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建设与21世纪农业复垦强场_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经济建设与21世纪农业复垦强场_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经济 建设农垦强场 迈向二十一世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二十一世纪论文,经济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是一个中型国有农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深化改革,开拓发展,农场经济效益和整体实力都有了很大提高。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农业强省的号召和省农垦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的精神给二龙山农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我们在总结二龙山农场“八五”期间改革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九五”期间二龙山农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二龙山农场位于北安以北的德都县境内。现有耕地23 069公顷,人口1.8万余人。建场40多年来, “八五”期间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1995年与1990年相比,社会总产值由0.9亿元增至2亿元,增长122 %;国民生产总值由5 043万元增至10 150万元,增长100%;粮豆平均单产由220公斤增至233公斤,增长5.9%;总资由9 287万元增到15 219万元,增长63.8%;缴纳税金由233.9万元增至356万元,增长52.2%;实现利润562万元,人均纯收入由978元增至3 030元,增长209.8%。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二龙山农场在“八五”期间做到了对国家贡献、自身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步增长。农场连续多年获省部级的表彰。

二龙山农场“八五”期间改革与发展的成绩可以概括为四点经验: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思想解放是行动的前提,不破除思想禁锢,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也就不能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经济就难以快速发展。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农场针对少数干部对市场经济理论知之甚少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种形式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学习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通过换脑筋,使各级领导干部以新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水平,为经济发展清除了思想上的障碍。

(二)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农场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首先,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推行“四到户”、“两自理”,职工“两自率”达到90%以上,使职工成为投入、经营、风险和利益的主体。其次,场办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采取了“包、租、撤、并”等经营方式,场办企业由亏损转变为厂厂盈利,1995年盈利近300万元。而且创出了一批省部优产品。第三, 积极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改革措施。在劳动用工上,成立了劳动力市场,企业实行“双向选择、择优上岗”和全员劳动合同制。在分配上,全场各企业取消了等级工资制,实行了岗位工资与所完成的主要经济指标挂钩奖罚的办法。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农场在完善任命制、聘用制的基础上,试行公开招聘和民主选举生产队长,同时取消科级以下人员的行政级别。这些改革措施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了农场经济健康发展。

(三)调整结构,改变格局。农场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在所有制结构上初步形成了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发展格局。“八五”期间,非国有经济有较快的发展,1995年实现产值4 194 万元;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种植业产值比重由1990年的90%下降为84%,畜牧业产值比重由1990年的8%上升为14%。大农业中, 林牧副渔产值比重占20%,比1990年增长5个百分点。

(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农场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十分注重加强企业管理工作,使改革与管理有机结合,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第一,加强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注重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增强发民主意识,再次是完善了企业内部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使企业建立起正常的工作秩序。第二,加强以资金为重点的财务管理。首先强化资金意识,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其次是广开资金渠道,努力实现资金来源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再次是抓各项责任制的落实,开展增收节支活动,使承包和管理到位。1995年由于加强了管理,仅大豆一项即增收745万元,应用新技术节支300多万元。第三,以国有资产为重点,加强了企业物资的管理。在清产核资的同时,完善企业物资、产品管理制度。使企业不仅摸清了国有资产的家底,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对企业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加强管理创造了条件。

“九五”期间,二龙山农场不但要完成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和人民生活水平奔小康的战略目标,而且要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从而使二龙山农场步入强场序列,为农垦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笔者认为今后一个时期二龙山农场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继续以种植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养殖业,完善深加工业;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在搞活国有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使之尽快成为农场的主体经济,使农场迅速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按照这一思路,农场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实现社会总产值4亿元, 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亿元,人均纯收入5500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万元,粮豆总产7.2万吨,奶牛存栏7000头。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 要突出抓好超常规的改革和发展工作。

(一)在改革上要破好两个题,实现三个转变。

首先,要在管理体制上破题,破除旧的管理体制,加速构建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农场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组为农工商总公司,重组管理系统,原来承担生产管理职能的大部分科室要转变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经济实体;分场一级要转变为经营服务实体。农场所属企业都应使其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在银行单独开户,成为农场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在解决农场政企不分上,要学习借鉴绥缤农场的经验,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承担原有社会性职能,使农场的企业职能与社会职能分离。要努力通过企业制度创新,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把企业塑造成为面向市场的“四自”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其次,要在加快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和推进配套改革上破题,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进一步贯彻《条例》,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农业改革要尽快构建起以两权分离为原则的,以双层经营、统分结合为管理体制特征的,以集团公司为企业主要组织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搞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坚持以家庭农场为主的各经营组织都在做到土地承包、核算、盈亏、风险“四到户”和生活、生产费“两自理”,使经营单位真正成为投入、经营、利益和风险的主体。

2.场办企业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在完善承包制的同时,主要通过委托经营、租赁、转让、拍卖、兼并、股份合作等方式实现国有民营和民有民营。

3.积极推进配套改革,改革用工和用人制度,实行全员合同制和干部聘任制;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激励和风险机制,实行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速事转企等各项改革,为彻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新管理体制的运行创造条件。

通过改革上的破题,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对旧体制的突破转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由单项推进转向整实现产值4 194万元;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种植业产值比重由1990年的90%下降为84%,畜牧业产值比重由1990体构思配套推进,由侧重抓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改革转向同时抓好新的管理体制的构造。力争用三年或更短的时间基本构建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尽快实现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

