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安全性观察论文_王惠岩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安全性观察论文_王惠岩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对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观察,并分析原因。方法:对1000名3个月以上的健康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并对接种过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幼儿进行后续观察。结果:1000名预防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幼儿中,55名幼儿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5.5 %,主要以发热,情绪烦躁,红肿为主,未见潜在生命威胁和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率低,安全可靠可投入使用。

关键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安全性;不良反应

前言:

近年来,我国医学行业一直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已经解决了很多医学上的难题,为我国居民的健康提供了保证。但对于婴幼儿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3种传染病时使用的是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副反应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疫苗的接种率和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为了解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选取了1000名健康幼儿进行了接种观察,相关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选取对象

选择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我院门诊为观察点,根据接种量分配相应的观察人数。观察对象:择身体健康,腋下体温≤ 37℃ ;近期无百白破疫苗接种史及其接种禁忌症,能遵守观察方案的要求并征得监护人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的3月~ 2周岁的幼儿。

1.2接种方式

1000名接种疫苗的观察对象,按计划免疫规程注射 3 剂 疫苗进行基础免疫,每剂间隔 1 个月,经左右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交替注射,注射剂量为 0. 5 ml /(剂·人)。

1.3观察内容及方法

接种前了解接种对象近期的健康状况、有无感冒发热、有无过敏史等,上次接种百白破有无不适。接种后在接种点观察 30min 后无特殊再离开。观察时间:疫苗接种后 6、24、48h 和 1 个月,随访观察受试者。观察内容包括:①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②全身反应:发热、烦躁哭闹、淋巴结、皮疹、腹泻等各种症状及体症。观察结果详细记录在接种不良反应监测调查表。

1.4副反应判定标准

全身反应 发热反应:腋下温度 ≤ 37 ℃为正常,37. 1 ~ 37. 5 ℃为轻度反应(Ⅰ级),37. 6 ~ 39. 0 ℃为中度反应(Ⅱ级),> 39. 0 ℃为严重反应(Ⅲ级),潜在生命威胁(Ⅳ级)。自觉症状与体征:恶心、呕吐、烦躁、嗜睡、哭闹等其他症状。局部反应 注射部位红、肿、硬结反应:测量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直径(横、纵直径的平均值):< 15 mm 为轻度反应(Ⅰ级);15 ~ 30 mm 为中度反应(Ⅱ级);> 30 mm 为严重反应(Ⅲ级);出现坏疽或剥脱性皮炎为潜在的生命威胁(Ⅳ级)。其他局部反应:有无瘙痒、触痛、水肿、化脓、坏死、水泡及其大小程度和机体活动障碍等。其他副反应依据对机体日常活动与功能影响程度判断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

2结果

本次安全性观察以1000名健康婴儿为观察对象,1000名受试者全部完成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3针基础免疫,共接种 3000剂次。1000名接种对象中,不良反应以发热为主,共 23例,均为低热和中热,无 38.5℃以上的发热;其次为红肿、硬结 13 例次,烦躁哭闹 8例次,皮疹 2 例,疼痛、腹泻、淋巴结肿各 3例。除局部硬结外,其他接种反应均为一过性,48h 后全部消失。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症状或严重不良反应。共发生 55例次不良反应,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 %,其中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 %,全身不良应发生率为0.9%。第 1 剂后发生不良反应较多,共报告了 26例次,第 2 剂后和第 3 剂后发生不良反应有所降低,分别为 18例次和 11 例次。

3讨论

3.1副反应相关原因

随着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全面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已有所减少。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能有效地防止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发生,同时其各种反应的发生率又远远低于全细胞百白破疫苗。但百白破疫苗接种引起局部红肿硬结或无菌性化脓等不良反应还是有不少报道,,多见于肌肉注射过浅、疫苗未摇匀、剂量过大、疫苗打开后放置时间过长等原因,我们在观察中对预防接种严格把关,因此可以基本排除以上这些因素。百白破疫苗是混合制剂,是由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按适当比例混合再加入氢氧化铝吸附剂配制而成。百日咳疫苗由于其生物学性状复杂,含有不耐热毒素(HLT),它与疫苗接种后的局部发红、坏死有关,红肿硬结和无菌性化脓的形成可能主要与百日咳疫苗的HLT有关。百日咳疫苗是吸附制剂,吸附菌体后形成的较大的颗粒延缓了吸收速度,大颗粒吸附物质经白细胞吞噬后在局部堆积,致使局部坏死、液化也有可能造成红肿硬结或无菌性化脓。[2]

3.2副反应的处理

副作用的处理:对发热反应中的弱反应、中反应嘱家长不要恐慌,多给孩子喝水,观察体温变化及注射部位情况。强反应时,就及时就医,对症治疗。48h 后症状一般会消退。局部有硬结的,对症治疗:局部用硫酸镁外敷,每日 3 次,每次约 20 分钟,连续 3 - 5 天,即可。如硬结外敷无效,1 个月后,硬结化脓,可用注射器抽出脓液或切开引流,并抗炎治疗,但伤口不易愈合,可迁徙至 2 - 3 个月。

3.3接种的相关护理

当接种完成后,不能够让幼儿立马离开接种室,而需要在接种室中观察半小时左右,确定幼儿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后才可以让家属抱离接种室,并嘱咐幼儿家属要多观察,一旦发生不良症状及时同医院医生进行联系;其次要强化操作规范:医院需要对接种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保证接种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免疫接种人员要充分了解每一种疫苗的防治激励和接种的禁忌症,在接种过程中,对于接种的途径、接种部位以及接种剂量都要有全面的认知和充分的信心,在接种过程中不会导致操作失误,同时疫苗接种人员还需要熟练掌握过硬的安全注射技术,当幼儿发生恐惧、哭闹等抵触情绪时候,能够熟练应对,安抚幼儿的情绪保证疫苗接种的顺利完成。

结语:实施接种后,因为菌体蛋白致病反应,可能会导致受体出现局部或者全身的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主要是无菌性脓肿、发热、局部硬结、过敏性皮疹等,降低儿童家属对于医院的信任度,增加家属的担忧。因此,在进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接种过程中,为了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实施合理规范的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向幼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护理知识,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发生意外,才能使幼儿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赵晓忠. 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问题探讨[J]. 当代医学. 2016(08)

[2] 孙惠颖. 不同部位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观察体会[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09)

论文作者:王惠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安全性观察论文_王惠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