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_地理论文

地理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_地理论文

地理教学中的启发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发式论文,地理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地理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不能盲目泛用,不能单纯理解为谈话法。要诱导学生循着事物发展的脉络,系统地思维和推理,明确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掌握知识的本质。

1.抓住地理事物的发展条件和过程进行启发式教学,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其客观发展变化的条件和规律,首先要挖掘它的发展变化的条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并明确这些条件,来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例如,讲我国季风时,先引导学生回忆我国的海陆位置,其次让学生明确季风形成的条件:一是太阳的光热量随纬度高低、季节变化而分配不同;一是海陆吸热、散热的不同。继而启发学生明确由于这些条件的影响,就形成了冬季大陆上气温低、气压高;海洋上气温高、气压低的情况,最后推导出冬季大陆上的气流向海洋上流动的现象就成为冬季风;夏季恰与此相反,由此启发学生获得有关季风形成的知识。

地理发展的过程,也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根据这个规律,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有全面的、深入的认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一般说来,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和湿润,但是由于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和夏季风在登陆北上的过程中,都逐渐发生变性,因此就造成冬夏季风对我国季风区内各个地区的影响发生了差异。

2.安照地理事物的矛盾统一关系进行启发式教学。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它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既对立又统一。例如:陆地表面形态的形成和变化,就是地球内外力作用地对立和矛盾统一的结果,各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也是降水量和蒸发量对立和统一的结果,在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这个规律,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地理知识。

3.通过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启发式教学。各个地理事物和现象条件彼此都有着内在联系。如各地的植被与其气候和土壤条件关系密切;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地形、气候和植物等条件分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如此,它与自然条件、政治制度、历史因素等有关。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它们的内在联系去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如讲中国各地区河流的特征时,应先使学生明确和地区的地形流向、流速的关系;气候和植被与流量、冰期、含沙量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其后每讲到某一地区的河流时,就可用该地区的地形、气候和植被等要素来启发学生推出该区河流的特征。

在启发学生进行思维的过程中,除要学生认识一般规律外,还要认识个别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使学生能根据不同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的结果。

4.通过地图的对照和比较进行启发式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利用它来启发学生思维是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因为地理知识包括的范围很广,利用地图可观察到研究对象的大部分和全部;或通过各种地图相互对照、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和联系性,对启发学生思维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利用我国一、七月气温分布图,就能启发学生分析出:冬季等温线大致与纬度平行,主要原因是受纬度和冬季风的影响大,所以南北温差比较大。七月等温线在我国东部大致与海岸平行;西部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原因是与各地距海远近和地势高低有关。

标签:;  ;  

地理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