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火灾事故的预防与对策

地铁火灾事故的预防与对策

一、地铁火灾事故的预防及应对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张睿航,白昀[1](2021)在《西安市地铁火灾事故特点及应对策略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地铁具有节省土地、干扰少、节约能源、准点快捷等优点,已成为城市交通重要的运输工具,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其特殊的建造结构,容易发生火灾事故且灭火救援难度较高,为了提升地铁消防安全水平,以西安市地铁运行状况为研究背景,结合地铁结构及相关事故案例,进行了地铁火灾事故特点及应对策略探析,归纳出地铁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特点,针对地铁火灾事故危险因素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分析认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能够为乘客和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同时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充分体现了消防安全工作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作用。

毕玮[2](2020)在《城市地铁车站系统抗火韧性识别与度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青[3](2020)在《多层网络耦合视角下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动态演化研究》文中指出地铁不仅是一个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担任着城市居民日常出行最为依赖的交通工具这一角色。随着各大城市地铁建设速度的快速提高,关于地铁运行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车辆故障、突发大客流、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频频造成地铁站点或线路的瘫痪,引发地铁网络的脆弱性,破坏城市整体交通网络的正常运行。在此背景下,对地铁网络脆弱性问题的防控和治理也更为迫切和必要。本文在大量阅读和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以城市地铁的运营和发展现状为背景,搜集了90起国内外地铁运行事故的案例,对案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地铁实际访谈的结果,得到当前地铁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为了确定激发地铁网络脆弱性的主要因素,首先借助扎根理论对上述90起事故案例进行更为深入地分析,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等步骤建立起地铁网络脆弱性的理论模型,并从中识别出影响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基本因素:再次利用DEMATEL方法对所有基本因素进行筛选,最终得出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四个影响地铁网络脆弱性的一级因素,及其所包含的9个二级因素与20个三级因素。在此基础上,为深入研究我国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的演化路径,从多层耦合网络理论入手,构建了以影响因素为节点、因素之间的逻辑作用关系为连边的城市地铁的多层因素网络模型,并利用事故链分析法对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辨识,同时基于这些关系确定了该多层网络模型的层间耦合作用方式及路径。紧接着,为了进一步探究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动态演化过程,在城市地铁的多层因素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的SD结构模型,一方面确定了系统边界和系统中所包含的要素,给出了系统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另一方面借助模糊层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得到了系统中各变量的差分方程。最后,以西安地铁为例,将其相关数据输入上述模型中,对西安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变化趋势。首先对模型中各变量的取值进行调控,观察西安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动态深化规律,及其对于不同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水平:然后仿真分析不同网络层之间的耦合作用关系对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影响趋势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西安地铁网络的脆弱性水平存在峰值,呈现出先增加后逐步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分析了地铁运行事故对各因素的敏感性程度之后,发现地铁设备系统、安全管理水平和员工综合职能水平等因素对西安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影响最为显着:另外,网络层之间的耦合作用强度与地铁网络脆弱性水平成正比,层间耦合作用越小,地铁网络的脆弱性就越低,其中人员-设备层与人员-管理层之间的耦合关系强度对激发地铁网络的脆弱性有着较高的影响。最后,综合西安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动态仿真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脆弱性防控策略。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辨识,也扩展了多层耦合网络理论在地铁脆弱性领域的应用研究。与此同时,本文给出了如何从地铁网络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去有效地预防、控制和降低地铁运行过程中的脆弱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姜晓书[4](2020)在《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由于其运量大、到达可靠性高且环境友好的特征,承担起城市公共交通中越来越多的客流,这些也对地铁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地铁一般深埋在地下,空间有限、设备复杂并且客流密集,出口有限。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排烟排热困难,氧含量急剧下降,对乘客的生命安全威胁重大,均体现地铁火灾事故的严重性。因此,对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评价进行研究,可以促进地铁应急能力建设和应急管理,避免火灾发生时因应急能力不足导致不该有的损失。