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月经失调简述论文_刘碧莹

运动性月经失调简述论文_刘碧莹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17级1班 成都 610041)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归纳,从对运动性月经失调的认识出发,介绍了中医对运动性月经失调的认识、运动性月经失调的病因、病理,拟对该病做一简述。

关键词:运动性月经失调;综述

1、前言

运动性月经失调(Athltic Menstrual Cycle Irregularities.简称 AMI)近年来仍普遍存在于女性运动员中,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训练负荷而导致机体过度疲劳,从而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血异常,月经延长,痛经甚至闭经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女性生殖系统对生理应激高度敏感[1],近年来竞技体育蓬勃发展,参加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女性运动员人数逐年增加,运动引起的月经紊乱的发病率也在上升。AMI的发病机制[2]十分复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与大负荷训练量、能量失衡、精神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运动诱发的月经紊乱的发生率与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呈显著正相关。高强度运动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AMI的患病率。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中医对月经失调的认识:

传统医学认为[3,4],月经失调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气血虚损不足、经络运行紊乱。“肝主疏泄,主藏血;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主骨生髓”——《内经》。“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素问·上古天真论》。箫埙首论经水之源,认为“妇人以血用事,故病莫先于调经。而经之所以不调者,或本于合非其时,或属于阴阳相胜,或感于风冷外邪,或伤于忧思郁怒,皆足以致经候不调之故,此病机之不可不察者也”。

2.2 病理

现代医学认为[5],月经周期的节律性变化直接由HPO轴(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决定。HPO轴功能障碍是月经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进而刺激垂体分泌LH以及FSH,黄体生成素刺激卵泡膜细胞生成雄烯二酮,最终转化成E2。但当 E2的水平较低时,也会对GnRH和LH的分泌产生负反馈影响。月经周期的节律性变化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密切相关,但经大量研究表明,卵巢与下丘脑及垂体是通过激素而相互调节,二者之间并无直接的解剖关系。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控,使子宫内膜发生节律性、周期性变化,任何一个环节结构功能发生变化都可能引起月经紊乱。卵巢分泌的激素通过全身循环作用于整个身体的各种效应组织。从卵泡期到排卵期,卵巢分泌E2,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增生,黄体分泌的P和E2,使子宫内膜在增生的基础上转为分泌,同时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生成。而随着黄体的退化,P的分泌逐渐减少,由于子宫内膜失去了激素的支持,则发生塌陷、缺血、坏死、出血、剥脱,即月经来潮。有研究表明[6]:在高强度负荷量的运动中,E2、P的分泌可能不受制于性腺轴的调控,而是卵巢对运动刺激发生直接反应的结果,至目前,关于长期运动刺激对卵巢结构和功能产生的影响尚待进一步探究。

2.3 病因

2.3.1 能量失衡因素

文献报道,AMI的发病机制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HPO轴失衡,能量消耗有关[7,8,9,10]等有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大量动物和人体实验研究发现,以下三种情况可能造成运动员发生能量短缺:能量摄入量不足、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使能量消耗增加,及能量摄入减少和能量消耗增加同时存在。而通过适当调整饮食及制定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能促进月经周期恢复,这一论点已经得到初步证实。

2.3.2 运动训练因素

前瞻性研究认为,长期高强度运动将会持续性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使性腺轴功能受到抑制,引起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王杰龙[10]经过研究发现:而在各种应激因素下,HPA轴被激活,皮质醇水平明显上升。运动性月经失调与运动的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及运动项目的不同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运动负荷量越大,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发生率越高。从国内外的研究[11]中发现,较普通久坐女性而言,女运动员发生月经周期紊乱的比率更高,不同的运动项目月经周期紊乱的发生率也存在一定差异。一般而言,长期参加耐力运动项目的女运动员则更容易发生AMI。

2.3.3 其他因素

其他例如精神伤害、环境改变等因素均可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之下,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与下丘脑之间的联系,从而影响 HPO轴,最终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王小莉等[13]等认为,高原气候多变,缺氧,气压低,寒冷,温差大,机体适应性下降会严重影响支配月经的HPO这一生殖轴的调节。另外,有许多学者认为药物、运动员的选材及遗传因素也能导致AMI的发生。

参考文献

[1]RuoHong Xiong,Xue Ren,GuiMing Wang,et al.High intensity training induces alteration of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and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ovaries.[J].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2012,5(5):1352-1356.

[2]熊若虹.运动性疲劳对雌性大鼠生殖系统和骨质损伤分子机制的初步探讨[D].四川大学,2007.

[3]萧埙.女科经纶[M].郭瑞华,点校.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

[4]马丹,傅海燕.《女科经纶》月经不调诊疗理论框架探析[J].江苏中医药,2019,51(01):11-13.

[5]Barbieri R L.The Endocrinology of the Menstrual Cycle[J].

[6]王人卫,陆爱云.运动性月经失调与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性腺轴之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28-33.

[7]王人卫,黄雅君.运动性月经失调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05):661-666.

[8]王超宇.低聚糖补剂对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运动员生殖激素及能量代谢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6.

[9]刘晓丽.补充两种糖对大鼠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的缓解和改善[D].上海体育学院,2012.

[10]王杰龙.女运动员能量负平衡与内分泌紊乱关系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

[11]郑陆.不同强度运动对不同运动级别及不同项目女运动员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其特征[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7(03):215-219.

[1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8.

[13]王晓莉,马慧兰,杨娇娥.高海拔地区女兵训练前后月经紊乱情况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4,35(04):310-313

论文作者:刘碧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运动性月经失调简述论文_刘碧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