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经验与启示论文_曹成龙

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经验与启示论文_曹成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大,给城市交通带来极大的问题,交通拥堵成为困扰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调查研究,对国内外主要国家、地区、城市的交通拥堵治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各治理方案的优劣,从先进模式中总结经验启示,给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模式;经验启示

1.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从国外城市交通拥堵的相关研究来看,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践领域,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思路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增加供给,比如上世纪六七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是通过增加城市交通供给环节进行治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开始逐渐稀缺,单纯通过道路增加来解决交通问题显然效果不佳。

二是系统管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国家开始注重现代交通管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比如美国提出TSM计划,目前各国家都在积极探索新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手段。

三是需求管理,最早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开始注重交通需求管理,即通过引导人们出行方式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鼓励公交出行。此外,诸如英国等欧洲国家开始研究交通拥堵收费等方式来缓解交通压力。

四是智能交通,这是智能技术普及后被提出用于治理城市拥堵的方式之一,比如美国重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法国侧重综合交通管理系统,瑞典侧重速度智能适应性交通安全保障系统,德国侧重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等。

五是完善制度,即通过规范人类行为来整理城市拥堵,发达国家利用其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制定严厉的法规,比如德国与信用等级的结合等。

(2)国内研究综述

从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来看,对城市交通拥堵整理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思路:一是从城市交通规划的角度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这类研究较多;二是从战服行为的角度治理,比如熊兵提出的公共物品供给观点,白子健提出的成本管理观点等;三是发展公共交通,包括两种观点,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公共交通社区的建立。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对城市拥堵治理的研究方向较侧重智能化交通和绿色出行两个视角,比如我国有学者通过研究交通信号时间的调整与配合来提升道路交通的流畅性。在绿色出行层面,我国交通领域研究较为广泛,一方面是公共交通出行,发挥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势作用,另一方面是自行车出行,发挥非机动车道的优势,通过增加自行车出行来降低汽车交通的压力。

2.国内外城市拥堵治理案例分析

(1)日本东京

日本受限于本国国土面积与人口规模的影响,其在上世纪开始就已经非常重视城市交通拥堵治理问题,目前来看,日本东京在城市交通治理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值得各国借鉴。东京的轨道交通十分方面,可用四通八达来形容东京的轨道交通,而且东京的轨道交通十分准时、便捷。此外东京的智能化交通管理也卓有成效,市民可以通过车辆导航仪选择最佳路径,最大限度避免某特定地段的拥堵。东京街头随处可见的可变标志则能够告知市民实时的交通状况,以便市民选择出行方式。此外,日本实施严格的停车收费管理措施,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汽车的保有量。

(2)新加坡

新加坡在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中最显著的策略是“以道路收费制度为中心实施交通需求控制”,主要是ERP电子收费系统,收费标准在高峰时间段最高,其他时间则采用分阶段减价方法。新加坡还对不同种类车辆设置不同的收费标准,以控制小轿车的数量。新加坡还实施车辆配额制度(VQS),每年新增机动车数量都口控制在3%以内,而且还通过“地区通行证制度”来有效的控制中心区汽车的数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崇“门到门”交通和“无缝连接”交通服务,将不同交通工具间的换乘距离控制在可以步行的范围之内,真正彰显城市交通便捷的特点。

(3)伦敦

2004年,英国交通部发布了题为“公共交通—更为明智的选择”的文件,从政策层面鼓励人们公交出行。伦敦的公共交通系统主要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和轮渡为辅,其中轨道交通采取了多层次、多类型的模式,这使得伦敦人们出行十分方便。此外伦敦自2003年开始实施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对进入市区的车辆按照进入的区域进行收费,达到改善公众出行结构的目的。;伦敦还通过“停车—换乘”的停车优惠政策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上下班。各项政策使伦敦市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数比例高达72%。

(4)香港

香港人口众多,城市道路非常狭窄,因此其公共交通系统十分发达。香港公交私营、成功运营地铁是典范,公共交通采用私人经营、政府监管的运行机制,公共交通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采用BOT形式,从整体交通运输规划实施起就支持竞争的市场机制来运行公交系统,这是世界上少数由私人企业提供公共交通服务的城市之一。香港在地铁运营中,采取地铁建设与周边房地产开发联合规划开发的策略,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和方便市民搭乘地铁。此外,香港也有限制私家车的政策,比如通过税务政策来调控和限制成为供应政策,收高额道路通行费和汽油税等,有效降低私家车数量。

(5)北京

北京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十分突出,但近些年来在交通拥堵治理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从现状来看,北京政府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以地铁、轨道交通岗、公共汽车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十分发到,能够为市民出行提供极大的便利;二是加强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扩大实施信号灯“绿波”工程,推进公共交通调度智能化;三是通过各类政策限制私家车数量,比如“摇号”发放车牌等政策;四是发展“副中心”建设,通过空间调整来改善城市交通现状。

3.城市拥堵治理经验借鉴

从前文对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分析总结可知,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策略方面,较为突出核心思想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控制私人汽车增长”,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共汽车优先策略,比如设置公共汽车专用道路和线路,在道路和信号灯系统上给予公共汽车优先权。尤其在上下班时段,要严格管理公交车道的随意占用问题,加大惩罚力度。在有地铁和轨道交通的城市,应提高其准时性和便捷性,适当降低费用,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出行。

二是完善交通情报信息系统,给出行的市民随时随地提供道路交通信息,以方便市民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和路径。比如道路可变标志、互联网平台、无线电广播、导航系统等。

三是强化现代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加大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研发,实现城市信号系统的“线控制”和“面控制”,并建立一体化的交通管制中心,即利用计算机将交通信息的收集、分析、公布、加工处理、信号区域控制、道路交通监视与疏导、道路交通标志和道路交通标线的统一控制、警察指挥行动等一体化。

四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严格查处交通违法,加大违法车辆的惩罚力度。此外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制定私家车控制策略,包括私家车数量调控和私家车使用调控等政策,通过政策来引导市民的出行方式选择。比如香港车辆牌照费政策等,这样对于私家车的控制就从数量和使用量两方面进行调控,从而一定程度上疏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参考文献

[1]熊兵,成骁杰.基于交通文化的国外大城市拥堵治理策略[J].求知.2016.3

[2]何玉宏,谢逢春,郝忠娜.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分析及借鉴[J].城市观察.2013.2

[3]袁静.国外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方法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4

[4]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实践[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5]白子建,王海燕,徐建平.从路网规划建设角度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7

论文作者:曹成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经验与启示论文_曹成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