本文主要对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以下三个方面:一、构建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为避免以应急过程为基准构建指标体系时,出现指标的重合,本文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对影响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基于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科学客观性、简明全面性等原则,确立以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为一级指标,构建了包含15个二级指标、59个三级指标的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二、确定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在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过程中,由于各因素或相邻层次之间的相互影响,采用建立在层次分析法基础上的网络分析法对指标权重分析更符合实际的应急情况。利用网络分析法将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控制层以及网络层,其中网络层即为具体的三级指标。确定指标之间的联系、影响以及重要程度,借助SD软件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得到C1、C3、C16、C20、C29五个指标权重最高。三、基于加权秩和比法进行了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本文将加权秩和比法应用于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综合评价,不仅考虑到指标权重的不同,又适用于大样本的计算,最后利用加权秩和比综合评价结果,得出各地铁的优劣排序。本文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地铁进行了验证,得出各地铁的总体应急能力状况,同时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档、排序,其中,G1、G12地铁为优秀,并对综合评价结果为一般的地铁提出整改要求,以期提高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

林晓飞[5](2020)在《地铁乘客火灾应激反应及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3年,韩国大邱地铁火灾,将地铁火灾疏散研究推向了研究热点,一直持续到2015年,相关研究成果达到顶峰。目前,无论是从历年地铁火灾事故统计数据、地铁运营管理者对地铁火灾的风险认知,还是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发表数量,地铁火灾仍然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地铁乘客,作为地铁火灾的最关键承灾体,其安全疏散问题也一直被研究,前人研究的重点是疏散过程中的疏散特性、疏散路径选择等,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调查问卷和模拟仿真。本论文将采用试验法和数值模拟法研究地铁乘客面对地铁火灾时应激反应,并比较不同干预方式的影响效果,以提高地铁安全管理水平,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准确的参数和有效的研究方法。本论文以地铁火灾事故致因分析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了地铁乘客火灾应激反应,并提出了应激干预方式:(1)以火灾三要素和事故四要素为基础,用事故树分析地铁火灾事故原因,结果表明,火源是地铁造成火灾事故的关键,电线电缆电气设备故障引发的电火花是火源的主要原因;用人、机、环境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地铁火灾燕尾突变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无论点火源的大小和形式如何,只要有火源,地铁系统就有可能发生火灾;除了火灾损坏外,地铁火灾往往会造成二次伤害,符合地铁火灾事故特征。(2)采用模糊德尔菲法和三角模糊数法筛选地铁乘客火灾应激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得到12个最终变量,分别是:性别、年龄、有毒气体浓度、烟气浓度、火场温度、二次伤害概率、拥挤度、针对问题的应对、灭火救援设施完好率、引导力、应急能力、火灾疏散知识;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12个变量,认为可以分为五个重要性不同的等级,其中最重要的是性别、年龄、有毒气体浓度、烟气浓度、火场温度和拥挤度。(3)以地铁火灾应激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的分析结果为基础,根据应激的CPT理论,构建由应激源、应激中介调节因素、应激反应三要素构成的地铁火灾应激反应模型;应激源为地铁火灾,应激中介调节因素为地铁火灾应激反应中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应对结果有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三个方面。(4)以心率和血压作为应激生理反应的指标,创新性地设计VR地铁火灾诱发范式,测量生理反应指标,结果表明志愿者应激反应的心率指标和收缩压指标正常,属于积极应激反应;舒张压指标的最大值超出正常范围,需要引起关注。用尖点突变理论,分析地铁乘客生理应激反应,认为其符合尖点突变的特征,当血压P和心率R的取值落在曲线83+272=0上时,乘客状态S将发生突变。(5)设计地铁火灾焦虑状态量表,用焦虑水平衡量应激心理反应,用地铁火灾情绪片段诱发应激。结果表明:数据质量高,乘客对地铁火灾的焦虑水平较高。男性和女性的焦虑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的常模,总体水平位于抑郁症组常模。而且,女性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性的焦虑水平。(6)以地铁火灾应激反应模型为基础,构建Vensim疏散模型和Pathfinder疏散模型,并与进行实地模拟疏散。结果表明:两个模型均可以控制性别比例、年龄比例、舒适距离(拥挤度)、引导力的作用程度(疏散行为)四个变量。如果可控制因素在合理范围,均能在6分钟内成功疏散3000人,Vensim疏散时间大于pathfinder和实地模拟疏散时间。(7)设计地铁火灾逃生PPT培训、VR体验和现场演练三种方式进行预防性干预,分别对不同干预方式下焦虑水平量表的得分进行分析,并对干预方式和性别作为影响干预效果的显着性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从干预效果的持久性而言,现场演练对男性的影响时间更久,VR体验对女性的影响更大;从干预效果的程度而言,VR体验比PPT培训和现场演练更有效。

马一楠[6](2020)在《地铁火灾应急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民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蓬勃兴起等因素使人们日益认识到公众这个主体在应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广泛呼吁社会参与的大背景下,提升社会民主参与程度的时候,却对公众参与过程中的意识、动机和行为到底在公众参与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并不清楚。如果一个人有参与地铁火灾应急活动的倾向和动机,那么是不是就代表他必然会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应急教育与应急演练活动呢?弄清楚公众参与过程中的意识、动机和行为之间是呈现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是政府科学引导公众参与的关键之所在。公众不仅是应急管理活动中的直接参与者,与此同时,公众又是应急管理活动中各个环节的重要力量支持,就如何能够促进地铁火灾应急管理中的公众参与也成为了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公民社会理论、公众参与理论以及公民参与阶梯理论的支持构建了公众参与地铁火灾应急管理的理论框架,界定了地铁火灾应急管理的参与主体、公众参与地铁火灾应急管理的内容、方式。