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_溢出效应论文

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_溢出效应论文

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及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应论文,因素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先进技术的拥有者在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输出技术,该技术转移后,技术输入方对技术的使用成效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由于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的等量产出增长,即外延式增长。

另一部分是单位生产要素产出量的增加。这种产出增长为内涵式增长,包括:一是规模经济带来的产出变动,它是由于引进技术后,伴随着先进技术的使用和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可以改善生产劳动的分工、专业化协作、组织管理,使引进技术后的生产规模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规模经济)。二是经济界迄今所称“产出增长中未被资本和劳动的增长所解释的那部分增长”,这种增长是内涵式增长中更高层次的增长,即智能进步,也是索洛所定义的技术进步,它是对引进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程度的标志。(夏晓辉:《跨国公司产业带动与东道国政府行为——跨国公司投资浦东的案例分析》,《管理世界》,1997年第2期)

其中第二部分的内涵式增长,就是技术溢出效应。因此,技术溢出效应是指在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输出的先进技术,被输入方消化吸收所导致的技术进步,以及技术转移过程所带动的输入方的经济增长。

技术溢出效应可以分为国内技术溢出效应与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在这里,我们将要探讨的是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即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引起的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

一、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途径

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由于跨国公司输入的技术本身被东道国企业模仿、消化、吸收,导致东道国企业的技术进步。我们把它称为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硬途径。另一种是软途径。伴随着技术转移活动过程往往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发生,它所带动东道国企业的技术进步,我们把它称为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软途径,又因为它是间接的,潜在的,也可以称为潜途径。

1、硬途径

(1)技术升级换代

引进先进技术,始终是我国政府和企业同跨国公司合作的重要目标。通过投资,跨国公司转让了一批填补空白的技术、工艺和设备。这一类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往往是我国自己或者不能生产,或者技术尚未过关。据王志乐1995年9月对6家著名跨国公司33家企业的调查,有17家企业的产品属于填补我国技术空白的。(王志乐:《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调研报告》,《中外管理导报》,1996年第1期)

例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华的30多家企业的产品多数用于我国能源等基础工业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而且其中许多产品都是填补我国技术空白的。如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计算断层扫描仪(CT),过去我国不能生产,全靠从国外进口。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EWSD局用交换机,过去我国也不能生产。HLCOM300用户交换系统和GTW全球漫游电话系统也是如此。

近几年,我国已经有生产能力的行业也出现了一批跨国公司合资的企业。通过这些合资企业,跨国公司将最新设计、最新的工艺和技术转让到了中国,加速了产品的升级换代。不仅使这些企业国内竞争力大为增强,而且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

(2)模仿创新

日本引进技术的成功经验—“反求工程”,就是模仿创新。

跨国公司一项先进技术的引进,会诱发以模仿为途径的两类创新集群。一是竞争关联型创新集群,即一旦跨国公司以先进技术取得了垄断利润,就会诱使较多的企业竞相模仿,来分割利益。这就是以竞争为发端触发的创新集群。二是技术关联型创新集群。先进技术进入,技术上相近的其它企业就可能对其进行模仿,消化吸收后,进行稍加改进,而推出自己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相近产品。这就形成了技术关联型创新集群。

一项先进技术被产业内多个企业竞相模仿甚至创新的结果,必然促使跨国公司带来更为先进的技术,从而增加各产业的新技术含量。

(3)对关联产业的前波后及作用

这种作用也称波及效应或涟漪效应,是指由于某一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引起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

例如,跨国公司为了保持零部件的高质量供应及降低零部件的生产成本,会不断地强化为其提供零部件的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并在中小企业中间推广其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方式。

同样地,跨国公司对其下游企业也能起到技术推动作用。这是在产业内的前波后及作用。当然这种波及作用也发生在产业之间。

由于各种产业的特点不同,其关联作用大小以及强弱也不同。假如某个产业的关联系数大,那么该产业就会成为牵头产业,它有着极强的前波后及作用。以汽车为例,随着轿车国产化率的提高,其产业关联效应也越来越大,如北京吉普有150多个工厂直接为其配套, 上海大众有170多个协作厂。再如我国的电子工业,通过内引外联, 彩电及其关键部件彩色显像管的生产已基本满足了市场需要,同时大大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4)产业结构调整

先进技术的引进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动,促进技术进步,导致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高级化本质上是指技术的集约化,即采用先进技术的部门在数量上和比例上的增加。因此,新的生产函数的导入,对其他部门增长有广泛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主导部门的更迭,会逐步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集约化程度,导致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演进。

