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惠渠灌区工程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路论文_王新征

泾惠渠灌区工程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路论文_王新征

(陕西省泾惠渠管理局 陕西 咸阳 713800)

【摘 要】泾惠渠灌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灌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依靠灌溉水费收入已不能满足发展要求。整合灌区各种工程资源,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灌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步伐,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灌区工程管理;现状;思路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2-0101-03

泾惠渠灌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从泾河自流引水的大型灌区,灌区系1932由我国近代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主持兴建。灌区承担咸阳、西安、渭南三市的泾阳、三原、高陵、临潼、阎良、富平六个县(区)的145.3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是该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壮大的基础保证。

1.泾惠渠灌区工程设施管理现状

灌区工程管理设施包括水库工程、泵站工程、渠道工程、排水渠系工程和调度运行管理设施等五大部分。具体包含三座水库、四座泵站、干支渠道435km、排水干支沟496km和20个基层管理单位,工程管理设施呈树枝状分部于整个灌区。目前,除排水渠系工程归当地政府管辖外,其余工程设施全部由泾惠渠管理局负责管理,管理费用全部来源于灌区水费收入的一部分。

泾惠渠灌区自建成以来,工程设施的管理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灌区成立初期,仅收取受益地块的固定水费,工程设施由所在地市分片管理,管理费用由各区县和受益区群众分担。随着社会的改革,灌区水费的收取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水费由受益地块的固定水费和用水计量水费构成,工程设施统一由泾惠渠管理局集中管理,管理费用由水费收入的一定比例计取,工程设施岁修由受益区村组承担。而今,灌区已没有了受益地块的固定水费,全部为斗口计量水费收入,工程设施依旧由管理局集中管理,管理费用靠水费收入的一定比例计取,岁修全部由管理局承担。由于灌区以前农作物种植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仅有少量种植,而且国家大力投入灌区工程设施改造,工程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加之灌区灌溉水源保障和受益区群众农作物种植积极性持续高涨,灌区年度灌溉用水量居高不下,灌溉水费收入保证率较高,工程设施管理费用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目前灌区全部按斗口计量收取水费,在水费中提取管理费和部分灌区骨干工程及末级渠系岁修费,大部分灌区骨干工程岁修费依靠省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资金,末级渠系依靠灌区末级渠系财政补贴项目资金进行维修管护,灌区各类工程设施基本得到了及时维修和养护,保证了灌溉引水运行安全。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灌区又面临新的问题。一是粮食价格持续低迷,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不断提高。粮价的低迷降低了群众农作物种植的积极性,对于果蔬等经常性需水经济作物的灌溉农户基本都采取井灌,一般由多个农户联合或政府补贴打井,以井灌提高灌溉保证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灌区灌溉面积锐减。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和国家大型基础工程的建设侵占了灌区大量灌溉面积;三是灌区干部职工工资增加。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工资不断增加,灌区相应也多次提高了干部职工工资,但灌区终端水价还保持在10多年前的水平,仅靠水费收益,已无法满足灌区的正常运转。

2.泾惠渠灌区工程设施优势及潜力

要使灌区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灌区现状,整合灌区可利用的各类工程资源,从多方面考虑灌区效益的提高。泾惠渠灌区可开发利用的工程资源主要有引泾遗址历史文化等文物工程、水库工程、渠首泉水和渠道工程资源四大类。

2.1 渠首引泾遗址历史文化优势潜力

引泾灌溉源远流长,最早源于公元前246年秦修建的郑国渠,距今已2200多年的历史,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达280万亩。郑国渠之后,先后有汉白渠、唐郑白渠、宋丰利渠、元王御史渠、明广惠渠等,到了清代弃泾引泉,称“龙洞渠”。历代引泾遗址犹如一条古代治水文化的长篇卷轴,豪迈的展现出了古代水利人治水的智慧,加之河道内怪石嶙峋及流传的各类故事,如拴龙柱、龙鳞滩、 卧牛石等神话故事,汇聚了一定的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文化和旅游开发价值。

2.2 水库优势潜力

灌区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1座,总库容4790.7万m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座中型水库中张家山水库工程位于泾阳县王桥镇张家山,地处渠首引泾遗址历史文化区中,大坝结构形式为微拱形混凝土重力坝,坝高35.7米,坝长118.8米,水库总库容1060万m3。西郊水库工程位于灌区腹地三原县城以西2km清河干流上,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44.5m,坝长208m,水库总库容3384.7万m3。

一座小型水库贺兰水库工程位于灌区下游渭河流域石川河左岸一级支流温泉河下游,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12m,坝长180m,总库容346万m3。

