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分析论文_杨云

杨云

(四川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 广元 6280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63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肝脏肿大、双眼睑水肿、咳嗽及皮疹。实验室检查显示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数>10×109/L者57例,EBV-IgM检测阳性60例,异性淋巴细胞检查>10%者55例,伴随血小板减少、贫血、肺炎和肝功能受损等。给予患者阿昔洛韦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98.4%(62/63)。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伴随多器官、多系统损害,且EBV-IgM检测和异性淋巴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能够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给予阿昔洛韦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139-0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人类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疾病,其唯一宿主是人[1]。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现将部分研究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63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3-12个月,平均年龄为(4.7±2.1)个月;其中普通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60例,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例。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外周细胞涂片检查,观察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并采用ELISA检测法对EBV衣壳抗原的IgM抗体进行检测,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表现。致病原因、相关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所有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若患儿未出现肝功能损害弥可采用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进行抗病毒治疗,若患儿伴随多器官功能损害,则考虑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儿临床表现及特点

研究结果显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肝脏肿大、双眼睑水肿、咳嗽及皮疹。详见表1。

2.2 患儿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显示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数>10×109/L者57例,占90.5%;EBV-IgM检测阳性60例,占95.2%;异性淋巴细胞检查>10%者55例,占87.3%;伴随血小板减少、贫血、肺炎和肝功能受损等。

2.3 预后效果

给予患者阿昔洛韦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98.4%(62/63)。

3.讨论

研究资料显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且具有自限性,此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还伴随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增多和嗜异性抗体增高,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也有部分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各项器官、系统受损[2]。目前,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异常是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指标,其多发生在发病后3天,1周后逐渐增加,2-3周后会达到高峰再随之降低,持续时间通常为50天左右。因此,临床认为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应对外周血涂片进行反复检查,婴幼儿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对于使用抗生素无效的患儿应高度警惕,防止发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EBV衣壳抗原的IgM抗体通常出现在感染早期,持续90天左右,能够有效反映近期EB病毒感染。

本次研究显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肝脏肿大、双眼睑水肿、咳嗽及皮疹;且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数>10×109/L者占90.5%;EBV-IgM检测阳性占95.2%;异性淋巴细胞检查>10%者占87.3%; 给予患者阿昔洛韦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98.4%,可见及时有效的诊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伴随多器官、多系统损害,且EBV-IgM检测和异性淋巴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能够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给予阿昔洛韦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赵雪莲,王西阁,王军,等.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12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09):39-41.

[2] 吕敏,侯良超,林琼琼,等.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门诊诊断儿童颈部肿块的应用价值[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4,13(01):58-59,70.

[3] 谭启蓉,移梅,李卫,等.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其对EB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影响[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4,21(02):81-84.

表1 患儿临床表现及特点

论文作者:杨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1

标签:;  ;  ;  ;  ;  ;  ;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分析论文_杨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