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林区环境与森林资源危机关系探讨_林业论文

浅论大兴安岭林区环境与森林资源危机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兴安岭论文,森林资源论文,林区论文,危机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本文探讨了大兴安岭林区环境与森林资源危机的关系,指出森林资源危机是林区环境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进而提出根治林业“两危”,单就林业论林业是不能根治的,必须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科学地优化区域经济的办法综合治理。为治理林业“两危”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森林资源 危困 分析 林区环境

大兴安岭自1964年开发以来,已建成为全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之一。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过度采伐利用森林资源,现也和其它国有林区一样,陷入了森林资源危机和企业经济危困之中。从1988年连续资源清查结果与开发前资源调查资料比较看出:①有林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由开发初期的639万ha,减少到538万ha,减少15.8%;森林覆盖率由76%下降到64.7%,其中,用材林面积由568万ha减少到486万ha,减少14.4%,用材林中的成过熟林面积由387万ha,减少到239.6万ha,减少38.1%。与此同时,无林地面积由99万ha增加到107.8万ha,增加8.3%。②林木蓄积量大大减少。。成过熟林中的针叶林蓄积所占的比重下降4.2%,阔叶林蓄积所占比重上升4%。

由此可见,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资源危机形势是严峻的,由于森林资源的危机导致了全区经济危困。

探讨“两危”问题,人们已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但很少有人从林区环境方面对森林资源危机的作用影响及二者关系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而这,恰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可以说,林区环境对森林资源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有什么样的林区环境,便有什么样的森林资源。从现代系统论观点来看,林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同时,它又从属于环境—社会(经济)大系统,两者之间以及林业经营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又存在十分复杂的相互作用机理。只有从环境—社会大系统中把握林业经营的运动机制,揭示环境—社会系统与森林资源危机的关系,才能找到治理“两危”的系统方法。

1 自然环境与森林资源危机的关系

自然环境系统是指与森林生物系统生存、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一切外在自然因素的集合。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自然情势、生态环境及人口再生产状况等因素。

1.1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分布、构成以及消长都有一定的规律,森林资源作为其重要的组成系统一部分,与其它资源的数量也有一定的配比关系,以保证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正常进行。大兴安岭林区长期过量采伐,违背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再生增殖的客观规律,以至森林资源总量迅速下降、与其它资源的比例失调,引起生态平衡的失调。因此,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律,不然,就会导致森林资源系统内部的破坏。

1.2 自然情势

大兴安岭林区地处高寒,林木生长周期慢,森林生态环境容量是比较小的,同时,也是比较脆弱的,在它遭到干扰破坏(天然的和人为的)以后,是不易恢复的。因此,在该地区的生物物种较少,植物种类也不多,树种也很简单,兴安落叶松可以分布于整个地区,只要种子能接触裸露土壤,就能发芽和生长。所以,对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的危机认识应比其它地区认识更严重一些,森林生态系统一旦破坏,是几十年内解决不了的危机问题。单靠造林是需要几代人的,破坏易恢复难。

1.3 生态环境

由于大量消耗森林资源,导致森林资源衰减,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1987年发生的“5.6”特大森林火灾,生态环境更加恶化,使全区森林资源危机更加雪上加霜。全区8个林业局需要调减木材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由于东北林区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其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功能大为衰退。邻近大兴安岭林区的农业县,水土流失面积均在百万亩以上。素有“粮仓”之称的嫩江流域,耕地跑水、跑土、跑肥,地力衰退,农作物产量下降,尤其是这些地方常有灾害性大风或受到严重的水灾、旱灾威胁,从未发生过水灾的大兴安岭区,也连续10年山洪直泻,酿成灾害等等。这不但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而且,也给恢复和培育森林资源带来了困难。

1.4 人口再生产状况

在国有林区日益增长的人口对已渐枯竭的森林资源所形成的压力,使得林业“两危”更为深重。全区总人口40多万人,现有林业职工10.2万人。待业青年现有3.8万人,且10年内每年将以6~8%的速度递增。再加上近年外来人员的大量流入林区,使得对森林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继而出现人增→地少→毁林→生态恶化的循环在一些场、村进行。人口的大量增加引出建房、烧柴、占用林地、毁林开荒,大量消耗森林资源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人口增长是导致森林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2 经济环境与森林资源危机的关系

本区经济环境由市场供求关系、投资规模、产业结构以及地方财政等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与森林资源的关系十分密切。

2.1 木材市场供求关系

我国是个少林国家,木材一直是紧缺品,供求矛盾被指令性计划所淡化。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大兴安岭一直承担着我国木材供应基地的任务,至今计划采伐量仍占较大比重,全区不得不在80%的过伐林区回头采伐完成计划任务以维持生存。从森林的演替规律来看,根据国家建设和需要进行采伐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但是森林植物群落的演替与人类开发利用林产品之间如何协调,则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就是说,从森林更新周期与国家经济建设对木材需要的矛盾看产生这种危机是必然的。

2.2 营林投资规模

社会能否保证提供一定的营林资金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人工林来说,更是如此。目前,全区用于营林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从木材销售收入中按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的简易林价和50%的企业包干结余资金及其它营林生产收入,每年所能筹集的资金约有1.8亿元左右。其中,除去要上缴的2700万元和用于森林保护和森林调查等的支出3400万元,能够直接用于营林基础建设和营林生产的资金不足1.2亿元,这是远远不够的。据有关资料统计,30多年来,国家对营林生产实际投资约50亿元,加上提取70亿元的育林基金(其中有一半左右的育林基金没有用于森林的培育和恢复上),实际林业投入仅80亿元,林业投入产出比例严重失调,结果造成后备森林资源严重匮乏,造成危机。

