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远程网络教育”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应用研究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远程网络教育”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应用研究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远程网络教育” 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应用研究

曲 波,熊晶晶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网络上互动学习为主要特点的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在中国得到了巨大发展。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优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转变农民经营方式、建设新农村和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远程网络培训;农民培训;对策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2.25亿人,占网民总数的26.3%,较2018年年底增长305万人,半年增长率为1.4%。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政策文件。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强调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农业从业者也愿意尝试运用智能手机或网络来获取知讯。信息展现方式也由平面转变为动态,静态转变为有声。“远程网络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新型农民培训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1 “远程网络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定义

所谓“远程网络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要指利用互联网来建立智慧的学习平台,使农民教育培训变得在线化、自主化、数据化和个性化,高效地利用我国的教育资源,让农民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线接受教育培训,更加自主地进行学习。同时,利用移动的互联服务,教师可以根据农民的提问进行更好地解答。在对农民进行测评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其自身的学习进度进行考核,进而更好地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以及规范性。

2 “远程网络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优势

利用“远程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的农民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也不再局限于课堂,多方的力量参与可以帮助农民更好、更快地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培养新型农民有着非常大的益处,同时“远程网络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还具有扩大开放和观念变革2个特征,使农民的学习门槛变低,农民更加自主地接收学习信息。农民依照自己生产生活情况来安排自己学习,对自己不明白的技术难题进行反复学习,教师互动,从而保证真正地学习到知识,为农民提供新的学习方式。

2.1 传播快速,更新及时

“远程网络教育”学习提供了全新的、即时的信息传播渠道,让农民及时掌握农业前沿科技信息提供了重要渠道和手段。

人们常说,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它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就应该放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去实施。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积极地在课外搜寻有利于字词学习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字词之美,感悟中华文化的精髓,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2 内容丰富,实效实用

第一,选用品质稳定的淬火冷却介质。目前市场上生产水溶性淬火剂的厂家众多,品质千差万别,多了解一些使用客户的应用状态,确保选用的淬火液具有良好的冷却性能。

2.3 形式新颖,生动形象

我国农民居住分散,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而且参差不齐。现阶段的农民教育培训以各级农广校为核心,大多采取课堂讲授方式,辅以个别田间地头的跟踪服务模式,实际培训效果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大量高素质农民的要求。而且,现阶段的培训内容多是由培训机构制定,各地内容重复,缺乏特色,没有真正结合当地实际农业生产情况以及农民的真正需求制定培训内容,不能得到农民的认可,农民积极性不高。再次,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农民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民,不仅仅有现代的农业生产、经营等技术、技能,还要求有较高的精神境界,然而现在的农民培训在这方面是个短板。

2.4 方便快捷,农学兼顾

“远程网络教育”学习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应用,对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手段运用、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育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政策解读、农业技术、市场经营等细分科目多,专业性强,为不同专业的学习提供多样性的选择。同时,发布内容权威、新颖、实用,可学性强。

2.5 改进方法,丰富手段

“远程网络教育”学习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渠道,实现了农民群众足不出户、随时随地、边工作边学习。

3 “远程网络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困境分析

3.1 农民文化程度较低

我国农民的基数大,学历水平较低,平均文化程度为初中水平,农民的学习能力以及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事物的能力都普遍较低,主动运用网络设施设备收集农业相关信息的能力也较差,这不仅会影响农民学习互联网课程内容的效果,也会制约农民对“远程网络教育”知识技术的接受程度。

3.2 培训的内容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视频、动画、互动等媒介,农民学员如亲临其境,亲眼所见,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真实性,易学易懂,且能够随时回看,反复观看。

3.3 缺乏“远程网络教育”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的农民中基本没有会使用互联网的人才,这也是在进行“远程网络教育”在推广过程中最麻烦的一点,由于没有相关的人才,所以在进行宣传和推广时,解释和讲解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很多农民会出现在听讲解时就觉得无趣进而直接放弃学习的情况。并且目前来看,在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十分缺乏的就是技术的推广人才,有很多的人才不愿意回到农村进行工作,农村留不住人才,这就直接导致农村无法很好地发展。

4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远程网络教育”的对策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要农民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农民不仅要掌握“互联网+农业”的相关技术,还要能经营,善管理,更要熟知相关法律法规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等。但我国农村的教育体系并不健全,农村基础教育也较薄弱,所以政府和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的成人教育,积极开展成人教育活动,通过一些典型的应用互联网获得成功的人物和事例,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并把相关的热点难点融入其中,结合“远程网络教育”知识与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知网、用网的能力,使农民尽快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

4.1 重视农村成人教育,扩宽农民的“远程网络教育”思维意识

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以数字乡村振兴为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深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改革,提升“远程网络教育”在农业科技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利用ASP.NET与SQL Server设计开发学习平台。学习平台包括课程管理、资源管理、练习考试、选课评教、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日志管理等模块。日志管理模块通过Log4j记录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时产生的日志数据。选课评价模块中,学生能够自行选课和退课,并可以对教师进行评价和评分,让好的老师脱颖而出,不好的淘汰。学习平台上的资源主要是按照知识点录制的短视频,方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也便于教师对资源进行更新和管理,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点资源构建课程。

4.2 结合现实情况与农民需求,完善培育路径

在“互联网+”社会下,由于农民对QQ、微信等交流平台的热衷,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得培训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互联网培训需要高投入,如今仅凭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的投入,仍难以满足互联网培训多方面的经费需求。所以,政府可以鼓励农民培训的相关实施主体,比如农广校、农业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建设网络学习资源,齐力开辟方便农民学习的网络园地。此外,政府可以放宽政策环境,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吸引大量的投资者,使社会资金、技术与资源得以引进来,鼓励大众参与到这项培训工作中来,也可以进行校企合作等等,使农民培训的多元投入机制得以建立,解决了培训经费来源单一的问题。

就在这时,砖子和赵仙童的手机几乎同声响起,一个是小鸟叫,一个轻音乐,两人查看信息时,头颅同时伸向对方的手机,同声说,女儿发来的,老爸,你和老妈没什么问题吧?老妈,你和老爸没什么问题吧?

4.3 汇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的培训机构的力量,满足农村“远程网络教育”人才技术的需要

“远程网络教育”需要复合型人才,而如今农村资金投入有限,无法吸引农村真正需要的互联网应用型人才,所以为了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可以汇集社会多股力量,比如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培训机构,共同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扫除障碍,克服困难。政府负责宏观调控,培训机构负责落实政策,并根据当地情况制作相应课程,高等院校负责技术支撑,搭建网上学习平台,合力形成人才技术共同体,为当地农民解决困难。再者,可运用网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其兴趣,使其投身于“远程网络教育”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中来。总之,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农民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媒体传播农业科技信息,助力乡村振兴,引领农业科技传播走向现代化。

标签:;  ;  ;  ;  

乡村振兴背景下“远程网络教育”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应用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