(二)在经济发展上,要突出重点,实现六个新的突破。

1.突出农业基础地位,在粮豆总产等目标上要有新的突破。1996年粮豆总产力争突破5.8万吨,甜菜总产5.1万吨。为实现这一系列目标,一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搞好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进一步增强农业的综合抗灾能力,使粮食单产和总产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二要继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扩大甜菜、玉米、水稻的种植面积。三要依靠科技抓单产攻关,加大农业的科技含量,突出抓好“两膜三移”,与此同时,要全面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措施,注重提高劳动者素质,最大限度地变资源优势为生产优势。

2.突出畜牧业的中轴地位,在“两牛一鸡”发展上要有新的突破。1996年奶牛存栏力争突破3 500头,肉牛存栏2 000头,肉鸡出栏40万只。为此,在畜牧业发展上,一要扶持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动作用,靠龙头企业带动基地的发展;二要扶持养牛大户和专业户,同时抓好职工家庭分散饲养;三要依靠科技,加强管理,提高标准化饲养水平;四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使之逐步由小规模,大群体走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饲养,社会化服务,集约化经营,努力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3.突出抓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 使工业总体效益有新的突破。 1996年农畜产品加工的重点是粮油、乳制品和肉鸡加工,综合达产率要达到70%,工业利润要力争突破240万元。为此, 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面向市场优化企业管理体制。要使企业管理体制与企业多变的环境相适应,就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突破原有体制对企业发展的束缚,使企业内部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面向市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要强化企业领导者的市场竞争意识,强化市场经营观念。并制定产品、市场、技术进步、信息和营销战略。三是按市场经济的办法通过改革,解决企业达产问题,企业要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关系,同原料基地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体化。要注重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做到有专人研究、专人开发、搞好预测、超前决策,加快培育具有发展优势的支柱产业。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靠优势占领市场。通过抓原料、抓达产、抓质量、创名牌,带动工商运建服企业的全面发展。

4.突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非国有经济发展上要有新的突破。1996年非国有经济产值要突破5 000万元。 其主要措施是:一要继续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给予必要的扶持和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职工自营经济、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个人、集体或个体私营者自建企业或购买承租小型企业;二是加强领导,充分发挥非国有经济开发公司和四个工作部的作用;三要实施区域化布局,尽快形成以奶牛为中心的奶牛生产布局,以肉鸡(肉牛)出口加工为中心的肉类生产布局,区域化种植为中心的经济作物生产布局;四要实现专业化生产,要在区域布局的范围发展“一队一业,一户一品”,坚持以点带面,分层次推进的办法,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非国有经济发展中,创造一批集约化经营、区域化种植、标准化饲养的典型;五要加强基地化建设,依据“三个中心”的布局,完成和形成四个奶牛基地,四个肉牛生产基地,三个生猪繁育基地,两个肉鸡生产基地的建设;六要完善社会化服务,主要抓好产前、产中、产后和销售四个主要环节的服务。

5.突出结构调整的重点,在优化经济结构上有新的突破。农场的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努力提高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兴办第三产业。1996年农场种植业结构调整要加大甜菜、水稻、玉米等高产高效作物的比重;大农业内部要加大“两牛一鸡”为重点的畜牧业比重;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加大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第三产业为重点的比重;所有制结构调整上要加大非国有经济的比重。通过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农场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6.要突出管理的强化作用,在企业管理上有新的突破。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不断加强企业的管理工作。一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的要求,切实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完善法人管理体制;二要坚持从严治场(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决克服无人负责、管理混乱的现象。三要把强化管理和深化改革结合起来,用改革促进管理,用强化管理巩固改革成果,不断解决改革中的薄弱环节,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九五”期间,农场改革和经济建设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要采取超常规的措施。

(一)实施招商引资战略。要打开场门,对外开放,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坚持开放促开发、促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地缘、人缘、资源、产品优势,加强与南方发达省区的交流与协作,要走出去,请进来,广泛采取派团出访、邀请考察、项目洽谈、企业联合等多种招商引资、招揽人才的办法,要加强同知青的联系,发挥好驻外机构的作用,争取尽快实现“三资”企业零的突破,让农场走出垦区,走向国内,走向世界。

(二)实施能人战略。一要搞好干部制度改革,强化各级领导“关键在人”的意识,选好用好干部,坚持干部队伍建设“四化”的方针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官能民、合理流动、优胜劣汰机制的建立。二要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主要建设好三支队伍,即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作风过硬、善于带班子、带队伍,具有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现代企业家队伍;建设一支具有带领职工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和能力,为群众所拥护的基层生产队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和科技管理队伍。三是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要通过岗位培训,送出去深造,外出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提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整体素质。

(三)继续实施“科教兴场”战略,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坚持把农业科技放在首位,要以增产增效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增强生产领域的科技含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1996年要继续抓好教育工作,培养跨世纪的建设人才,要继续巩固基础教育,重点抓好职业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教育管理工作,为垦区培养合格、实用人才。

(四)实施产业化战略,提高农场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要在现有的工业企业中,择优确定“龙头企业”,尽快形成三“条龙”型产业链:一是以粮油加工厂为“龙头”,以生产队和农户为基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二是以肉禽屠宰加工厂为“龙头”,以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养鸡厂、养殖厂、饲料加工厂为基地,发展肉类产品深加工;三是以乳品厂为“龙头”,以专业饲养大户和家庭分散饲养为基地,发展乳类制品深加工。要对现有的三个“龙头”企业,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在扶持龙头、发展基地的同时,要用利益、资产、契约等联接手段,使龙头、基地和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起市场、龙头、基地与农户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产加销、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

标签:;  ;  ;  ;  ;  ;  ;  ;  

企业经济建设与21世纪农业复垦强场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