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产城融合发展浅谈——以《龙游县经开区产城融合概念规划》为例论文_孟亚男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92

摘要:产城融合是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脱节的情况下产生的概念,是目前突破城市发展瓶颈、促进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立足于我国产城融合发展背景及现状,针对众多城市产城联系不顺畅、功能不协调、空间剥离等问题,剖析产城融合主要矛盾,结合《龙游县经开区产城融合概念规划》项目浅谈对产城融合的认知。

关键词:产城融合;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游提质

1、产城融合内涵

产城融合是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过程,在产业能级提升背景下,针对就业人口结构,完善产业园区公服配套,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人居环境配套和社会服务保障的高度统一,是城市空间载体的一种发展思路[1]。

2、我国产城融合发展背景及矛盾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产业园区经历了1984~1990年的早期发展阶段、1990~2000年的全方位开发阶段、2000~2005年的调整反思阶段和2005年后的成熟阶段 [1]。就我国发展来看,产业园区的开发及建设带动了新城、新区和大学城等多种新型城市空间的出现,对城市经济发展有较突出的贡献,目前已经演变成拉动我国地方经济、承载技术革新、拓展城市空间的重要载体。

纵观我国产业园区由于各种历史因素及开发模式的制约,在建成后沦为“经济孤岛”,生产方式粗放、功能结构单一、土地利用率低、抗风险能力差、环境品质低、职住失衡及钟摆交通等问题层出不穷。由于上述问题引发的“工业区现象”、“农民工现象”严重制约城市城镇化发展,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难以跨越的障碍。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产业体系、设施配套等面临较大挑战。

3、龙游县经开区产城融合项目实践

3.1项目背景

龙游经开区地处浙江省衢州市,是浙江省省级工业园区。与我国大部分产业园区一样,在建成后逐步沦为“经济孤岛”,产业发展未起到“排头兵”作用。纵观历年《浙江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评报告》,与其发展背景类似的桐庐经济开发区早已将其甩出大截。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及浙江省加快“一区两块”整合的政策背景,龙游经开区转型迫在眉睫。笔者以其为代表简单阐述项目过程中的几点浅见。

3.2项目实践

笔者及项目组成员对国内外优先转型产业园研究发现转型成功的工业园区都更加倾向综合安排产业、科技研发、商业服务和居住等用地,形成产业发展区、生活居住区、商业服务区等多组团布局、空间结构紧凑、功能高度混合的空间形态[2] (图1) [3]。

图1:产业园区空间形态演变示意图

立足于项目实际情况,基于目前国内外优秀产业园经验提出“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游提质”三大策略。

3.2.1以产兴城策略

以产兴城关键在于产业功能的融合,包含空间规模、产业体系及发展环境三大基本要素。

(1)空间规模。产业园区作为城市经济增长极,合理规模的园区就业人口,不仅能够对园区的居住人口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人口的生活需求也成为园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的动力。

(2)产业体系。发展成熟园区均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及明确的主导产业。园区建立自身产业体系并明确主导产业对吸引和带动上下游关联企业的入驻及打造高水平的产业集群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随着产业转型需求,成熟的产业园区早已改变原有的单一产业结构,适度布局一定的生产性服务业,建立产业交流研发的平台网络,优化产业结构。

(3)发展环境。良好的园区发展环境是吸引高端人才聚集的首要条件,是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中较为关键的环节。同时产业园区要注意与周边区域环境协调发展,优化区域人口结构,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产业园区,进一步助推经济发展。

项目对经开区现有产业进行梳理,从地均产值、地均税收等多方面比对进行产业筛选,最终构建“以特种纸为特色,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家居、绿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基于现状提出产业体系发展模式、引导产业空间布局、统筹服务平台,搭建产业园区发展“骨架”。

3.2.2以城促产策略

产业园区在公共设施和服务配套方面的先天不足势必需要从自身和外部两方面寻求突破。部分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内部的小规模生活服务区;但更多产业园区由于土地空间和土地属性的限制,选择依托周边城区的城市配套设施,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实现与城区的无缝对接。以城促产的关键要素在于基础配套、公服配套和居住环境。

(1)基础设施。对园区而言,交通设施影响园区内外交流;公用设施作为园区生产、生活的基础,是园区发展的重要环节,规划要对其进行统筹安排。

(2)公服配套。传统园区在建设时忽视人的需求,产业用地无限挤压公服配套用地,无法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服务中心。现代产业发展特点决定了园区功能的综合性,园区在进行开发时要综合安排产业空间、公服空间、居住空间,完善公服配套,构建网络化的设施体系。

(3)居住环境。产城融合涉及产业与配套的融合,居住空间是产城融合至关重要的一环。据相关数据显示,居住环境目前已成为吸引高端人才的关键点。

项目过程中统筹城市配套,构建“城市级—片区级—社区级”三级服务配套体系。对外衔接城市级配套,对内以“产业社区”、“有机社区”理念重点打造产业服务中心、产业促进中心及产业社区综合体,构建“内外共享”的多元化产城空间。

3.2.3以游提质策略

产业园区往往忽视其品质形象, “脏、乱、差”等问题层出不穷,重塑园区形象是实现产业发展的又一课题。国内外园区形象提升一般从整改生态风貌、加强工业与旅游互动两方面入手。

项目背靠“三江两岸”,优势旅游资源散落周边,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在工业发展与生态发展并重前提下引入“工业旅游”理念,串联“特种纸”、“智能家居”、“有机食品”特色产业节点与旅游节点,融入城市旅游格局并“以点带面”进一步打响龙游经开区知名度。在生态风貌上充分依托外部水系格局,引入“湿地公园”理念丰富园区生态环境,使生态空间和休闲旅游成为“产城融合”的催化剂,以“工业+旅游+生态”助推城市发展。

4、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并结合曾参与项目实践,从规划的角度以产业、配套及品质三方面进行引导分析,浅谈对产城融合的想法。期待文章所述有助于正确理解产城融合,挖掘新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 向乔玉,吕斌.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规划引导.规划师论坛,2014.

[2] 向乔玉,吕斌.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规划引导.规划师论坛,2014

[3]王丽娜,徐玉红,王海英.控规层面的产业选择及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思路一以湖北省汉川市北桥、新街等片区控规为例[C]// 多元与包容—2012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2.

论文作者:孟亚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0

标签:;  ;  ;  ;  ;  ;  ;  ;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产城融合发展浅谈——以《龙游县经开区产城融合概念规划》为例论文_孟亚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