运用问卷调研的方法,主要研究了核心变量参与意识、参与动机和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也了解了公众获取地铁火灾相关知识的途径和地铁火灾应急管理中公众所面临的主要障碍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成都地铁火灾应急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存在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借鉴了日本、美国、加拿大三个发达国家地铁应急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经验,从强化公众参与意识与动机、培育公众参与应急管理减灾文化、搭建地铁火灾防控治理系统平台、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任尧龙[7](2020)在《大连市地铁应急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土地和地面道路资源成为城市的稀缺资源,地铁作为轨道交通的一种类型在解决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污染等问题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铁如今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伴随着线路的扩建和市民出行习惯的变化,地铁肩负起了重要的客运任务,而保障运营的安全则是地铁运营工作的生命线。地铁由于所处环境特殊,再加上突发事件的不可预见性,导致了地铁应急处置对救援、人员疏散、安全防卫等方面上有着特殊的要求。产生突发事件的原因是多元化的,所以自地铁出现以来国内外发生的重特大突发事件,在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以及社会稳定上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自2003年的非典疫情爆发以来,我国政府对公共安全的综合应急管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地铁的应急管理更是衡量当地政府公共安全管理能力的标准之一。本文着重对大连地铁运营中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进行研究,本人通过对大量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总结归纳后,阐述了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定义、特点以及理论框架。通过实地调研收集到了大连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文献与政策,并归纳总结了现有的成功举措及成效,着重于剖析大连地铁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即预案,体制,机制,法制),发现了预案管理制度亟待加强、体制缺乏专业性的协调机构、机制操作流程复杂等几项问题。通过借鉴于国内外各城市的先进举措和经验,充分结合大连地铁具体情况研究分析提出大连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本文目的是为大连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希望对大连地铁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提供可供借鉴的建议。

王轲[8](2020)在《地铁站点安全运行脆弱性分析及风险动态控制研究》文中指出地铁的飞速发展,对方便人们出行、缓解交通压力、节约能源、加速城市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地铁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地铁站点,不仅承受着高密度的人员聚集,而且集中了大量的现代化设施设备,其状态安全是整个地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由于地铁站点无时不刻的受到各种随机且不确定因素的扰动,这些因素对于引发不同的安全事故程度不一,且对安全水平的影响具有时序动态、非线性等特征。因此,需对地铁站点安全运行特性和脆弱性形成机理进行深入的分析,科学合理的评价安全状态并做出相应措施,减少随机因素对站点安全状态的不良影响,避免引发最严重的火灾事故。论文首先通过对比多种事故致因模型的原理及适用范围,结合地铁站点安全运行系统的特点,采用具有系统特性2-4 Model,从指导行为、运行行为、习惯性动作、一次性行为与物态四方面,来剖析地铁站点安全运行系统中导致地铁站点运行脆弱性形成机理,综合事故致因链绘制出火灾事故的发生路径。结合规范及相关研究识别地铁站点安全运行脆弱性前兆特征,简化事故发生路径。基于正态灰云理论将特征库所定性概念量化为概率分布,利用数据挖掘理论对特征库所之间的影响关系量化处理,为地铁站点进行脆弱性评价提供数据基础。构建基于模糊Petri网地铁站点安全运行风险动态演变模型,对地铁运行安全状态进行评价。同时通过正向推理实现风险动态传播路径的演绎,反向推理实现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根据地铁站点的安全动态变化的无后效性,挖掘客流冲击的潜在规律,获得预测值。结合时间信息统计预测偏差的变化规律,引入马尔科夫理论对客流冲击做出修正,实现对地铁站点状态的短期预测。利用改进的模糊Petri网评估模型和修正的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对某地铁站点安全运行状态实例分析,评估结果显示其安全状态等级为“警戒”。结合评估结果,从建筑空间改善、人员管理提升、公共宣传知识普及和完善应急预案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论文的研究工作以期为地铁站点安全运行风险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张以波[9](2019)在《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应急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及全球降低碳排放政策的深入实施,地铁出行以其低碳环保、方便快捷等优势成为越来越多出行人员的选择。地铁人群流量大,站内结构复杂易造成人群拥挤,存在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风险。本文在国内外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统计分析和应急管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引入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多源流研究模型,通过对涉及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的空间源流、人群源流、时间源流、情绪源流及时间窗和扰动事件的分析与研究,归纳总结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的演化过程,将整个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的发展阶段化,找出不同阶段各个源流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本文的研究能详细了解地铁踩踏事故发生演化机理与路径,并能针对各演化环节中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政府、运营单位、社会公众层面提出应急管理对策措施,提高地铁运营的应急管理水平。

