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论文_陈小巧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论文_陈小巧

陈小巧

(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浙江温州325804)

摘要: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部门之一,入住此科室的患者一般具有病情较严重、免疫力低下的特点,这是极易导致感染的主要因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在ICU科室十分常见,能否对VAP进行及时的防治,关系到患者的康复进程。

关键词: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护理措施

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现状

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较为常见并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一种并发症,患者一旦出现VAP,将面临脱机困难的风险,影响康复进程,严重情况下,甚至有生命危险。VAP患者发展到后期,易出现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及时对VAP患者进行相关的救治,可明显降低MDROs感染的发生率。VAP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其细菌来源主要由上呼吸道分泌物吸入或胃肠道定植菌逆行而致。口咽部既是经口气管插管的必经通道,又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开口,气管插管对生理气道的天然阻菌屏障形成了破坏,为定植菌的误吸与反流提供了条件。因此,注意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及气道管路的护理,对于防止口咽部菌群误吸,并降低VAP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影响。据调查,近年来,我国医院ICU科室使用呼吸机的频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进行积极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医院医护人员在口腔护理、气道管路护理等方面进行了完善,使VAP发生率明显降低,各年度VAP感染患者检出的病原菌中,MDROs感染也明显减少[1-5]。

二、引发ICU科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2.1气道损伤及机械通气时间延长

气管内导管及气囊的安置,可能破坏患者的气道屏障功能,降低黏膜纤毛的清除功能,并且,由于机械插管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咳嗽,导致大量气道分泌物被滞留,因此,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据研究,机械通气4~7d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高发时段。

2.2胃肺逆行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是引起VAP发生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由于胃肠道为革兰阴性杆菌的寄生场所,加上机械通气致使患者吞咽功能受阻,ICU科室VAP患者饮食时一般采用鼻饲,而鼻饲管的使用可导致食管下段括约肌逐渐松弛,且气管导管形成的气囊压迫也会逐渐削弱食管上段的吞咽功能,最终可能导致患者的胃肠道分泌物返流至口咽部,口咽部的分泌物长期积聚于患者的声门下和气囊上方,当气管导管的气囊压力过低时,声门下混带大量细菌的分泌物,可顺着气囊皱褶或气囊与气管内壁之间进入下呼吸道,从而形成胃肺逆行感染[6]。

三、ICU科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对策

3.1加强营养支持

疾病的侵袭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加强营养支持,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ICU科室VAP患者一般采取鼻饲、静脉营养或肠外营养相结合的方法,维持自身的营养需求,对于采用鼻饲的患者,应在操作前对胃管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胃管通畅无阻并安置在合适的位置;同时,注意患者胃残留量的多少,根据胃残留量决定鼻饲量,并以此调解鼻饲的速度;鼻饲时,患者应采取半卧位,这样做的目的是利于引流,并防止鼻饲液倒流而引起误吸[7]。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加强口腔护理

口腔定植细菌是呼吸机通气患者并发肺炎的重要因素,做好口腔护理,可明显减少定植菌,并有利于提高黏膜的防御能力,口腔护理工作需每天都进行,并根据口腔内的PH值,选择合适的清洗液,在口腔清洗过程中,应注意保证气囊和气管壁处于密封状态。清洗的方法主要包括冲洗法与擦拭法两种,现在多采用两种方式结合的方法。长时间进行机械通气患者,需每周进行口腔分泌物细菌培养,并根据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口腔局部用药。

3.3预防气管切开感染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等因素,破坏了机体的天然屏障,患者纤毛系统清除细菌的能力逐渐减弱,极易引发下呼吸道感染,为避免此类感染的发生,患者应遵医嘱服用预防肺炎和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并完善护理措施,例如:及时清理患者口腔的分泌物,每次进食后,使患者头部抬高,保持半卧位约半小时,最大程度上避免胃液反流误吸及细菌滋生。

3.4严格人工气道的管理

VAP患者在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常会出现干渴的状态,为保证气道的通畅,需采用湿化疗法。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在为患者吸痰前,应先翻转患者身体并扣背排痰,再将约5ml的浓度为2.5%的注入患者气道,以此来稀释痰液,湿化患者的气道,每日湿化液的使用量,应视患者的病情及痰液黏稠度而定,通常情况下,每天的用量约为300ml,直至气道中痰液吸出为止[8-9]。

四、结语

本文首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现状及引发ICU科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从加强营养支持、加强口腔护理、预防气管切开感染、严格人工气道的管理、做好VAP患者的体位护理、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呼吸管路护理等七个方面对ICU科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对策进行了简单的综述,以期为我国VAP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希望将来会出现更多的关于VAP的研究,真正地造福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侠,王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8例临床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0,9(6):462-463.

[2]梁英英,钱小毛.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6):799-800.

[3]王琦,米跃华.ICU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水电医学,2010,1(1):10-11.

[4]李丽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3):67-69.

[5]吴丽,潘霞,姚瑞芳.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研究进展[J].现代医院,2011,11(2):22-24.

[6] 薛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9):36-37.

[7]朱平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特征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7):1358-1359.

[8]蒋彩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7):1353-1354.

[9]李颖霞,王书会,邓钰.ICU应用呼吸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 研 究 [J].中 华 医 院 感 染 学 杂 志,2012,22(4):696-697.

论文作者:陈小巧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6月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论文_陈小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