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集约信贷工程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_农业论文

实施集约信贷工程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_农业论文

实施信贷集约化工程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约化论文,信贷论文,农业产业化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中央“两个转变”政策的驱动下,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如雨后春笋,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带动传统农业从弱质中崛起,向现代农业过渡。农村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经营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既给农村金融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也为农业银行开辟了广阔的业务领域。为适应这一转变,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同步增长,各级农业银行必须转变贷款经营方式,收拢五指,握紧拳头,集中规模资金培植优质客户群,全面实施信贷集约化工程。

信贷集约化工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特征,增强信贷投向效益的选择性,多渠道筹措资金,集中规模资金向经济效益好、市场辐射面广、偿贷能力强的行业和企业实行信贷资金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和效益经营。二是必须走抓大带小、龙头注入、滚动开发的路子。所谓抓大带小,就是在本地区选择一批骨干项目作为产业化龙头,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逐步形成“公司+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农村专业协会+农户”、“农场+农户”和“专业批发市场+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所谓龙头注入,就是在贷款投放上要向龙头企业注入资金,农户的资金需要由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发放,农金部门只负责注入资金到企业,形成规模投入,集中管理。三是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要求,集中资金和规模,支持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的企业和项目,实现结构、规模、科技含量和管理效益的统一。四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对农业和农村主导产业、产品,遵循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经营原则,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体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现代农业观念

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存、贷、结算业务量将逐步增多,农业产业组织与金融部门的联系将更为密切。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银行必将成为农业生产和企业经营的合作伙伴。因此,要更新观念,调整思路,充分认识到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农业产业化为拓展信贷领域,提高信贷效益、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创造了机遇。农业银行要改变旧的传统农业观念,树立现代化大农业观念,树立市场经济、科技兴农和信贷效益观念。要从思想认识、指导方针、组织方式、发展战略上实行根本转变,调动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积极性,拓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做到从支持农业产品经济观念向支持农村商品经济观念转变;从支持分散的家庭经营的农户向条件具备、劳动生产率高、效益好的规模经营单位转变;从支持产品数量增长观念向促进产品质量优化观念转变;从粗放经营观念向适度规模经营、科技集约经营观念转变;从分散使用、粗放管理信贷资金观念向适度集中、效益型信贷支农观念转变;从支持对现有农业资源利用向对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综合开发转变;从支持单一农业经济向支持农业科技的发展应用和推广、兼顾支持改善农民生产环境、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转变。

二、运用经济杠杆引导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必须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按照各个地区的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产业基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在贯彻国家制定的产业发展政策的同时,采取分类扶持原则,确定不同的信贷引导重点和措施,有目标、分步骤、按需求发放贷款,通过信贷的有效运用,使当地自然优势、资源优势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根据我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情况,各级农业银行,应把支持农业产业化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一是支持适度规模经营的“两高一优”高效农业。农业银行要结合区域经济特点,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帮助培育当地的主导产业,发展有当地特色的、竞争力强的产品,建设科技含量高、有相当规模的集约化经营的农业。二是支持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效益好的骨干乡镇企业和支农工业,实现农产品的深度开发与多次增值。三是支持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除粮油外的其它农副产品收购为重点的农村流通环节和市场体系建设,扶持一批覆盖面广、牵动力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龙头销售公司,发挥市场的导向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重点,大型综合性、多功能区域集贸市场为骨干、大量初级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市场体系。同时,下大力建设“流通高速公路”,完善流通设施,促进农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四是支持专业化、区域化生产,培植拳头产品生产基地和优势农副产品基地。实行适度的区域化布局与产业化生产,选择若干生产基础好、发展潜力大、优势比较明显的产业与区域,优先开发质量高、见效快、市场竞争力强的名、优、特、新产品,逐步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根据我省农业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九五”期间应突出支持好十大支柱产业的培育和系列开发,即粮食、亚麻、大豆、水果、烟草、乳肉类等畜产品、蔬菜、水产品和土特产品的产业系列开发。同时,围绕具有发展前景的特殊产业和产品的系列开发,组织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将资金集中投放于农副产品基地,促使其区域布局相对集中,主导产业、产品各具特色。在基地内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场、专业林,形成专业生产群体,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产出率和产品品质。已确定为国家和省级商品生产基地(如产粮大县)的地方应率先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格局。五是要改变过去那种贷款使用过于分散的做法,集中资金和规模支持一些效益好、有影响的国家级或省市级重点项目和企业。

三、改进信贷服务方式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出现,农业银行要转变服务态度、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优良服务。一是强化参与意识和功能,当好当地政府以及农业产业组织、农民的参谋。各级农金部门要改单纯资金服务为信贷、信息综合服务。二是有计划、有重点地培植农业产业化示范点,既引导产业的形成,又通过重点项目建设,运用引导示范效应带动千家万户发展规模生产,起到支持一个、启动一片的作用,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经济优势。三是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的金融服务。改上门求贷为经常参与调查和规划,主动、合理、适时投放贷款,培育基本客户群。改零星分散贷款为相对集中资金、选择重点区域和产业,增加有效投入,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效益好的地区、行业、企业和项目。四是端正农业信贷投入行为,自觉地理顺内部管理和信贷管理与整体资金营运、农业信贷增量调节与存量管理的关系,确保贷款的安全周转,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五是实行分类指导,派员跟踪管理。对贷款规模500万元以上的客户,分别由县、市、省行派相应级别的专职信贷员管理。六是加强信贷管理,改变不讲效益的投放方式,坚持效益原则。根据农业生产周期长、产业弱质化、自然风险大等特点,推行抵押担保方法,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七是合理设置营业网点,方便产业组织和农户办理存贷、结算业务。八是开展农村国际金融业务,支持创汇农业发展,形成全方位、多渠道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格局。

标签:;  ;  ;  ;  ;  ;  ;  ;  ;  ;  

实施集约信贷工程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