张振华[10](2020)在《基于HFACS-MA的地铁事故人为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研究》文中认为截至2018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共有35个城市建成并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达5761.4公里,运营线路共计185条,我国地铁运输迎来蓬勃发展。资料显示,人为因素在事故致因中所占比例高居不下,而现阶段,关于地铁人因失误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研究也存在针对性较弱、系统性较差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采用HFACS-MA(The Human Factors Analyses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Metro Accident)模型及Apriori算法,研究事故致因机理并构建事故致因链,提出应对策略,对地铁事故人因失误的预防及控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地铁运营实际、地铁事故应急处置要求及地铁人因事故特点,结合人因失误分析模型,构建适用于地铁人因失误分析的HFACS-MA模型,该模型包括2个板块(事故致因板块和事故反馈板块)、5个层级(组织管理层、不安全的监督层、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层、不安全行为层、事故应急处置层)、27个因素(详见表3-1),全面的反映出地铁事故应急处置的特点,分析地铁事故人为致因的全过程。2、基于地铁事故人为致因分析模型,采用Apriori算法,对134组地铁事故数据进行因素间的关联规则分析,构建地铁事故人因致因链。结合地铁实际,对事故致因链进行分析,为后续的事故预防及控制提供有利支撑。3、基于事故致因链分析,按照事故发展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分析事故致因链在不同阶段所起到的作用,帮助运营单位在“事前”做好事故的预防及控制;“事中”进行常见风险点的重点监控及应急决策辅助;“事后”进行事故定责及致因分析。有效提升运营单位安全运营水平,保障乘客及作业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4、举例说明本方法在运营单位日常生产中如何应用。帮助运营单位做好全过程的事故预防与控制。通过对数据库的实时更新,不断发现运营单位存在的各类风险,提前介入,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地铁火灾事故的预防及应对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铁火灾事故的预防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市地铁火灾事故特点及应对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铁概况及调研背景
    1.1 西安地铁概况
    1.2 相关调研背景
2 地铁火灾危险性分析
    2.1 地铁火灾事故成因
        2.1.1 大客流量风险
        2.1.2 设备故障
        2.1.3 行车事故
        2.1.4 违章操作
        2.1.5 乘客违反安全规定
        2.1.6 站内员工素质问题
    2.2 地铁火灾的特点
        2.2.1 烟气和热量排放难度大
        2.2.2 光线不足
        2.2.3 灭火救援难度大
    2.3 地铁火灾事故危险性分析
        2.3.1 火情探测困难
        2.3.2 高温排烟困难
        2.3.3 人员疏散困难
        2.3.4 潜在危险因素多
3 提升地铁消防安全水平的应对策略
    3.1 有效落实消防安全评估工作
    3.2 建立和完善地铁灾害救援机制
    3.3 强化与创新消防监督管理模式
    3.4 有效落实消防安全监管责任
4 结语

(3)多层网络耦合视角下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动态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层网络的研究
        1.2.2 城市地铁网络的脆弱性研究
        1.2.3 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案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
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的概念
        2.1.2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的特征
    2.2 复杂网络理论
        2.2.1 复杂网络的定义
        2.2.2 复杂网络的基本类型
    2.3 多层网络理论
        2.3.1 多层网络概述
        2.3.2 多层网络的统计指标
    2.4 系统动力学理论
        2.4.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4.2 系统动力学建模原理及步骤
3.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我国城市地铁的概况
        3.1.1 城市地铁建设发展概况
        3.1.2 地铁运营安全及投资概况
    3.2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典型案例梳理及分析
        3.2.1 案例的收集与分析
        3.2.2 案例分析的结果
    3.3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实际调查
        3.3.1 调查方法和步骤
        3.3.2 调查结果及分析
    3.4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存在问题的确定
4.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影响因素的辨识
    4.1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基本影响因素的确定
        4.1.1 扎根理论及其研究步骤
        4.1.2 基于文献的因素梳理
        4.1.3 资料编码
        4.1.4 数据饱和性检验
    4.2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
        4.2.1 基于DEMATEL方法的因素筛选
        4.2.2 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
5.基于多层网络模型的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动态演化的SD建模
    5.1 城市地铁脆弱性的多层网络模型构建
        5.1.1 城市地铁多层网络的辨识
        5.1.2 城市地铁的多层网络模型
    5.2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5.2.1 建模思路
        5.2.2 建模目标
        5.2.3 系统边界及系统要素
    5.3 模型的因果关系图和流程图
        5.3.1 系统内因果关系分析
        5.3.2 系统流程图
    5.4 系统方程的确定
        5.4.1 系统中各要素权重的确定
        5.4.2 构造系统方程
6.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动态演化实证研究——以西安地铁为例
    6.1 西安地铁运营概况
        6.1.1 西安市公共交通概况
        6.1.2 西安市地铁发展现状
    6.2 西安地铁脆弱性系统动力学模型参数估计与检验
        6.2.1 模型初值的选取