此外,跨国公司先进技术的输入还意味着产业结构聚含质量(即产业之间耦合状态以及由此决定的系统整体功能)的提高,即各产业之间有较强的相互转换能力和互补关系及和谐运动。国内产业关联耦合中出现的短线制约(瓶颈制约)和长线闲置,也可以得到调整和缓解,从而提高产业结构的聚合质量,导致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2、软途径

(1)导入管理模式和企业精神

与一般的小投资者不同,跨国公司在企业管理结构和企业文化方面有一整套制度和理念。这一套制度和理念通过其在华企业,对中国企业管理与建设企业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结构,跨国公司对华投资项目进行三个层次的管理:企业、地区总部或投资性控股公司、跨国公司总部。跨国公司对其投资企业一般派有外方管理人员,并且往往负责企业的生产与质量管理。在这些企业中,引进了跨国公司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销售管理、售后服务管理等一整套管理制度。目前,有的跨国公司,如日本松下公司在华建立的投资性控股公司采取与中国有关企业合资的方式,即合资控股公司。这就使中国管理人员能够深入这类企业内部学习如何系统管理分散的单独的投资项目。

与此同时,跨国公司也将其企业文化带到了中国。在这方面,日本跨国公司尤为突出,松下、三洋、日立、欧姆龙等公司倡导的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企业精神。这种企业精神注重人的作用,注重企业活力,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中国企业树立了极好的榜样。

(2)人才当地化

人才当地化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一个重要战略。

上海浦东自1992年起不断地有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进入,到1997底,已有71家著名跨国公司在浦东投资了117家企业。 这些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绝大部分实现本地化。浦东开发7年来, 从全国各地引进各类人才近2万名,留学生500多名,不但为引进外资提供了人才资源保障,同时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适应国际企业需求的人才队伍。(刘海滨、余文龙:《给东方巨龙插上腾飞的翅膀》,《上海投资》,1997年第11期)为实现人才当地化,跨国公司还建立了大规模的培训体制。可以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培养了新一代企业管理人员,也培养出了一大批技术人员和工人。

(3)引入竞争机制

跨国公司是东道国企业间竞争的刺激者。

首先,跨国公司进入令中国企业领略了国际竞争,使刚刚转向市场经济的国内企业,迅速地、全方位地卷入国际竞争之中。

外国对华直接投资,特别是一些世界前500 强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效应,其他跨国公司纷纷跟进。这样,中国市场具有明显的国际市场的特征。在这里,既有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有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有中国企业之间进行的竞争。参与家门口的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参与了全球竞争。

其次,跨国公司进入打破了原有的低效垄断局面。

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相比,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营销手段等方面无疑占据着压倒性的竞争优势。在这样残酷的竞争压力下,国内企业要在跨国公司的阴影中生存发展,不得不采用先进技术,或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进行技术创新,避开跨国公司的锋芒,另觅他途,以新观念、新设计、新原料、新工艺、新产品等来拓展市场,创造新的消费取向。

再次,跨国公司加剧了国内相关小企业的相互竞争。

跨国公司从全球战略出发安排经营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理的生产分工布局,根据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差异,在不同的东道国发展不同的生产供应体系,以期实现以最低廉的成本建立最有效的协作网络。

对小企业而言,若能成为跨国公司的协作企业,则意味着找到了生存的钥匙,可以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而壮大自己。这样,跨国公司为了维持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对小企业提供的零部件制定严格而苛刻的技术检验标准,同时利用同类小企业的相互竞争来降低价格,这就使得协作小企业必须提供价格低廉、质量可靠的零部件,小企业则只能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达到这一目的。

(4)提供全球市场渠道

跨国公司成为国内经济通向全球市场的渠道。跨国公司参与全球市场,能够迅速收集全世界范围的新生产技术、新市场机遇以及商务环境变化的信息。而国内公司则从跨国公司间接接受新技术和信息的传播,间接地参与全球市场沟通。

二、技术溢出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技术先进程度

在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所伴随的技术转移,按照技术的先进程度主要有三类:“一是先进技术转移;二是适宜技术转移;三是传统技术转移。”(冯梅:《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的技术转移与扩散》,《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第11期)不同等级的技术转移溢出效应是不同的。

跨国公司严格控制先进技术对中方的扩散和传播。一般来讲,先进技术的整体尤其是关键环节都掌握在随技术而来的外方高级技术人员手中,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的改进则依赖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供给。这样,我国就不能直接得到这种先进技术的扩散和传播,而只能通过间接方式零散地逐步得到,这种溢出具有滞后性。

