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新世纪,人类社会依靠科学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益匮乏。如何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环境问题也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同样,这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21世纪议程》制订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规划,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必然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承担重要任务。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是地理教育的目的。

一、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观念的培养

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观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动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背后,根本对象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人始终处在可持续发展相关联的各个方面的核心地位。未来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人的要求是迫切的,可是对人的培养、教育是关键的。目前,人类实际具备的地理道德意识与希望达到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缩小这种距离,必须对人类实施道德意识教育,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人们以往生产活动违背自然规律所引发的环境危害。

2.重新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纠正过去那种“人定胜天”、“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等过头的思想观念。

3.关注未来人类发展必将依赖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

4.培养人们对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通过一系列的地理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培养新的环境意识,形成新的价值观;在生产实践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准则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投身于促进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的行列中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地理教育与国情教育

自然地理要素具有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人文、经济、自然特征。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是因地而异的。中国地大物博,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但中国也是一个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欠发达的国家。而当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近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但这种资源型的经济效益是通过消耗大量的宝贵的物质资源,甚至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取得的。因此,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水资源缺乏、森林草场退化、大气污染、水土流失、个别生物种类的消亡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另外,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劳动力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地理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了解我国的环境、资源、人口、经济等方面的基本国情,树立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发展意识。

三、地理学科内容与可持续发展

地理学是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基础学科。地理学科所阐述的是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基本特征、自然综合体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农业、工业、交通、城市、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地理学科的内容。中学地理教学是传授可持续发展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从新编的地理教材内容看,整个教材是以环境、资源、人口与发展作为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核心,改变了原教材以圈层为主的知识结构,并突出了人文因素。教材内容从人类利用资源和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阐述了自然环境既为人类提供了活动场所,也为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如果人类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则环境、资源、经济、人类社会可以朝协调和谐的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永恒的、综合性的研究课题,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关注和参与。而地理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特殊功能,决定了中学地理教育应该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中心目标和主线。地理教育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事业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标签:;  ;  ;  ;  ;  

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