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建消防安全管理研究论文

高校基建消防安全管理研究

万珍珍WAN Zhen-zhen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404100)

摘要 :大多高校建校早,随着高校的发展,基建配套设施负荷增大,早期设置的消防设施满足不了现有居住需求或不能正常使用,改扩建对消防安全的忽视。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基建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结合现行相关规范,从总平面布局、安全疏散、防烟排烟等方面探索提高高校基建消防安全的依据和原则,为完善高校基建消防安全的管理、消防力量的合理配置,从而为预防消防安全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校;基本建设;消防安全;管理研究

0 引言

高校属于人员密集场所,随着高校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急剧增加的师生数量加重了校区老旧基本设施的负荷,部分教学办公建筑、宿舍、道路等安全通道、疏散路线锁闭现象普遍存在,使得高校存在很多消防安全隐患。改扩建项目中设计单位为迎合使用部门往往注重建筑平面功能、空间形态及效果,给使用部门介绍也只谈设计理念、设计效果,对设计中存在的建筑消防安全不够重视,忽视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不严格按规范执行,对其了解也不够专业和系统,为后续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1]。为从源头开始规避和控制高校消防安全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现有建筑、改扩建项目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借鉴意义。

1 高校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1.1 现有建筑消防安全隐患

1.1.1 建筑耐火等级低疏散单一

高校部分建筑年代较久,按建造时标准其消防安全性是满足的,随着规范的完善更新,这些老旧建筑的构造、平面布置、建筑电气等就存在较大消防安全隐患。这些建筑楼层大都在八层以内、以砖混结构为主,耐火等级多为三级或四级,整体建筑设施防火性能比较差,火灾危险性却高,按现行规范并不适合人员居住。建筑又以单体建筑为基础,布局紧凑、密集,采光不足、通风不畅,电气线路陈旧老化且长期缺乏维护,安全疏散出口单一、防火间距小、防火区域分隔模糊,这样结构布局导致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极易蔓延,株连成片可控性低[2]

1.1.2 设施不足或不能正常使用

高校大多公寓或宿舍建筑是原有建筑改造,原建筑内就没有消防设施设备或配备不足,改扩建中也并未增设,使得改建后的场所消防设施存在先天的不足。例如很多建筑室内外没有消火栓,室外也无消防水源或距离很远,只是凌乱摆放几个灭火器,灭火器设置点存在不足,每个设置点灭火器数量也不符合规范要求。放置的灭火器存在多年没有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时间一长无法打开的现象频频出现,更没有按照灭火器性能要求更换内部灭火剂成分,长久失效灭火效果不好。

1.1.3 消防救援场地及条件受限

设有电梯的建筑,符合消防电梯要求的客梯或货梯可作为消防电梯,但应设置前室或合用前室,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是乙级防火门,不应为卷帘,轿厢应具有防火、防烟、防水的功能,内部应有用于专用消防对讲的电话,更换检测时通话试验不少于2次,内部装修材料应采用不燃性。供电方式应为消防电源并配有备用电源,主备电源在最末级配电箱处能自动切换,应对电梯的动力控制电线、电缆、控制面板进行防水处理措施。

1.2 改扩建中消防安全隐患

如图9(b)所示,新型扩孔钻头领眼段出现严重失效,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地层不均质性强,地层砾石含量高,钻头承受了较高冲击载荷,钻头心部布齿密度较低,个别切削齿失效从而导致钻头心部区域失效现象迅速发生;其二,扩孔钻头的横向不平衡力仍然存在,为了平衡这一钻头载荷所产生的侧弯矩,钻头回转中心与理想几何中心会产生一个偏转角度(如图10所示),这一偏转角度会使钻头心部切削齿产生额外的吃入深度Δh,其切削载荷大幅升高,最终导致钻头心部切削齿快速磨损。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之一,其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近些年来,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微创手术应运而生,将其应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取得良好疗效[2] 。微创手术本身具较高安全性,且手术时间较短,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小,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但多数患者仍会担心其治疗效果,致治疗过程当中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烦躁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治疗疗效[3] 。为此,在实施微创手术治疗的过程当中,有必要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措施。