“适宜技术”是指被转移的技术能够适应我国的环境条件的技术,与先进技术比较,它可以称为比较先进的技术。由于适宜技术已失去了它的领先性或先进性,因而技术拥有者放松了对它转移和扩散的控制。另一方面,输入国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环境条件能够与这种被转移技术相适宜。这就奠定了直接转移和溢出的有效性。传统技术转移对输入国产生的溢出效应是不大的。只是在随这种技术转移带来一些技术决窍和生产工艺经验,对于输入国劳动人员和经营人员具有知识补充和普及的作用。

2、投资方式

我国引进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有三种:外商独资经营、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不同投资形式对我国的溢出效应是不相同的。

独资企业的技术不直接向中方企业转移和扩散,或者说它正是为了严格垄断这种先进技术的控制权才不愿与中方合资、合作。仅仅将部分技术单项地、分散地传播给所吸收的中方技术工人个人。但单靠普通技术工人所掌握的那点技术是达不到溢出效应的。

合资企业转移来的多属于适宜技术和传统技术。由于合资企业的产品有很大比率的出口外销,这就需要中外双方共同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还要保证生产技术的先进性使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占领市场份额。为此,这一共同利益促使中外双方共同开发与改进技术,外方技术人员尽可能快地让中方技术人员掌握技术,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此外,合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还将产品的部分零部件委托给同行业及相关产业的中方企业加工生产,这又需要生产技术转移和扩散到这些加工企业,帮助它们改进和提高技术水平,培训技术工人,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通过这一过程带动同行业或相关产业的技术结构及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可见,合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最理想的。

合作企业多是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出现,契约规定该项目由外方组织承建,有偿使用若干年后交还中方。在企业经营中,多表现为外方负责一定时期内的投资、技术或产品销售。这种形式也不利于技术转移和扩散。

3、人才当地化程度

跨国公司培养的大量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必将随着人才流动,使硬技术与软技术得到扩散。

但是一般技术含量高的合资项目,不但严格控制关键技术,管理权也牢牢把握。总经理是合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实际决策者,往往由母公司派出。从短期看,它不仅可以改善该母公司与合资企业的信息沟通,他在母公司熏陶下成形的价值观、管理风格和方式将继续在合资企业中起作用,有利于中方管理人员学习。但从长期看,中方不能介入合资企业的核心管理层和决策层,难以提高管理技能和决策能力。

因此,人才当地化程度越高,技术溢出效应也越大。

4、东道国市场结构

在一个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里,跨国公司向子公司转移技术的新旧程度和转让速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本国市场竞争的压力,即其他跨国公司在本国投资同类产品的技术先进程度以及本国同行业企业技术吸收,改进和革新能力。因此,一个介于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之间的市场结构不仅利于先进技术的采用,而且也会加快先进技术产业内扩散的速度与效率。

5、东道国企业的技术能力

这里的技术能力指吸收、消化引进技术的技术能力和再创新的组织实施能力。引进技术能否在所处的环境尽快产生溢出效应,还要看国内企业的技术能力,看它是否能迅速地模仿、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形成对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促使跨国公司转让更先进的技术,而造成新一轮的技术溢出。因此,技术能力越强,技术差距越小,溢出效应越大越快。

我国现有企业的规模、技术、管理水平、产权结构制约了对跨国公司溢出技术的吸收。国内部分大中型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生产设备老化,生产流程僵化,研究与开发能力薄弱的问题,尤其是缺乏具有很强业务能力的专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而且由于中外双方在规模、技术水平管理等方面的实力差距,国内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合作过程中容易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也难以通过合作体中的内在约束要求跨国公司加快技术扩散的速度。

6、产业关联度

跨国公司所投资产业关联度越大,先进技术的前波后及作用就越强。牵头产业就是关联度大的产业,有极强的牵动其他产业发展的能力。

前段时期,我国外商投资企业主要分布在投资少、见效快、盈利高的第二产业,特别是盈利高、产品畅销的加工工业,其次是第三产业,尤以投机性强的房地产开发业为甚。而在那些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资金投资回收期又较长的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内,外商投资企业很少。直到近几年,跨国公司和国际财团来华投资有所增加,在某种程度和某些地区带动了投资项目向高档次、高水平、高技术和高质量方向发展,使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与产业关联度大的牵头产业的投资逐渐增加。

除了以上这些主要因素,从跨国公司方来讲,它的投资理念、战略思想等也会影响技术溢出效应。

来稿时间:1999年12月25日

标签:;  ;  ;  

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_溢出效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