还原为尿胆原,破坏肠道循环,将之排泄患儿体外。与此同时,能够产生足量的乳酸,对肠道内的PH值进行调整,促进患儿的排便,降低患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3]。

目前诸多报道证实,联合双歧杆菌能够有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肠道细菌菌群并没有建立起来,而且双歧杆菌的数量较少,难以有效降解结合胆红素,而通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可以有效促进丁酸、丙酸、乙酸等,降低肠道PH值,提高胆红素排泄的效率,对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进行治疗,可以增强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于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吕锡斌,何腊平,张汝娇等.双歧杆菌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6):353-358.

[2]赵罗忠.中药茵陈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散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5):5197-5198.

[3]李慧.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黄疸茵陈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18):7-8.

论文作者:张文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  ;  ;  ;  ;  ;  ;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病理黄疸的疗效评价论文_张文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