        6.2.2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6.3 西安地铁脆弱性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
        6.3.1 基础情景仿真
        6.3.2 变量仿真
        6.3.3 层间耦合作用的动态仿真
    6.4 西安地铁脆弱性的防控策略
7.研究结论和未来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未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地铁运营事故案例汇总
附录2 关于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3 关于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各影响因素之间作用强度的调查问卷
附录4 地铁网络脆弱性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问卷调查表
附录5 针对“西安地铁网络脆弱性”的调查问卷
附录6 2012-2019年西安地铁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延误和事故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概述
    2.1 地铁事故及分类
    2.2 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及法律法规要求
    2.3 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2.3.1 人的因素
        2.3.2 机(物)的因素
        2.3.3 环境因素
        2.3.4 管理因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3.1 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3.2 构建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考虑的因素
    3.3 构建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评价体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网络分析法(ANP)确定指标权重
    4.1 网络分析法结构分析
    4.2 网络分析法对于各指标的优势度比较
    4.3 基于ANP结构的指标超矩阵与加权超矩阵
    4.4 ANP法主要结构及指标超矩阵的计算
        4.4.1 内部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
        4.4.2 内部依存的递阶层次结构
        4.4.3 内部独立的循环系统
        4.4.4 内部依存的循环系统
    4.5 确定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加权秩和比法的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综合评价
    5.1 秩和比法概述
    5.2 加权秩和比法概述及分析
        5.2.1 加权秩和比法概述
        5.2.2 加权秩和比的分档排序法
    5.3 加权秩和比法编程
    5.4 .基于加权秩和比法的体系构建
    5.5 基于秩和比法的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综合评价
        5.5.1 指标体系及原始数据
        5.5.2 加权秩和比法计算结果
        5.5.3 评价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致谢

(5)地铁乘客火灾应激反应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地铁事故统计分析
        1.1.2 地铁风险调查分析
        1.1.3 地铁火灾文献趋势分析
        1.1.4 研究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铁火灾事故
        1.2.2 应激反应
        1.2.3 疏散行为
    1.3 研究内容和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理论与方法基础
    2.1 基础理论
        2.1.1 突变理论
        2.1.2 应激反应理论
        2.1.3 行为学理论
    2.2 基本方法
        2.2.1 实验方法
        2.2.2 软件模拟
        2.2.3 调查研究
        2.2.4 数学建模
    2.3 本章小结
3 地铁火灾应激源分析
    3.1 地铁火灾特性和危害性
    3.2 地铁火灾事故模型
        3.2.1 地铁火灾原因
        3.2.2 事故模型构建
        3.2.3 事故模型分析
    3.3 火灾应激源要素分析
        3.3.1 应激源问卷设计
        3.3.2 应激源要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地铁火灾应激反应变量研究
    4.1 调节变量
    4.2 中介变量
    4.3 变量分析
        4.3.1 变量初定
        4.3.2 变量甄选
        4.3.3 变量结构模型
    4.4 基于变量的应激反应模型
    4.5 本章小结
5 乘客火灾应激生理心理反应研究
    5.1 VR诱发地铁火灾应激试验
        5.1.1 试验设备
        5.1.2 试验过程
    5.2 应激生理反应分析
        5.2.1 统计分析
        5.2.2 定性拟合分析
    5.3 应激心理反应分析
        5.3.1 一般资料
        5.3.2 信度和效度分析
        5.3.3 统计分析
        5.3.4 相关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乘客火灾应激疏散行为研究
    6.1 火灾疏散行为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6.1.1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6.1.2 系统框图和因果关系图
        6.1.3 状态变量、速率与流图
        6.1.4 模型运行结果分析
    6.2 火灾疏散行为的PATHFINDER模拟研究
        6.2.1 模拟环境
        6.2.2 运行结果分析
    6.3 现场疏散模拟试验
        6.3.1 疏散过程设计
        6.3.2 疏散结果分析
    6.4 疏散结果对比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乘客火灾应激干预体系研究
    7.1 地铁火灾监测预警机制建设
        7.1.1 预警原理
        7.1.2 预警模型
        7.1.3 预警准则
    7.2 地铁火灾干预机制研究
        7.2.1 干预模式
        7.2.2 干预机制
    7.3 地铁火灾干预方式试验
        7.3.1 设计方案
        7.3.2 PPT培训组结果
        7.3.3 VR体验组结果
        7.3.4 现场演练组结果
        7.3.5 不同干预方式对比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地铁风险项目调查问卷
附录 B 地铁火灾应激源调查问卷
附录 C 影响地铁乘客火灾应激的变量专家问卷
附录 D 地铁火灾应激反应志愿者招募信
附录 E 地铁火灾应激试验知情书
附录 F 地铁乘客火灾应激反应网络问卷