完成平面布局后,对各个功能空间的地面、墙面、天棚及整体环境进行造型设计。为满足设计效果,空间布置设计中存在:改变安全出口位置或减少其宽度、数量;封堵或改变疏散楼梯间;减少原建筑疏散门的数量、宽度、降低其防火等级及改变其开启方向,使得空间布置不满足安全疏散要求。

食用向日葵籽粒灌浆及产量对深松和密度的响应………………………………… 孟天天,高聚林,包海柱,赵 卉,胡树平(13)

1.3 消防安全管理中的隐患

1.3.1 管理不规范

规范的消防安全管理对于高校防火具有重要的意义,还能保证消防安全工作的有序进行,避免造成过多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高校人员密集且大多是学生,防火意识不强,消防安全常识欠缺,对消防基本知识也知之甚少,而高校教育往往也不涉及这些常识及基本知识的宣讲。同时宿舍往往存在私拉电线、使用热得快、电暖器、彩灯等违规用火、用电,对火源管理不到位也为消防安全埋下了隐患。

最后对装修材料的选择。根据规范装修材料分饰面材料、装饰件、隔断、大型家具、装饰织物,规范还对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做了具体划分,对建筑内外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做了严格规定。设计单位为满足设计效果,施工单位为追求利润,对材料的选择走形式,没有实际防火功能,往往忽视装修材料本身的燃烧性能等级是否达标,选择的装修材料是否达到具体空间对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要求。

满足广大农村地区读者的阅读需求是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重点之一。到2017年,我国已建成农家书屋60万个,覆盖了全国具备基本条件的行政村,建成数字农家书屋3.5万个,城乡阅报栏(屏)10万个,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立体传播体系。

1.3.2 制度不完善

日常管理中,消防安全工作内容笼统,标准模糊不清,从业人员上岗前疏于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缺乏对火灾发生时的规范操作步骤,有时还存在无证上岗。缺乏系统和完整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方案及计划、应急救援预案、消防演练计划、安全预警、风险评估等管理制度和措施。对消防安全工作未作强调,没有落实专门人员对消防工作进行管理,也未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的巡查、检查,致使消防设施出现损坏或故障时没有相应人员及时更换或修理。

1.儿童文学继承了民间文学中“游戏”的娱乐性。儿童文学的源头是民间口头文学,而民间文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娱乐性。民间流传下来的童话和儿歌是继承这种娱乐天性的典型文体,在它们中大量保留了这种以娱乐为目的的“游戏精神”。这种以娱乐为目的的儿歌的“游戏精神”,使孩子们在游戏娱乐中加深了对正面事物的理解和认识。

1.3.3 管理水平不高

建筑内的防火门、防火窗、防火阀、防火墙等防火分隔设施具有防止火势蔓延,能将建筑空间划分为若干较小防火空间。改扩建时,应根据规定增强各设施耐火性能,其中耐火极限的要求是:防火墙应为不低于3.00h的不燃性,屋顶承重结构和屋面板低于0.50h时,防火墙应高出屋面0.5m以上(高于耐火极限可不突出)。因防火间距不足而设置的防火墙,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其他原因开时应设不可开启或火灾时能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2 高校提高消防安全的措施

为提高高校消防安全,应根据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从整体到局部,采取主动、被动相结合的措施进行管理(图1)。

2.1 总平面布局

图1 高校基建消防安全管理流程

根据建规高校建筑大多为单、多层建筑,少量一、二类高层。其中用作宿舍的学生公寓、职工公寓应按公共建筑要求确定防火设计要求。对先天存在防火间距不足的老旧建筑,提高建筑耐火等级的方法可以采取:改变建筑部分结构的耐火性能;对储存物品的房间进行数量控制,采取措施增强部分构件的耐火极限、燃烧性能,将原有一般外墙改造为防火墙,封堵相邻建筑的开口面积或者更换为防火门窗[7]。此外,教学建筑、食堂、商店等在改扩建中,应严格按照规定在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内进行平面功能区域的布置。

他们的婚姻生活是雅致和雅趣的结合,夫妻俩经常不定期地请一些“亲爱的”来参加“一壶酒、一碟菜”的“蝴蝶会”,还在酒席上行“新水令”。他们在朋友的帮助下,用五线谱等记下了评弹的词和曲,使得无论哪个国家的音乐家拿起乐谱都可以演唱。