水库工程库面宽阔,位置优越,沿岸风景秀丽。

2.3 渠首泉水优势潜力

渠首张家山水库枢纽区有着丰富的泉水资源,泉眼分布在泾河张家山山前及山口两条断裂带附近,出露于泾河左岸大坝至管理站之间约1.5km地段内,泉眼分布区高程在425米到450米之间,常流量约为1.2m3/s,泉水无色、无味、常年恒温,经陕西省饮用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多次检测,定义为含锶的重碳酸—钙钠镁型矿泉水,水源符合GB 8537-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和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2.4 渠道工程的优势和潜力

灌区共有灌溉行水干支渠道29条,总占地面积11853亩,其中工程占地9793.5亩,保护区占地2025.88亩。29条干支渠道与重要道路交叉106处,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镇等车流量较大公路平行相临32.034km。同时有2条干渠渠道常年流量10m3/s以上,平均全年运行时间超过300天。

3.泾惠灌区工程管理的发展思路

对于灌区工程资源,应理顺开发思路,循序渐进有序开发,逐步扩大收入渠道,提高灌区总体经济收入,进一步达到稳定队伍,增加工程管理资金投入,步入良性循环的目的。

3.1 多方向发展,多经营模式,扩大灌区收入

3.1.1 渠首引泾遗址历史文化开发思路

2008年郑国渠水利风景区被列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16年郑国渠申遗成功,渠首目前每年旅游人数已超过3万人次,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渠首引泾遗址开发应根据郑国渠风景区规划,结合历代遗址进行全盘考虑。前期联系文物保护部门,遵循“先保护,后开发,再发展”的原则,适量修建方便游客停车、休息、观景的设施,尽量保持各引泾遗址的原始风貌;然后同旅游等部门联系,合理开发旅游线路,同时加大宣传工作,提高知名度,努力打造成全国水利风景名胜区。

3.1.2 水库工程开发思路

首先发展水库渔业养殖,根据三座水库实际情况,分别进行考虑。渠首张家山水库库容较小,运行中水库水位变化较大,无法进行渔业养殖。西郊水库和贺兰水库水质较好,具有较好的综合养殖条件,可以对这两座水库实施大型渔业养殖项目。水库渔业养殖主要以鲢鱼为饲养对象,鲢鱼具有净化水库水质的优点,且管理方便。西郊水库养殖面积2000亩,贺兰水库养殖面积500亩,每亩可投放300克左右鲢鱼苗100条,3年左右长至4斤达到捕捞标准,每亩能产成鱼400斤。即需投放鱼苗28万尾,3年后收获成鱼112万斤,经济效益显著。

还可在不影响水库安全和观测设施正常运行条件下,建设水上娱乐项目,如游艇、快艇、划船等;还能利用水库占地资源,投资栽植绿化苗木,兴建蹦极等极限运行设施,使水库闲置土地发挥作用。

3.1.3 张家山渠首泉水资源开发思路

泾惠渠灌区一直重视渠首泉水资源开发,很早就建成了泉水补水灌溉工程,在总干石渠上将几处大的泉眼收集引至渠道,补充渠道灌溉用水。泉水引水量为0.3m3/s左右。由于资金原因一直未能对渠首整体泉水资源进行系统开发。

针对渠首泉眼分散特点,可建设大型集泉工程,对渠首所有泉水进行收集。按照1.2m3/s群泉出水量计算,日可收集泉水10万吨,按照全国人均日综合水耗120公升计算,可满足80余万人日常生活用水需要。渠首泉水开发可考虑经济效益较高的城镇供水项目,按照“费省效宏”的原则,就近向泾阳、三原、泾河新城及沿途乡镇供水,建设集泉工程、加压站、输水管道、水处理厂等。还可建设大规模瓶桶装矿泉水厂,加大泉水开发力度,提高综合效益。

3.1.4 渠道工程开发思路

灌区渠道工程和保护区占地面积巨大,可在人口稠密和交通密集的城镇及路口与渠道平行或相交处建设广告牌,依靠广告牌出租盈利。灌区渠道渠堤宽度一般在2m以上,可以栽植经济类苗木,亦可进行对外承包,不但保持了渠道绿化美观,而且还可盈利。对于总干渠和南干渠常年行水渠道,利用跌水和陡坡,建设低水头电站,与现有电站进行串联输送并入供电大网。

3.2 稳定队伍,增加工程管理资金投入,步入良性循环

通过以上开发思路,编制灌区工程资源开发规划,稳步推进工程资源开发,缩小灌区对灌溉水费单一收入的依赖性,提高灌区综合经济收入,进而提高干部职工收入,稳定职工队伍,增加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灌区整体收入的增加,加大了工程管理资金投入,通过加强管理,灌区工程设施整体面貌会越来越好,促使灌区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4.结语

泾惠渠灌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灌区,由于种种原因灌区的很多工程资源一直被闲置。在新的大发展形势下,应当开拓思路,理清发展局势,深度挖掘自身潜力,多措并举增加经济收入,为把灌区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型灌区奠定基础。

论文作者:王新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  ;  ;  ;  ;  ;  ;  ;  

泾惠渠灌区工程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路论文_王新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