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个阶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人们对计算机的掌握也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每个高职院校都需要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网络课程的教学,严格按照高职院校学生的课程负担和接受程度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探讨了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导言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许多院校的教学质量跟不上。结果,从教育中走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严重脱离社会,他们所学的知识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以适应现代发展社会的步伐,从而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文化、技能和素质的专业人才,用以实现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目标。
1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必要性
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先进、更符合社会需求也是高职院校一直关注和讨论的问题。一方面,学习者需要主动自主地探索和探索知识。另一方面,它还需要一个更加完整和方便的教育系统,以便学习者能够以更先进的方式接收实时知识更新。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实施计算机网络教学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为信息时代的高职教育创造了全新的环境,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新兴形式,已在多个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面向21世纪的高职教育,必须建立在网络教学的基础上,并且我们要求其不能仅仅满足一般的教学需求,更需要其技术先进、方式科学、内容充实,使学者可以更高效、优质地接受教育,让教育资源最优化。
2网络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教学内容枯燥,教学设备落后
在许多高职院校,教学设备仍然很不完善,可以说是落后了。学生上课的地方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师根据学生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教授他们知识。没有设备的帮助,教学内容也并不新颖。他们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浪费了好的课堂时间。
高职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这一模式有利有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课堂的灵活性跟新鲜性,但是,这样的上课模式会让教师对教学产生惰性心理,在备课的时候,因为只是要求把书本上的内容规律、系统的整理到多媒体上,从而展现给学生。教师对于授课的内容没有突出的体现跟拓展的说明。只是一味的整理多媒体内容。
2.2教材更新速度慢,与技术发展节奏脱节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些教学和管理人员缺乏适应当前社会市场的考场,不了解技术发展的速度。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材,旧版本和旧版本仍在使用。一些在当前热门核心领域发展起来的技术学生无法从书本中学习,这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网络专业人员的培训。学生毕业后发现在校时所学知识技术与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存在很大差距,只是学生无法从事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只能从一些低级简单的职业入职。违背了高职学院教学的初衷,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2.3 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和大多数学校规模的扩大,教师数量显然不够。即使一些学校引进了新教师,教师数量仍然相对保守,导致教师整体短缺,计算机教师的表现尤为明显,因为计算机行业的高收入,很多比较优秀的人才都选择了外企或者国企,导致高职院校在优秀的人才引进方面处于较为尴尬的状态,而要想培养优秀的人才,又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这就造成了师资方面的瓶颈所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建设思路
3.1转变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理念
转变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理念是保证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总的来说,改变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理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计算机知识,从而加以利用。其次,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置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尝试着使用计算思维能力进行问题解决,从而让學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思维方式,实现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目标。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信息技术思维能力、信息技术观念等方面内容的培养,使得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2实物教学,实地参观
对于许多知识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它的实际操作,因此仅靠老师讲解或是观看图片、视频等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而如果能让学生观察到实物,则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服务器结构讲解时,教师可以拿来一个服务器,并拆解开让学生观察;教授光纤熔接技术时,教师可以亲身师范;讲授网络设备和综合布线时,可以把学生带到网络中心机房实地考察。同时,每次进行实地考察后可以给出一些相应的设计题目,让学生们完成一些针对行的课程设计或其他训教,使实际考察与理论学习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
3.3建立、健全开发组织机构
完善的组织是课程开发的关键。首先,应该成立一个课程开发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学校领导、专业教师、课程专家、行业和企业专家等。其中,课程专家主要为课程开发提供技术指导,并控制课程开发的结构、内容和实施过程。专业教师是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和实践者,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行业和企业专家提供企业人员需求规格信息、新技术和新技术信息,保证课程开发的方向直接面向企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行业企业专家不一定要有高职称,但一定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并实际参与了企业网络工作的设计与实施,有较强的实战经验。
3.4加强校企联合、搞好产学研合作
创新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生产的密切结合和相互促进,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的核心。师生积极利用好实验设施,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
理论知识的教学及上机操作是有限的。社会在不断发展,技术在不断创新,要使学生能够立足于社会,并在社会中有所发展,必须让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最大程度地保障学生的利益与学习效果。我们的做法是:在授课同时,根据相应的内容,安排适当的课时,或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参观本校整个网络系统,从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HUB,到网卡、网线、水晶头等各种组网设备,都有所接触与了解。鼓励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实践,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去,并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理论,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真正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应创造条件,鼓励学生阅读各类计算机技术书籍,多搞小发明、小创造活动,让学生具有创新意识。
结语
在我国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技术、人员操作、市场和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只有完善和发展自己,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才能走向成熟并符合国际标准。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也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发展的过程。只有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高职院校才能不断向社会输送计算机网络专业人员,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持续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志宁.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学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7,02.
[2]王瑞娟.计算机网络寄出的教学方法[J].教学研究,2017,5.
[3]李胜宏.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创新教育的支持[J].科技广场,2017,11.
论文作者:何志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计算机网络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课程论文; 知识论文; 社会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