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廖荣

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中医院 4215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急性期脑梗塞的治疗中,中西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药汤剂,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30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的临床疗效更好,方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急性脑梗塞;临床效果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脑梗塞患者的数量近几年有了很大的涨幅,[1]此外,患病人群不断年轻化也是该疾病发展的趋势之一,如何应对该疾病,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是医护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基于此,我院将以急性期脑梗塞为研究基点,采用患者实例研究的方式,探讨中西结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7岁。观察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在病程及年龄性别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诊断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最终诊断标准以《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为主。

中医诊断标准:以《中风病诊断与疗法评定标准》中关于经络的标准为最终诊断标准;[2]中医将脑梗塞辨证的分为风痰瘀血闭阻脉络型、阴虚阳亢风痰上扰型[3]。所有患者凡年龄在70岁左右且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发病在72h内入院进行治疗。

1.3排除标准

不符合前文提到的纳入标准、没有按规定按时服药;合并消化道出血及脑心综合征患者;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

2.治疗与方法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血液循环进行改善、营养脑细胞和抗血小板凝集。临床主要涉及药物为:血塞通800mg,脑复康8 g;医生再结合患者基本情况及病情发展状况辅以其他药物。[4]

观察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中药药剂,每日2次,每日1剂。风痰瘀血闭阻脉络型药物组成:天麻15g、白术10g、竹茹10g、半夏10g、当归10g、瓜萎30g、郁金10g、川穹10g、丹参30g、茯苓15g、胆南星6g、石菖蒲10g;阴虚阳亢风痰上扰型药物组成:天麻15g、菊花20g、栀子10g、牛膝15g、生地15g、钩藤15g、胆南星10g、赤芍10g、地龙15g、夏枯草15g、珍珠母(先煎)30g、生石决明(先煎)30g。

两组患者均进行系统治疗28d,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比对。

2.2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

结合我国中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法评定标准》对症状体征疗效进行评价。评分总分为52分,具体的分为:1.≥40分为极重型患者;2.27~39分为重型患者;3.14~26分为普通患者;4.1~13分为轻型患者。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根据此公式将患者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级别:1.恶化,疗效指数为负值。2.无变化:疗效指数<11%。3.进步.疗效指数为11%~35%。4.进步明显.疗效指数在36%~55%。5.显著进步.疗效指数在56%~80%之间。6.恢复.疗效指数≥81%。

3.2治疗结果

体征疗效和临床症状:两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参见表1。

4.讨论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我国脑梗塞的发病人数有了比较明显的增长,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再加上脑梗塞本身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5]。所以,我们应该给予该疾病更多的重视。从临床上来看,急性期的治疗是提高脑梗塞治愈率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把握好脑梗塞急性期的治疗,选择正确的方法,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我国中医将脑梗塞列入“中风”一类,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出现障碍。目前运用比较广泛的“美国国立卫生员卒中评分量表”和“中风病诊疗评定标准”中有关于肢体功能障碍的评分标准占据的比例比较小,并不能够客观的反应出肢体功能的实际康复情况。因此,我院在本次研究中参考了瑞典学者Meryer制定的功能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将更多的重点放在了患者上下肢运动情况、关节能力、平衡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客观性[6]。

我国中医关于中风的记载,已有很长的历史,朱丹溪主痰、张子和主风、刘完素主火,各家学说的临床意义都非常的大,在我院的临床研究中,我们也从反面证实了这一点,研究发现,中风病的病理因素中,痰、风、火是最为重要的病因;研究中我们发现,风和火一般出现在患者患病的早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后,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则正虚的情况比较明显,且痰浊和淤血相结合,也是导致中风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之一。

结合我院实例研究的结果来看,较之于对照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我们得出结论,在急性期脑梗塞的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并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向琼,李庄.头体针治疗急性期脑梗塞45例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5(3):285-287+295.

[2]姚东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及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4,5(8):105-109.

[3]曹映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1(2):15-19.

[4]夏瑞.搏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2(1):105-106.

[5]孟晓敏,谢卫国,狄多富,刘斌,方东梅,常云峰,张和芬.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1:3(2):19-24.

[6]席薇.急性脑梗塞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3,1(11):105-107.

论文作者:廖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  ;  ;  ;  ;  ;  ;  ;  

中西结合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廖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