附录 G 地铁乘客火灾状态焦虑问卷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地铁火灾应急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地铁火灾应急管理的研究
        1.2.2 火灾中人的行为的研究
        1.2.3 公众参与研究
        1.2.4 应急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1.2.5 研究现状简评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创新
第2章 地铁火灾与地铁火灾应急管理公众参与概述
    2.1 地铁火灾相关概述
        2.1.1 地铁火灾诱因
        2.1.2 地铁火灾特点
        2.1.3 地铁火灾链式反应机理分析
        2.1.4 火灾中人的行为
    2.2 地铁火灾应急管理公众参与的理论依据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2.2 公民社会理论
        2.2.3 公众参与理论
        2.2.4 公民参与阶梯理论
    2.3 公众参与地铁火灾应急管理理论分析框架
        2.3.1 地铁火灾应急管理公众参与概念界定
        2.3.2 地铁火灾应急管理参与主体界定
        2.3.3 公众参与地铁火灾应急管理内容
        2.3.4 公众参与方式
        2.3.5 公众参与意识
        2.3.6 公众参与动机
        2.3.7 公众有序参与行为
第3章 地铁火灾应急管理中公众参与状况调查
    3.1 成都市地铁应急管理概况
    3.2 研究假设
        3.2.1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参与意识之间有关联
        3.2.2 参与意识影响参与行为
        3.2.3 参与动机影响参与行为
    3.3 问卷设计
        3.3.1 主要测量题项
        3.3.2 其他测量项目
    3.4 预调查与问卷的检验
        3.4.1 描述性统计
        3.4.2 信度检验
    3.5 小结
第4章 正式调查和实证分析
    4.1 数据收集与样本统计特征
        4.1.1 数据收集
        4.1.2 样本统计特征
    4.2 公众参与描述性分析
        4.2.1 灾害链视角下公众地铁火灾知识掌握情况
        4.2.2 公众获取地铁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
        4.2.3 公众火灾发生后行为情况
        4.2.4 公众参与地铁火灾应急管理最大障碍
    4.3 信效度检验
        4.3.1 信度分析
        4.3.2 效度分析
    4.4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公众参与意识的关系检验
        4.4.1 性别与公众参与意识的关系
        4.4.2 年龄与公众参与意识的关系
        4.4.3 受教育水平与公众参与意识的关系
        4.4.4 乘坐地铁次数与公众参与意识的关系
    4.5 参与意识、参与动机和参与行为的关系检验
        4.5.1 相关分析
        4.5.2 回归分析
    4.6 结果讨论
    4.7 成都地铁火灾应急管理中公众参与问题分析
        4.7.1 公众参与内容和参与方式单一
        4.7.2 公众参与能力水平较低
        4.7.3 政府忽视公众参与在地铁火灾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4.8 成都地铁火灾应急管理中公众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8.1 时间成本的影响
        4.8.2 参与文化基础薄弱
        4.8.3 政府对公众在危机技能方面训练不足
        4.8.4 政府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4.8.5 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第5章 完善地铁火灾应急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对策思考
    5.1 加强公众参与地铁火灾应急管理的意识与动机。
    5.2 培育公众参与应急管理减灾文化
        5.2.1 加强公众防灾教育
        5.2.2 重视新媒体和自媒体下的公众应急管理防灾宣传创新
        5.2.3 丰富地铁应急管理减灾活动
    5.3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与沟通机制
    5.4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5.5 搭建多主体地铁火灾防控治理系统平台
    5.6 完善公众参与地铁火灾应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大连市地铁应急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地铁突发事件
        2.1.2 应急管理
        2.1.3 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危机管理4R理论
        2.2.2 公共治理理论
        2.2.3 信息化管理理念
3 大连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举措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大连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举措
        3.1.1 建立了应急管理预案
        3.1.2 应急管理体制日益形成
        3.1.3 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日益完善
        3.1.4 应急管理法制体系初步健全
    3.2 大连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2.1 应急管理预案实用性不强
        3.2.2 复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协调能力不足
        3.2.3 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跟不上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3.3 大连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应急管理预案缺乏编制合作机制
        3.3.2 应急管理预案演练认识不足
        3.3.3 应急管理过程存在“多重领导”
        3.3.4 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软硬”不协调
4 国内外其它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案例分析及启示
    4.1 国外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案例及分析
        4.1.1 案例一:韩国大邱地铁火灾事故
        4.1.2 案例二:日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
    4.2 国内其他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案例及分析
        4.2.1 案例一:香港地铁突发火灾
        4.2.2 案例二:上海地铁碰撞事故
    4.3 国内外其他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启示
