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应用论文_朱芬燕,温美芳

集束化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应用论文_朱芬燕,温美芳

(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神经内外科 广东 广州 510530)

【摘要】急性脑卒中致残率高、患者生存质量差,早期康复阶段临床实施集束化护理,功能障碍改善显著,住院康复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ADL评分明显提高。得出早期康复实施集束化护理的重要性结论。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 急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314-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脑卒中疾病初发年龄年轻化、发病率显著上升,其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脑卒中致残率高达80%,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如何减少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尽快恢复,提高其生存质量,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文献陆续报道和证明:科学规范的早期康复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感觉和行为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1]。WHO推荐的脑卒中康复训练开始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h。而早期康复的黄金时间窗内将集束化护理科学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对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效果更加显著。

集束化护理是指一组护理干预措施,每一个元素都经临床证实能提高患者结局,他们的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更能提高患者结局[2]。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稳定48h后,即可进行早期康复训练[3].我科对此类患者运用集束化护理临床路径,规范实施护理措施,通过本科室2016年度80例出院患者病例统计得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阶段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ADL评分明显提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以下是急性卒中集束化护理措施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体位管理:持续半卧位

1.1 急性脑卒中患者各临床症状多呈进行性加重,多与卒中后脑组织周围水肿有关,因此持续半卧位,抬高床头20~30度,有利于增加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1.2 Q2H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有利于咳嗽、咳痰,预防坠积性肺炎,增加肺通气量,改善脑缺氧程度;

1.3 有利于胃肠蠕动,减少腹胀、便秘及胃内容物返流误吸的可能,促进肠内营养的消化吸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鼻饲肠内营养的管理

制定切实可行的饮食、饮水计划,按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的饮食标准,据患者病情和消化功能情况,为每位患者制定鼻饲时间表,保证了患者必要的营养摄取和液体量,有效降低胃内容物返流及误吸风险,减少了便秘的频率。

3.吞咽障碍的护理

训练前清洁口腔,并加强口腔黏膜、舌及咀嚼肌的按摩,可提高吞咽肌群的活动能力,力争使患者成功的配合摄食——吞咽功能的每一环节,有效的防止误咽。训练的方法有:空吞咽、咽部的冷刺激,吸吮的感觉训练,同时运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刺激吞咽肌群的训练,增强其控制协调能力。在脑卒中的恢复期,应加强舌和咀嚼肌的运动,如伸舌、鼓腮、吹气、憋气动作训练,提高咽下反射的灵活性。

4.失语训练的护理

构音障碍是脑卒中较常见症状之一。50%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构音障碍、流涎、呛咳等[4]。这样由于不能进行正常交流,内心的疑虑和问题不能及时表达出来,患者出现明显的心理障碍,从而降低了全康复的疗效 。应鼓励克服消极情绪,从简单发音、词汇开始训练,积极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及需求,并动员家属勤探视,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和交流意愿。早期配合发音器官颜面肌肉的训练,可使患者恢复语言交流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5.偏瘫肢体功能煅炼

5.1 患肢良肢位摆放

上肢以伸展为主,下肢以屈曲为主, 预防关节挛缩、变形和痉挛。辅助功能训练:病情稳定,及早进行气压治疗、大关节松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关节僵硬、肌肉挛缩。

5.2 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是在脑卒中偏瘫的治疗中,促进代偿功能,使受到抑制的神经通路开通,最大限度地动员自然保留的那部分神经肌肉组织的潜力,使其重新发挥正常生理功能。

5.3 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

通过低频电流刺激患肢皮肤,诱发肌肉收缩,激发运动或模拟正常自主运动的功能,以此来恢复受刺激肌肉的功能,主要目的是降低痉挛、改善反射、增加关节活动的范围,提高肌肉的功能,如收缩力、耐力、诱发反射活动。

5.4 患肢被动、主动功能锻炼

功能位体位摆放、按摩、体位转换、被动活动对血压无明显影响,病后就立刻开始。患侧肢体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先大关节后小关节, 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幅度由弱到强,运动时间也由短到长循序渐进实施。运动模式从被动运动、辅助主动运动——姿势控制主动运动——随意主动运动。训练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肌力改善情况,训练要缓慢进行,勿使患者疲劳,尽量不引起疼痛为度,切勿过猛粗暴地活动每个关节。

综上所述,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可以防止和减轻废用综合征的产生,促进功能恢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尽早回归社会。而集束化护理优化了促进疾病转归的护理模式,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和医疗效果。然而,如何进一步优化急性脑卒中集束化护理的具体步骤,尚需以后的继续学习、研究,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谢财忠,徐格林,刘新峰.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0):908-912.

[2]单君,朱健华,顾艳荭.集束化护理理念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 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15(10):889-891.

[3]张财莲,李德莲.急性脑卒中60例偏瘫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2334-2335.

[4]饶明俐,林世和.脑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69.

论文作者:朱芬燕,温美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0

标签:;  ;  ;  ;  ;  ;  ;  ;  

集束化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应用论文_朱芬燕,温美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