2.3 产业结构

大兴安岭林区单一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单一木材生产的产品结构,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必然导致森林资源的危机。全区10个林业局的采运产值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80%,森林可采资源一旦危机,全区经济必将下滑。而为了维持生存,必将造成对森林资源的更大破坏,可见,产业结构的单一造成了林区“越砍越穷、越穷越砍”的恶性循环。

2.4 地方财政

大兴安岭是政企合一体制,而政府又没有一级财政,全靠林业企业的经济来支撑这个林区社会。据塔河林业局统计,林业局用于社会性支出1981年为600万元;1986年为737万元;1988年负担竞高达2053万元。限额采伐后,塔河局每年将亏损3000万元以上。全管局从1991年开始,财政大幅度滑坡,按营林、防火、采伐等综合经营森林的需要,每年需国家投资1亿元,但目前仅能投入4000万元。全区又是一个主要靠单一的木材采运产值来支撑的社会,多种新的经济增长点几乎没有,地方财政主要靠消耗森林资源,可见,发生资源危机是理所当然的了。

3 精神环境与森林资源危机的关系

精神环境指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固有的不可缺少的思想条件。造成森林资源危机有人们思想上的原因。

3.1 缺乏森林资源的忧患意识

一个对森林资源忧患意识很强的人,他必然会把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摆在首位,以自觉的行动加以实施。但是,前若干年不用说,即使现在,很多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利用还不重视。例如:对造林,还未从根本上摆上战略的地位来对待,有的似乎是例行公事,甚至认为:林区造林有何必要。因而表现在工作中,粗枝大叶,对树的抚育管理,漫不关心;对营林这一基础方针在大兴安岭林区至今未落到实处;对防火,不少林区人至今还是麻痹大意,野外吸烟弄火者还屡见不鲜,因而,即使发生过“5.6”特大森林火灾的大兴安岭,至今,人为火还未从根本上杜绝;对资源的浪费则更大,死人用好木,活人烧好柴等等现象还很多,表现非常普遍。对森林资源如此不关心的思想状态,发生森林资源危机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3.2 长期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

在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和指导下,长期以来重采轻育,更新跟不上采伐,欠帐日多,使后备森林资源日少;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计划经济下的单一全民所有制,在经济结构上,形成了单一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经济;在产品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原木为主的产品结构,这“三单”的畸形经济长期困扰、阻碍着林区经济的发展,森林资源危机的出现无不与之相关。

3.3 旧的小农经济思想仍很顽固

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是矛盾的。这种封闭保守的封建思想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重经济利益轻生态效益,即与森林资源培育周期长,见效慢相矛盾,也与森林要求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相矛盾。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轻营林生产、重木材生产;轻多种经营,重用材林;轻内涵扩大再生产,重外延扩大再生产,片面追求单纯的直接的短期经济效益,对森林资源的培育与保护极其不利。

4 政治环境与森林资源危机的关系

4.1 林业法制建设

林业法规是依法保护森林资源的武器,没有健全的林业法规,森林资源必然会遭到破坏,目前我国的林业法制建设仍很不健全:①林业法规少,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森林资源管理法规;②现有法规的某些条款规定欠妥,主要是量刑不够严厉,惩罚不重,打击犯罪分子不力;③执法不力,一些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和犯罪分子同流合污;④执法人员林业知识不够,影响执法效率;⑤人们普遍林业法制观念淡漠,致使违犯林业法规现象时有发生,而处理不力。上述原因,造成近年来林区的偷拉私运、乱砍滥伐、毁林现象十分猖獗。

4.2 林业政策

我国几次森林资源的大破坏都是与政策不合理、政策多变有关的。林业长期存在的价格扭曲、结构失衡、效益低下、政企合一、以利润为中心,等等都是政策不当的表现。政策有误只会对森林资源造成危害。当前,应首先在主导思想上变“以利润为中心”的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的低投入、高产出、低价格、高税利的总政策,为“以营林为基础”的以保护和培育扩大森林资源为重点的高投入、高价格、低税利的总政策,并制定与其相适应、相互协调的配套政策。

5 根治森林资源危机的建议

造成林业“两危”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当前林业“两危”是林业系统经济、自然、社会、政治环境的综合反映的结果,所以,治理“两危”,采取单一的、内部的、浅层的、权宜治理方法不行,必须采取综合的、深层的、系统的优化林区区域经济的根治法。

大兴安岭林区可划为一个经济区域,查清林区区域内的森林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草原资源、野生浆果资源、泥炭资源、野生药材资源、菌类资源等自然资源,然后根据能源、交通、技术、劳力、资金与市场政策等因子调整优化本区的区域经济,按照优化了的区域经济总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尽快地改变单一的对社会实行全包的林业经济,改变单一的以采运为主体的木材生产产业结构,改变单一的以原木为主体的产品结构。

总之,森林资源危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经济的、生态的、社会的综合症,单就林业论林业是不能根治的,因而必须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科学地优化区域的办法综合治理。当引起全社会关心,动员全社会动手参与,应当请国家决策层来考虑林业行业的特殊性,根据国家现有能力予以扶持。

标签:;  ;  ;  ;  ;  

大兴安岭林区环境与森林资源危机关系探讨_林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