        4.3.1 成立协调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4.3.2 完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体系
        4.3.3 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
        4.3.4 快速开展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5 完善大连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分析
    5.1 不断完善大连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
        5.1.1 强化应急预案间的兼容程度
        5.1.2 形成大连地铁应急预案的闭环管理
    5.2 协同推进大连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各体系建设
        5.2.1 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成员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5.2.2 协同推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发展
    5.3 鼓励大连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5.3.1 落实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体系
        5.3.2 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8)地铁站点安全运行脆弱性分析及风险动态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铁站点运行脆弱性研究
        1.2.2 地铁站点安全运行研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地铁站点安全运行脆弱性形成机理研究
    2.1 地铁站点安全运行脆弱性涵义与特性
        2.1.1 地铁站点安全运行脆弱性涵义
        2.1.2 地铁站点安全运行特性
    2.2 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模型
        2.2.1 瑞士奶酪模型
        2.2.2 轨迹交叉模型
        2.2.3 2-4model
    2.3 基于2-4Model的脆弱性形成机理分析
        2.3.1 指导行为
        2.3.2 运行行为
        2.3.3 习惯性行为
        2.3.4 一次性行为与物态
    2.4 地铁站点运行安全事故危险因素集识别
    2.5 本章小结
3 地铁站点安全运行事故前兆库所作用机制研究
    3.1 脆弱性前兆特征库所识别
        3.1.1 前兆特征库所的基本概念
        3.1.2 脆弱性前兆特征库所识别
    3.2 脆弱性前兆特征库所的量化
        3.2.1 定性特征库所的量化
        3.2.2 定量特征库所的量化
    3.3 特征库所分布与标准化
        3.3.1 Normal Grey Cloud Model理论
        3.3.2 库所特征相似测度的确定
    3.4 特征库所相互作用机制挖掘
        3.4.1 Apriori关联规则理论
        3.4.2 强关联规则挖掘及解释
    3.5 前兆特征库所作用机制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IFPN-Markov的地铁站点风险动态演变与控制
    4.1 Fuzzy Petri Net算法
        4.1.1 FPN的定义及网络结构
        4.1.2 地铁站点安全运行FPN构建
    4.2 FPN算法的改进
    4.3 基于马尔科夫链修正的短期灰色预测理论
        4.3.1 GM(1,1)灰色理论
        4.3.2 马尔科夫链理论
    4.4 风险动态演变模型的构建
        4.4.1 正向推理与风险传播路径演绎
        4.4.2 反向推理与风险识别控制
    4.5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库所状态修正
    4.6 本章小结
5 实证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地铁站点脆弱性安全演变与控制
        5.2.1 初始值的确定
        5.2.2 正反向推理与风险传播路径演绎
        5.2.3 马尔科夫链短期预测与评价
        5.2.4 控制建议与措施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课题及成果
附录二 库所下各指标权重计算表
附录三 IFPN评价模型代码

(9)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应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地铁拥挤踩踏事故致灾原因研究
        二、人员疏散模型的研究
        三、人群流量预警研究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地铁概念及特点
        二、地铁拥挤踩踏的定义及特点
    第二节 公共管理及应急管理相关理论
        一、应急管理理论
        二、危机管理理论
        三、协同治理理论
    第三节 地铁拥挤踩踏事故演化多源流研究模型
第三章 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应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统计
    第二节 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管理现状
        一、应急预案的创建与管理
        二、城市轨道交通应急体制改革
        三、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机制
        四、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法制建设
    第三节 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预防及准备能力不足
        二、应急联动和救援能力不足
        三、事后恢复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四章 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应急管理关键因素研究
    第一节 人群源流相关内容及其特点
        一、人群移动特点
        二、地铁人流聚集类型
        三、地铁站内行人移动数据分析
    第二节 空间流相关内容及其特点
        一、地下车站组成
        二、地下站台相关设计要求
        三、地下车站脆弱性区域与泛脆弱性区域
    第三节 地铁拥挤踩踏事故时间源流周期及特殊节点
        一、酝酿期
        二、爆发期
        三、扩散期
        四、处理期
        五、恢复期
        六、时间源流特殊节点
    第四节 人群情绪流扩散及其特点
        一、SIR模型下的情绪变化特点
        二、地铁人群非致灾情绪与致灾情绪
        三、恐慌情绪对应急疏散的影响
    第五节 地铁拥挤踩踏事故扰动事件与时间窗
        一、自然灾害
        二、事故灾难
        三、社会事件
        四、扰动事件对人群的影响
        五、地铁拥挤踩踏事故时间窗
    第六节 地铁拥挤踩踏事故演化流程
