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水利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创新论文_沈杰,孙昀

浅析新时期水利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创新论文_沈杰,孙昀

上海市宝山区水利管理所 上海市宝山区 201901

摘要: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由传统的水利管理体制变革为现代水利管理体制。从具体上讲,应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质量终身责任制,才能确保工程质量。要实现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相互结合,管好用好现有的水利资产,才能有效地促进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现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几项管理创新主要措施。

关键词:水利管理体制;完善;创新

水利工程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建国60多年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如今已形成了数千亿元的水利固定资产。包括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和发电等工程体系陆续建成,在抵御水旱灾害,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水利工程也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1.1 对水利工程管理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待整个水利工程的管理认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水利单位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成本等,但是却在水利工程的后期维护和保养环节不够重视,主要的原因是水利工程的管理条件普遍较差,而且其管理的手段相对来讲比较落后,业务和技术能力水平也是非常有限的,这就造成了水利单位对水利工程的认识严重不足,阻碍水利行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对管理改革的认识上,很多水利单位的自我改革意识并不到位,总是认为水利管理单位的事情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于是单位内部不能形成统一的办事步伐,总是你等我我推你相关领导对此的认识有待提高。

1.2 水利工程管理维护的经费不足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收支情况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很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经济效益都是处在一个超支的状态,而直接造成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经费出现不足的直接原因是我国政府的财政运营没有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可以说是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有保障的投入渠道。

1.3 传统观念和管理方式的问题

在水利系统中,却在很大程度上停滞在原有的思维观念中,习惯于商品生产和工程建设严重依赖上级的行政命令,沿用粗放的管理方式,重社会效益的发挥而忽视了自身经济效益的壮大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1.4 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养护机制

大江大河的堤坝和各类水库的防洪抢险任务十分艰巨,水库跨坝、渠道跨塌等事故时有发生。这是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维修机制不顺所造成的后果。

2 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创新管理体制治理模式和制度的改革思路

2.1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以及现代水利发展需要,把实现人水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水利管理的主要目标,通过合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有限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保护和高效利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落实管理资金投入

因为水利工程的规模比较大,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来支撑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然而在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之中,财政上拨发给水利单位投放到工程建设方面的资金都比较少,根本无法满足水利工程的建设。为了进一步的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就应该加强对水利工程资金的投入。进一步的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管理,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发展,促进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水利工程单位的负责人还应该落实管理资金的投入,严厉的打击挪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行为,从而进一步的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总之,水利事业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有利于发挥水利工程 的效益,实现优化调度水资源,更好的满足我国经济发展要求。我国的水利施工管理体制模式的建立,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虽然在目前的水利施工管理体制模式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还是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制定出适合我国水利施工管理体制模式发展的情况,从而促进水利施工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2.3 精简机构和引进人才的关系

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水管单位在精简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清理撤消在计划经济时期兴办的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下属企业时,必然会出现人员过多而无法安置的现象,同时,水利事业的发展又将出现急需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吸收。

2.4 加强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与相关制度相互衔接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利管理与土地、交通、航运、渔业、环境等方面的管理关系密切,并共同构筑成为社会管理制度体系的一部分。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不仅要着眼于水利管理体制的内部建设,还要着眼于其他相关制度,尤其要关注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将水利管理体制变革全面纳入服务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大局的轨道,做好与相关管理制度的相互衔接。

2.5 建设经营性水利工程的管理新模式

在上述的问题中已经详细阐述水利单位的性质了,我国的很多水利单位也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因此我们必须开展多种的经营模式,对人才进行适当的分流,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展多种经营管理的模式,例如通过水土资源的各种优势开展种植、养殖和旅游等多个经营性活动,思路要掌握清楚,重点要突出。虽然多种经营活动的投资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必须确保各种投资的项目是有效的,在此之前充分地做好财务预算,加强其内部的审核制度,加强水利单位内部的多种监督。

2.6 实行“管养分离”是水管单位改革的新思路

管养分离就是按照政、事、企水管体制分开原则,对管理人员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定岗、定编、定职、定责,形成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水管单位剥离出来,独立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实行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专门负责水利工程设备、设施、渠系工程的养护维修。

2.7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水利施工管理体制模式的构建,最后还应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学习其重要的管理经验,更好的应用到水利工程的发展与管理之中。注重人才培养,提升员工素质。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水利工程单位可以进行定期的培训与测试,对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或者可以派遣工作人员外出加大学习力度,学习有效的工作经验。工作人员还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主动去学习和参与到各种实践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结束语:

总之,水利事业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有利于发挥水利工程 的效益,实现优化调度水资源,更好的满足我国经济发展要求。我国的水利施工管理体制模式的建立,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虽然在目前的水利施工管理体制模式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还是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制定出适合我国水利施工管理体制模式发展的情况,从而促进水利施工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海侠.浅析水管体质改革与水利管理现代化[J].河南科技,2015(18)

[2]林平军.基层水管单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4(10)

[3]林一伍.试论当前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4(5)

论文作者:沈杰,孙昀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  ;  ;  ;  ;  ;  ;  ;  

浅析新时期水利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创新论文_沈杰,孙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