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摭谈论文_林敏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摭谈论文_林敏

湖北省咸丰县高乐山镇第一民族小学 445600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规律的反映,思维能力是诸多能力的核心,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不是思维过程的教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思维,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对图像的处理功能及直观、形象的演示功能,为学生构建一个研究的平台,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思维,培养各种思维能力。

一、创建情境,激发思维

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发挥信息技术软件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励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课时内容时,借助信息技术软件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演示把一个圆涂成红色,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看到圆想到什么?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叫什么?(圆面积)最后教师启发学生猜测联想,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知图计算?这时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平形四边形,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三角形,还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梯形……一石激起千层浪,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这样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情境,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二、展现过程,拓展思维

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软件这一优势,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寻求解答问题的最佳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素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等活动,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形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一般推导圆面积公式教学到此结束,可教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就此设问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教师这一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高潮,这时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软件的优势,逐一展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学生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使学生达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三、设疑追问,创新思维

问题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学习的关键。而小学教学中算理、法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因此教师要巧妙追问,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求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学生通过自学研讨发现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必须包含18和30的全部公有质因数的乘积。所以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是2x3=6。但许多同学却不理解其中的道理。因此教师追问为什么l8和30的最大公约数必须包含它们全部公有质因数?教师这一追问,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堵塞而不知所措。这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软件闪动18和30的公有质因数2和3,去掉一个公有质因数3。是不是能得到最大公约数?学生的思维畅通,剩下的2虽然是18和30的公约数,但不是最大公约数。这时学生顿悟到少一个公有质因数不行,多一个独有质因数也不行。这样借助信息技术软件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另辟蹊径,发现新见解。

总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创设有效情境,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趣味,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将会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具体形象思维,进而开拓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思维活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启发、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文系湖北省“信息化条件下课堂教学模式及教法学法的转变与创新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2016JB452。

论文作者:林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8月总第1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  ;  ;  ;  ;  ;  ;  ;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摭谈论文_林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