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与增强CT影像在胆囊息肉中应用研究论文_曾萌

长沙医学院2015级本科医学影像学2班 湖南 长沙 410219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检查与增强CT影像在胆囊息肉中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5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分别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和增强CT检查,考察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情况,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造影血管形态情况和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时间情况。结果:超声造影的诊断确诊率(94.12%)显著高于增强CT的诊断确诊率(78.43%),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血管形态多为树枝型和短线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血管形态多为点状型,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造影达峰时间晚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消退时间早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结论:超声检查在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过程中效果良好。

【关键词】超声检查;CT影像;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样病变指的是胆囊壁局限性隆起,是胆囊占位性病变的一种,包含良性、恶性的多种胆囊息肉样病变,准确有效的诊断是后续治疗的重要基础,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诊断,但病理诊断是一种有创诊断,操作复杂费时,限制了其应用,超声检查和增强CT检查均是常用的诊断方式,为探究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检查与影像特征,本文总结5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研究作如下报告[1]: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51例进行研究,均经过伦理委员会同意,其中男性29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29:22;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为(52.51±3.26)岁,5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中包含胆囊息肉患者33例,胆囊腺瘤患者2例,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4例,胆囊癌患者12例。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标准者;②经病理学检查确诊者;③不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可积极配合调查者;④家属签署入组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身体虚弱,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②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合并心血管疾病者;③存在超声、CT扫描禁忌症者;④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2]。

1.4方法

1.4.1检查方法:5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分别采用超声造影检查和增强CT检查,检查前均禁食8h,超声造影检查方法:采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频率设为2.5-5.0MHz,先进行灰阶二维超声检查,确定病变位置、体积、形态及血供情况,然后应用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注入肘部1mL造影剂,再迅速推注5mL生理盐水,同步记录动态超声造影图;增强CT检查方法:检查15min前饮水500mL,采用飞利浦螺旋CT仪,扫描层厚、重建层厚、重建间隔分别设为5mm、3mm、2mm,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300mA,探测器宽度为2.5mm,先进行常规平扫,经肘部以3mL/s的速度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在30s、60s行动脉期、门脉期扫描,进行多平面、曲面重建。

1.4.2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情况,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造影血管形态情况和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时间情况[3]。

1.4.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情况:超声造影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确诊率为94.12%(48/51),增强CT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确诊率为78.43%(40/51),超声造影的诊断确诊率显著高于增强CT的诊断确诊率(2=5.30,P<0.05)。

2.2 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造影血管形态情况: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血管形态多为树枝型和短线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血管形态多为点状型。

2.3 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时间情况: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造影达峰时间晚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消退时间早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

3.讨论

超声造影可以动态的观察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灶的血流情况,准确的显示出病变部位的情况,操作较为便捷,与增强CT扫描相比,除了准确性更高外,还不存在辐射等危害,安全指数更高,在诊断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方面,超声造影可以在血管形态和增强时间等方面进行鉴别诊断,特异性较强,误诊的情况较少出现[4]。本研究结果表明,5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有39例(76.47%),分别为胆囊息肉33例,胆囊腺瘤2例,胆囊腺肌增生症4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有12例(23.53%),均为胆囊癌;超声造影诊断与病理诊断对比诊断正确的有48例(94.12%),包括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37例,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11例,误诊的3例,分别是1例胆囊息肉误诊为胆囊腺瘤,1例胆囊腺肌增生症误诊为胆囊癌,1例胆囊癌误诊为胆囊息肉;增强CT诊断与病理诊断对比诊断正确的有40例(78.43%),包括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31例,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9例,误诊的11例,分别是4例胆囊息肉误诊为胆囊腺瘤,2例胆囊息肉误诊为胆囊癌,1例胆囊腺瘤误诊为胆囊息肉,1例胆囊腺肌增生症误诊为胆囊癌,3例胆囊癌误诊为胆囊息肉,说明超声造影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结果更贴近于病理检查,与增强CT扫描相比准确性更高,综上所述,超声检查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准确率更高,能够较好的诊断出良、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临床应用价值很高[5]。

参考文献

[1]赵颖,郭昕.经腹部彩超在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31):154-155.

[2]郑亚民,姚贵宾,王悦华,李非.胆囊息肉癌变风险分析和临床处理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8,47(08):1-3.

[3]李忠轩. 超声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价值探索[D].天津医科大学,2017.

[4]韩石宝.用超声检查和CT增强扫描检查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进行综合诊断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02):29-30.

[5]施林枫,宋鲁梅,胡新娥.胆囊息肉样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0):957-959+988.

论文作者:曾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超声检查与增强CT影像在胆囊息肉中应用研究论文_曾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