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待无花空折枝论文_孟凡松

莫待无花空折枝论文_孟凡松

——我的教育故事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二中学 25500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学生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教育是需要爱心作基础的,没有爱心的教育仅仅是个混饭吃的职业。教育是在爱的基础上的爱的艺术。

故事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当校园橘红色的天空渐渐变淡的时候,我结束了以“安全”为主题的班会课,学生们在“放学就回家”的嘱咐里陆续离校了。我骑车走在柳泉路上,透过一家饭店的玻璃窗看到餐桌边坐着我班里的几个学生,他们说说笑笑,脸上洋溢着喜悦。餐厅旋转门外还有几个背着书包的同学,神情自若地等待着停放自行车的同伴。这一幕,让我觉得不按时回家实在难以控制,无论以什么样理由、什么样的形式都阻止不了他们。一时间,我很生气,想冲进餐馆,喝令他们赶快回家。这一夜,我考虑了很多,斟酌着放学后的“聚会”是问题。

第二天,单刀直入地询问参会的几个同学:“你们昨晚在福口居餐馆,搞什么聚会?”他们面面相觑,小声回答:“张杰过生日。”我说:“下周班会课咱们就讨论生日聚会的问题。”赞成“生日聚会”的占一半以上,他们是班里的活跃分子,是生日聚会的倡导者们,剩下的一小半态度暧昧,不赞成,也不反对。这时,教室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一般,同学们把目光聚焦在我身上。“同学们生日聚会的积极意义是肯定的,正如赞成的同学说的那样:利于同学的团结,增进友谊,有益于形成班级力量。所以,我赞成。”教室里像炸了锅,同学们欢呼雀跃。

故事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故事发生在2012级进入初四的这年春天。

故事中的女生,学习成绩优异,一直当班长,是老师眼里的优生。男生是初三下学期从外地转来的高个子、帅气的小伙子,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一天中午饭后,我习惯地去校外小公园散步,无意中看到她和他在休闲石凳上坐着聊天。令我不解的是,他们看到我后似乎有些慌乱,有些尴尬。从那之后,我就有意观察他们:男生常常买饮料送给女生,女生放学后也常常等男生一起离校。

在他们这个年龄,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也是正常的事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她进入初四的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为什么由稳居班中前三下跌到了第十三呢?刻不容缓。放学后,我把她喊到办公室。分析完成绩,规划好目标后,我直接问她:“某某,是不是喜欢你?”她一愣,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点点头。“你喜欢他吗?”她身子似乎抽搐了一下,头埋得低了,过了一会,声音极小极小地说:“有一点儿。”

我拍拍她的背郑重地说:“你们长大了。但是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最重要的事情。你们现在的年龄还太小,以后的发展都不可预测。我建议你上了大学后再谈恋爱,到时候,你会遇到更适合你的人……我一直很欣赏你,觉得你很会为人处事。”过了几天,我又找到男生,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喜欢一个人很正常,老师理解你们。”建议他看看泰国电影《恋爱那件小事》。电影讲述了一个丑小鸭般的女生喜欢上了一个非常优秀的男生,从而努力改变自己,最终变成天鹅的故事。

故事的结尾是她和他恢复了正常交往,双双考入了各自理想的高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

故事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在我的教育生涯里,有一个男孩他常常在我的脑海中跳跃,他叫吴永鹏,是我接手初二时的一个男生。在接手这个班级前,我对他已略有所闻了。在周围人的评价中,他是一名很棘手的学生,给老师们留下了“坏”的印象。

刚开学不久就领教了一回。那天由于他的语文作业做得不好,被我批评了几句,午饭时人不见了,我顾不上吃饭,在网吧里找见他,厉声说:“为什么在这里?”他看着我一声不吭,我又重复了一次,他依然不开口。这时的我已又累又饿,恨不得离开不管了。但我担心,他再出走怎么办呢?我不由地拍拍他的肩头,轻轻说:“也许,老师批评你的态度不好,能原谅我吗?”路上,他说:“老师,我就是心里烦。”他的这颗谦卑的心让我颤抖,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作为学生最亲密的引路者,我该以怎样的教育嗅觉,去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心智呢?

领回了他,我一再提醒自己:要让智慧的爱再些多……

接下来的日子,也不是风平浪静。同学、老师接二连三地过来告他的状。苦恼的我并没有一次次地批评他,而是一次次地找他谈话,弄清每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从而对他的行为做出公平、公正的判断,并给他热情的鼓励和赞扬。

他慢慢地改变着自己。后来,在学校组织的“我爱我家,淄博之行”活动中,他被全班同学推荐担任我班的总指挥。当活动圆满结束时,他提议以掌声感谢司机师傅和导游。看到他自信的笑脸,挥动的手臂,我拍下镜头传递给他的父亲。

林肯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的确,获得他人的肯定,是人生精神上的高级需求,这种需求将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

大爱无痕,润物无声,教育的智慧无处不在。一句支持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真诚的鼓励,都会给学生带来欢乐、带来智慧、带来进步,莫待无花空折枝。

论文作者:孟凡松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3

标签:;  ;  ;  ;  ;  ;  ;  ;  

莫待无花空折枝论文_孟凡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