2.2 安全疏散

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必须至少2个,闭锁的应打开使其畅通有效,方向尽可能应为双向、分散,减少袋形走道的出现。地上楼梯不得与通向地下室的楼梯间相连,确需必须相连时应设置防火墙进行分隔和防火门出入。疏散线路必须满足行走距离的限值。

2.3 防烟排烟

改扩建中还应注意防烟分区的划分,采用不燃材料的挡烟设施(例如垂壁、隔墙、结构梁)在建筑内分隔而成,不应跨越防火分区,应满足一定时间火灾烟气不向同一防火分区的其余区域蔓延。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也应满足规范要求,采用隔墙等分隔形成的封闭空间宜作为一个防烟分区,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等特殊用途的场所必须划分为独立的防烟分区。采用挡烟垂壁、建筑横梁等构成的储烟仓高度不应小于500mm,且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还应满足疏散所需的清晰高度。

2.4 救援设施

建筑布局比较混乱,安全逃生通道布局隐秘且没有明显指示标志,消防救援通道狭窄,门窄槛高还存在许多台阶交通极不方便。私搭乱建占用消防车道或消防救援场地,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被堵塞、占用、封闭,导致消防车不能及时到达,对扑救初期火灾十分不利。。此外,建筑高度大都在10米以上或更高,燃烧时产生的辐射热和烟雾使得救援人员难以靠近着火建筑或着火部位,消防水枪很难正常发挥灭火作用。

平面设计是改扩建项目核心,根据使用部门提出的功能要求,通过对原建筑空间综合分析,按照设计规范原则合理的在原建筑空间内布置各功能分区,使其满足使用部门的要求。设计单位为满足使用部门要求一味增加部分功能空间面积扩大原建筑设计防火分区;为达到改造、装修效果或其他原因取消两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分隔设施,拆除原建筑防火墙或在防火墙上开设作为通道的门、窗洞口,用普通木门、玻璃门或者其他不具备防火要求的门替换原建筑内的防火门,破坏了原建筑防火分区。

2.5 防火分隔

现在有的高校是聘请物业公司对校区物业或建筑进行管理,物业公司中经过专业消防培训的工作人员较少,且其员工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从业人员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公司也缺乏普及消防安全防火基本理论知识的制度,使得了解或全面掌握消防安全常识、消防四个能力人员更少,对消防工作的意义不清晰。工作态度也较为松散,不按照要求进行,没有意识到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管理人员对相关规范也缺乏研究,在预防火灾的问题上没有经验和理论指导,从而加大了消防危险的发生概率。

2.6 建筑结构防火

建筑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内部装修,它的重要性及安全性不可小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应控制可燃建筑材料的使用数量,由于条件限制又必须要求使用可燃材料的,应对其进行阻燃处理,但与电气线路接触应采用不燃性。楼梯间、管道井等竖向通道,疏散走道,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门厅的顶棚应采用不燃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难燃。

2.7 建筑材料防火

对老旧建筑的建筑结构耐火极限、材料老化程度进行评估,加以确定,对于耐火极限不能够满足要求的结构或构件,采取增加构件截面积,增加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的厚度,或对构件表面涂刷防火涂料,涉及到是钢梁、钢屋架、木结构的场所或部位采用耐火吊顶,防火保护层对其进行包裹。

(7)蛇苔 Conocephalum conicum (L.) Dumort.项俊等(2006,2007,2008);熊源新等(2006);杨志平(2006);马俊改(2005,2006);王小琴等(2007);赵文浪等(2002);刘胜祥等(1999);李粉霞等(2011);刘明乐等(2016);余夏君等(2018)

2.8 建筑电气防火

建筑电气是火灾发生比较常见的方式,尤其是高校这样人员密集的场所,在灯具插座形式、安装使用,电线、电缆、导线截面大小的选择上,应充分结合使用环境的温度、湿度、化学性能、额定功率电压的要求,还必须符合电压、电流等级要求,不应过电压、过电流。电气线路的设计、安装应统筹考虑,统一进行,安装方式应保证线路的安全可靠性,采用明装时应用穿金属管、难燃塑料管,暗装时可以采用封闭式线槽,为使出现火灾能及时报警,还应设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2.9 加大设施建设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析评估,合理增设室外消火栓,在建筑外形成“全覆盖”的消防安全网络。每座建筑根据《建规》要求配置室内消火栓系统消防或软管卷盘轻便消防水龙、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固定消防炮自动跟踪定位射流、防烟排烟设施、气体灭火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等。增设后还应落实人员定期对其进行外观、性能检测和维护,确保有效性。