第五章 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应急管理水平提升对策
    第一节 加强地铁拥挤踩踏事故预防和准备工作
        一、完善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应急管理法律保障体系
        二、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完善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应急管理机制
        三、搭建完善的地铁大流量人群预警监控系统
        四、加强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公众宣传教育与社会动员
    第二节 提升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一、加强事故接报管理
        二、优化应急救援策略
        三、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及设备设施建设
    第三节 完善地铁拥挤踩踏事故事后恢复机制
        一、加强事故损失评估与恢复工作
        二、加强乘客事故后心理危机干预
        三、加强事故后总结与改进工作体系建设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界定了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相关概念
        二、对发生的地铁拥挤踩踏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
        三、研究了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的演化机理及关键因素
        四、总结了地铁拥挤踩踏事故的应急管理现状
        五、提出了提升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应急管理水平的建议
    第二节 研究限制与不足
        一、研究实例资料相对不足
        二、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多源流研究模型未被实际检验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与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10)基于HFACS-MA的地铁事故人为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人因失误理论研究现状
        1.2.2 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现状
        1.2.3 研究不足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地铁人因事故的HFACS-MA模型构建
    2.1 HFACS-MA模型框架设计
        2.1.1 HFACS模型概述及研究现状
        2.1.2 地铁人因事故特点分析
        2.1.3 基于地铁人因事故的HFACS-MA模型设计
    2.2 事故致因板块模型设计
        2.2.1 组织管理层
        2.2.2 不安全的监督层
        2.2.3 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层
        2.2.4 不安全行为层
    2.3 事故反馈板块模型设计
        2.3.1 事故应急处置层模型设计
        2.3.2 事故应急处置层模型内容
    2.4 HFACS-MA模型总结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铁事故人为致因链构建与分析
    3.1 基于数据挖掘的事故致因链构建法
        3.1.1 数据挖掘
        3.1.2 关联规则
        3.1.3 Apriori算法介绍
    3.2 构建地铁事故数据库
        3.2.1 事故数据的来源
        3.2.2 事故数据处理思路
        3.2.3 事故数据处理结果
    3.3 基于APRIORI算法的事故致因链构建
        3.3.1 事故致因链构建步骤
        3.3.2 事故致因链构建结果
        3.3.3 地铁事故致因链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事故致因链的地铁事故人因预防与控制
    4.1 事前人因预防与控制
        4.1.1 作业人员人因预防及控制
        4.1.2 乘客的安全知识教育
        4.1.3 人因失误监控预防
    4.2 事中现场救援及处置
        4.2.1 事故致因快速分析
        4.2.2 事故有效监控及处置
    4.3 事后事故定责与分析
        4.3.1 事故定责分析
        4.3.2 事故致因分析及预防控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例应用
    5.1 地铁事故人因分析模型化
        5.1.1 事故基本情况及处置过程
        5.1.2 基于HFACS-MA的事故模型化
    5.2 基于本地数据库的致因链构建
    5.3 全过程事故预防与控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所做的工作及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地铁运营事故统计

四、地铁火灾事故的预防及应对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市地铁火灾事故特点及应对策略探析[J]. 张睿航,白昀.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1(04)
  • [2]城市地铁车站系统抗火韧性识别与度量研究[D]. 毕玮. 东南大学, 2020
  • [3]多层网络耦合视角下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动态演化研究[D]. 李青.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4]地铁火灾事故应急能力评价研究[D]. 姜晓书.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5]地铁乘客火灾应激反应及干预研究[D]. 林晓飞.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6]地铁火灾应急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D]. 马一楠.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7]大连市地铁应急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 任尧龙.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8]地铁站点安全运行脆弱性分析及风险动态控制研究[D]. 王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7)
  • [9]地铁拥挤踩踏事故应急管理研究[D]. 张以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19(08)
  • [10]基于HFACS-MA的地铁事故人为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研究[D]. 张振华.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地铁火灾事故的预防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