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的新型育苗技术论文_陈依桃

蝴蝶兰的新型育苗技术论文_陈依桃

(浙江省弟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蝴蝶兰单株性比较强,在栽培过程中很少会产生分株。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养殖方法是组织培养无性养殖法,即所谓克隆养殖。利用蝴蝶兰花梗侧芽、叶片、茎尖等外植体,经消毒处理后接种到培养基上,可诱导出营养芽或原球茎,进行大量增殖。当原球茎养殖至一定数量后,进行分化培养,这样就可培养出大量的植株。本文就是对蝴蝶兰花梗侧芽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蝴蝶兰;外植体;诱导;分化培养

蝴蝶兰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最普及的洋兰品种之一,素有“洋兰皇后”之美称。因为蝴蝶兰有性繁殖困难,所以一般是以组织培养的方式快繁并温室花生产。在蝴蝶兰培养的过程中,材料选择、外植体消毒、侧芽诱导分化、丛生芽增殖、壮苗生根、组培苗出瓶种植、小、中、大苗盆花温室生产栽培以及病虫害防治都是保证其景观效果极其重要的环节。

1.蝴蝶兰的育苗技术

1. 1芽繁芽克隆苗繁育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蝴蝶兰的花梗作外植体,诱导花梗腋芽萌动,然后用所获得的无菌营养芽作为继代增殖材料,不经过原球茎而直接获得不定芽,再诱导生根成苗的试管繁殖育苗技术。该技术因为不经过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过程,因此可以很好地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变异率低,另外还具有周期短,繁殖系数较大,芽生长一致等特性。

1.2外植体消毒处理技术

将花梗剪成2-3cm带芽切段,选取下端3-4节,每节距侧芽上部1cm下部2cm。将取好的材料用洗洁精和自来水清洗30min。放进超净工作台在无菌条件下倒入无菌三角瓶,75%酒精浸泡30min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然后用0.1%的升汞加2-3滴吐温浸泡8min,用无菌水冲洗5-6次,将侧芽苞叶剥去,再用0.2%升汞浸泡1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6次。

1.3抗褐化技术

褐化是蝴蝶兰离体培养中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前期的培养中,褐化会影响植物离体培养的正常进行,包括芽的萌发和增殖效果,严重时会导致材料的死亡。我们通过在诱导和增殖培养基中附加不同的抗褐化剂,如:维生素C、PVP 、活性炭、柠檬酸等,同时将光照条件进行对照试验,对植物本身的因素也进行了跟踪观察。结果表明:最佳的处理是附加PVP并采用暗培方式,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褐化同时也获得较好的芽萌发和增殖效果。

1.4各阶段培养基配方的优化和筛选

通过培养基组成成分中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水果类、碳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种类、浓度的筛选,研究出花梗诱导培养基、丛芽增殖培养基、壮苗生根培养基等商品化生产系列优化配方,提高诱导成功率和增殖倍数,保证有效芽质量,同时尽量减低生产成本。

1.5蝴蝶兰高山催花技术

蝴蝶兰营养生长温度为25-30℃,而生殖生长则需18-25℃,并且昼夜温差达5-10℃,在此条件下,蝴蝶兰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开始形成花芽。将具4-6片叶、生长健壮的植株,在计划产花期前4-5个月,运送到海拔700米以上的高山上进行催花,诱导花芽形成和生殖生长,当花芽长至15厘米以上,再移至山下温室栽培至开花,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的条件的调控是关键,另一重点是不同品种、苗龄、长势需要不同的上山时间和催花过程的长短,这对花期的调控和开花品质影响很大。

2.蝴蝶兰花梗催芽繁殖法

有许多品种的蝴蝶兰在花凋谢后,其花梗的节间上常能长出带根的小苗来,剪下另行种植就能长成一株新的蝴蝶兰。蝴蝶兰的这种繁殖方法在一般的培养条件下最为简便易行。其操作步骤如下:

2.1花梗侧芽诱导

花梗侧芽段上下两端各去掉少许部分,按照正常生长方向接入在ms+6BA+NAA+花宝1号1.0g/L+柠檬酸30g/L蔗糖30g、琼脂粉6.0g、PH5.6-5.8的培养基。所用激素6BA,NAA浓度分别为0、0.1、0.2、0.5、1.0、2.0、3.0mg/L。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低浓度的6BA有利于胚的萌发,0.2mg/L时效果最佳,当其浓度为0.5mg/L时胚的萌发率略低,但形成的原球茎繁殖速度较快,当6BA浓度超过1.0mg/L时对胚的萌发抑制作用比较明显,NAA对胚萌发的作用不明显,但低浓度(小于1.0mg/L)时能促进以萌发的原球茎生长。

最佳激素浓度配比为0.2mg/L6BA+0.5mg/LNAA,在培养基中附加10%椰子汁能促进胚萌发和原球茎的生长,加入活性炭来减轻外植体的褐化程度提高成活率促进生根。培养环境25±2℃,光照强度2000-3000LX,光照12h/d。

2.2丛生芽分化

将2.1诱导出的15cm长营养芽从花梗节段基部切割进行丛生芽分化。分化培养基:MS+6BA5.0mg/L+NAA0.5mg/L+椰子汁10%+柠檬酸30mg/L+活性炭2.0g/L,蔗糖30g、琼脂6.0g、PH5.6-5.8的培养基中诱导营养芽。

2.3丛生芽增殖

分化出丛生芽后,采用多芽增殖且仍使用2.2的培养基。

2.4壮苗生根

将蝴蝶兰丛生芽块中1.5cm以上芽切割下来,进行壮苗生根培养。培养基1/2MS+6BA0.1mg/L+NAA0.3mg/L+活性炭2.0g/L,蔗糖30g,琼脂6.0g,PH5.6-5.8。

2.5组培苗移栽

小苗用4厘米盆,4—6个月后长至中苗,换成7厘米盆;3—6个月后长成大苗,再换成11厘米盆,再经4—6个月的栽培,换成15厘米盆,此时可作催花处理作商品花生产。

3.蝴蝶兰的病害及防治

蝴蝶兰病虫害防治蝴蝶兰病害的发生大多因为环境及卫生不佳导致,尤其是在低温或日照不足时特别容易产生病害,定时的环境清扫及温湿控制、病株快速移除可防止大部份的病害发生及传播。

3.1蝴蝶兰的常见病害

蝴蝶兰的病害一般是由细菌、真菌、病毒引发的,发病情形如下:

细菌多在植物组织内繁殖,成熟后,即于叶面或患处分泌出如水滴状,因浇水,手触,昆虫及植株与植株的接触,而发生传染。

真菌像蜘蛛网体的菌丝,在兰花叶和茎内生长,破坏植物组织,此类真菌的孢子就像细菌一样可以传染各个植物体。

病毒是会造成蝴蝶兰生理与组织上的病害,病毒在病株体内越冬或越夏,由汁液、工具、手、蚜虫传播。

3.2蝴蝶兰病害的防治方法

各种病菌,在春秋两季病菌的活动力较弱,所以在这两个季节可以每两至三星期施用一次杀菌粉1000倍稀释液来预防,而在夏季则是病菌活动力最强的时候,可以一至两个星期喷洒一次杀菌粉稀释液,而可湿性杀菌粉都会在植株上留下药斑,可加入展着剂合并使用,并保持叶片的净洁。

4.结论

在本实验中,MS、1/2MS和1/4MS为等基本培养基,进行诱导蝴蝶兰的花梗。此外激素的浓度对蝴蝶兰的生根也有很大的影响。蝴蝶兰育苗选用花梗作为外植体,不仅不会损伤植株,而且诱导容易。

参考文献

[1]李娜.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2008,20(9):51-53.

[2]李向英,尹同萍,牛蕴华,崔进国,李新良.蝴蝶兰的快速繁殖及栽培管理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0,( 4):13-14.

[3]朱伟源.蝴蝶兰快速繁殖方法及栽培管理策略探究[J].现代园艺,2016(21):40-41.

[4]姬海泉,赵兴华,吴海红,王贺亮.蝴蝶兰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花卉园艺,2008(22):44-46.

[5] 张晓磊,董志德,王爽,范晨,王珠娜.蝴蝶兰温室栽培苗期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4):75-77.

论文作者:陈依桃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蝴蝶兰的新型育苗技术论文_陈依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