2.10 完善管理制度

消防安全管理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建筑布局、设备配置后,需要的是日常的检查、维护、培训、管理,否则再合理的布局再好的设施没有后期的正确有效的维护、使用、管理,发生事故未及时起到预防作用所有之前的都归于零。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机制,形成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奖励、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各级岗位和个人。

2.11 加强宣传培训

定期开展消防法规、防火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火灾案例、法律责任、管理方法等方面宣讲,全面提高宿舍管理人员、师生、学校相关负责人等的消防意识,增强消防管理水平,自觉遵守消防规范。组织开展消防安全负责人集中培训;开展点对点培训。针对教职工、学生对消防知识了解较少的情况,定期进行校企合作,联合消防管理部门或者机构,专业或一线消防人员进入高校,向高校教职工、学生宣讲扑火基本方法、灭火器具使用,如何正确的拨打报警电话和逃生技巧。

2.12 巡察隐患整治

根据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方针,应急疏散预案,设施管理方案,形成日常消防安全监管体系,形成良性的消防监督力,做到检查与整改相结合。严格落实日常的自查、自检,对违章用火、用电、用气、用油要严肃处理;定期进行防火巡查、防火检查,保障疏散线路、安全出口、消防车道畅通;保障消防标志完好有效,消防设备设施、器材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隐患并整改。建立消防自检、巡察、整治台账,准确掌握各场所、各消防设施的安全状况,落实整改程度,做到又备可查查之有据。

2.13 提高防范能力

建设志愿消防队伍,鼓励其积极学习消防理论知识,逐渐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及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地积累工作经验,争取每月进行消防技能训练、消防业务学习,使得队伍的整体知识结构得到有效的优化。组建由消防负责人为指挥中心的应急指挥部、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安全救护组、通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构成的消防组织指挥机构。最后采用合理先进的消防技术、产品和方法,尤其重视改扩建项目的设计阶段,委托设计单位时就必须明确应将安全意识贯穿整个设计工程,规避设计形成的安全隐患。

解析:A选项,32g氧(O3和O2)中共含有氧原子2NA,正确。B选项,常温常压下,3.0g乙烷中含有的碳氢键数为0.6NA,错误。C选项,蔗糖溶液中的分子不仅有蔗糖还有水,错误。D选项,极限法分析,8.0gCu2S中含有铜原子数为0.1NA,8.0gCuO中含有铜原子数也为0.1NA(或根据Cu2S和CuO中Cu的质量分数相等分析),正确。

3 结束语

安全是一切的保障,影响消防安全性、可靠性的因素是相应消防设施的设置、消防安全的监督管理。高校基本建设的目的是为营造安全良好舒适的校园环境,但其环境的安全性往往被设计者和使用部门忽视。因此高校基建部门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对每个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阶段进行全面分析,随着装修理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装修改造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不管时代怎样发展,设计潮流如何变化,安全性始终都是高校维修改造的前提。设计人员应一直保持安全第一的设计理念,增强设计安全意识,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设计出满足需求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全面提高高校消防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

[1]宋海光.建筑防火监督及配置消防设施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8):4471.

[2]隋大权.住宅建筑防火间距先天性火灾隐患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7(17):121.

[3]王爽.消防建筑防火中存在的问题探究[J].科技风,2018(6):244.

Research on Fire Safety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Infrastructure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ongqing 404100,China)

Abstract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re established earl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load of infrastructure facilities has increased.The fire facilities installed in the early stage can not meet the existing residential needs or can not be used normally.The renovation and expansion neglected fire safe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re safety hazards existing in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combines the relevant relevant norms to explore the basis and principle of improving the fire safety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general layout,safety evacuation,smoke and smoke exhaustion,etc.,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of fire prote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firefighting force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apital construction;fire safety;management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D035.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4311(2019)20-0051-03

作者简介 :万珍珍(1983-),女,重庆人,研究生,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风险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

标签:;  ;  ;  ;  ;  

高校基建消防安全管理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